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i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做到转变观念,引导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氛围,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展开想象,鼓励会学,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大力提倡创新教育, 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中,学校务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主体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我们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次,课堂上我在倾听完一名学生的不同意见后,真诚地说"我真荣幸,我和你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却足以说明我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而在情境中促进师生互动,则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二、引导求异,培养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像,创造思维等方法。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引导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求异创新。
  三、展开想象,提高创造能力。
  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展开想象,悟出文章的真缔,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我们的教材中,略写地方的例子很多。如果在这些略写的地方,教师能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状态,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诚实的孩子》有这样一段话:"妈妈叫他给姑妈写信,承认自己说了谎,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在这里,我就有意让学生思考:"列宁在给姑妈的信中是怎样写的?谁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列宁给姑妈写信的内容呢?"由于孩子们在这方面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连一些不太爱讲话的学生,也把手举得老高。从而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了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鼓励会学,引发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确切的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学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1)“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学习的兴趣;(2)“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4)“引”的深度,广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1)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2)带这“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这是培养学生意识的过渡。(3)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 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不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就会初步形成。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社会造就一批批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
其他文献
TDG钢丝绳电脑探伤仪(便携式仪器)由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研制推出。该仪器采用了圆形结构、周向环绕、轴向磁化的传感探头,并与自主研发的采集模块相结合,通过RS232、
分析了现有煤矿信息管理系统中权限控制策略的不足,指出基本的账户控制策略不仅功能简单,且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无法修改权限,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缺少对系统数据的区分,不利于
【摘 要】动态生成是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中颇受关注的一个新教学理念,原因在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开放、自主、创新、合作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育同仁们接受与认可。本文分析了动态生成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生成”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动态生成 有效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课堂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
【摘 要】顶岗实习是指将高师高年级学生分派到实习学校,顶替原来教师的职位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新型的教育实习模式,它的意义重大,促进了学校以实践为中心的整体教学改革。本文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顶岗实习”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顶岗实习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达到提高云南师范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越演越激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提出“文明对话论”即,世界上多元文化共存,通过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及对各宗文化的反省和变革,能够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理解,人类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纪。目前中国哲学正处在重组变革的关键时期,文明对话有助于重塑中国哲学体系,使其更加完整和统一,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
【摘要】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小学 教学 管理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授书,他的责任是教
现今,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呈现出一种快速蔓延的趋势,已经到了不能忽视的程度.本文通过对南宁市五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在读本科生进行关于隐性逃课的调查,分析了南宁市高校大学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特邀顾问王景慧同志,于2013年1月3日10: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王詈慧同志曾担任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副司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
一个单位,没有一个具有一定权威的领导者,那么单位无法建设好。同样,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单位的班级,没有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班主任,要想把班级工作开展好,那也是一句空话。因此,班主任的管理技巧对班风,校风的影响至为重要,以下是我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素质,以德育人  学校选派的班主任,是管理一个班级的主心骨,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无声或有声的影响着他所接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