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教育改革的推进,还是教育理念的深化,或者说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都是起决定作用的。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有人说,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有人说,上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有人说,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的肥沃田,有人说,教育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如今的培训也不少,什么90学时培训、名师培训、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可逐渐成为名师的却少之又少。真的是我们的教师素质不行?还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而我认为,给教师拍摄教学视频,不仅能改变评价观念,更能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一、反思困惑,增强教师成才的可能性
  作为越城区首届名师名班主任的学员,我也一直思考着,我到底是不是名师?我到底是不是名班主任?说是吧,可我没有荣誉;说不是吧,家长又是那么喜欢我,我一直思考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师、名班主任?
  1.为什么我的学习无法成为理论支撑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喜欢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得益于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但从我的学习看,我却无法找到一本我真正用得着的、对教师成长有具体帮助的书,比如医生的内科全集,没病人的时候总要翻一下。就拿我们的教师用书来说,很多教师在上课前看看,但也没有实在的东西,要是你能编一本《新教师实用手册》那该多好,打开书,明确告诉你,这节课如果这样上的话,学生会错哪些;那样上的话学生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而对于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教师可以设计怎样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我们教师需要有为孩子“开方抓药”的本领,一剂不行两剂,两剂不行“综合治疗”,“孩子不认真,家长不配合”不能成为一名名师的挡箭牌。
  教育是一个随时变化的过程,面对成绩差、习惯差的个别学生,我们也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或者说教学手段,要是有阶梯性的操作方法那就好了。犹如医生那样,小感冒吃点感冒片,有炎症吃点消炎药,一周不行再换药,再不行挂点滴,再不行甚至可以住院。我的成长,只能在摸索中前行。
  2.为什么我的培训往往都是毫无作用
  “教师专业成长”意味着教师作为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的专业水准与表现可通过学习与实践来提升。的确,良好的制度要教师来运作,完善的措施要教师来实现,理想的课程也要教师来实施,教师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升。于是,各级各类专业培训风起云涌,专家讲座、名师示范、观摩研讨……丰富而密集,费时费力费钱,却收效甚微。常听教师们说:“又要开会培训?我作业还没改完呢!”“怎么又要交论文?哪有空儿写?天天忙得团团转!”“整天听课评课,自己的课还没来得及备好呢!”教师的“繁忙、劳苦”有目共睹,而以培训、科研为主要形式的“专业成长”就成了教师的“额外负担”,听到“专业发展”之类的词,就让他们心生厌烦。“成长”应该是主动的意愿和行为,而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一直处于“被成长”之中。最可恨的是,紧张调出来的课听了一个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讲座,哪有心思坐在会场,心里只有孩子要放学了,作业要布置了,今天我走后,不知道有没有出事情?
  3.为什么我的实验最后无法成为现实
  要想成为名师需要我们勇于实践。面对很多的教育疑惑需要我们普通教师勇于实践:“学生可以不做家庭作业吗?”“考试真的可以不考吗?”“差生可以互换吗?”“对于孩子的教学我能让家长不管吗?”“我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巴学园吗?”……太多的疑惑需要我们去验证,去思考。时下,教育背负了太多教育以外的内容,如,升学、就业、高薪、名位等,每个家庭都为孩子的教育押上了巨大筹码;每所学校都把可量化的“教育质量”视为生命线,教育观念和方法越来越背离教育的本质,其结果不仅导致中国的孩子特别累,同时疲惫不堪的是教师和家长,而教育生产力却依然徘徊在低位状态。当教育已不纯粹是教育,教师所承担的是升学服务、就业服务的工作时,试问,教师的“专业成长”该如何考量?在中学里,教师专业成长的标杆是否就是分数、升学率?“数字化”的评价往往掩盖、遏制甚至扭曲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专业成长走向狭隘和片面;只要教师在为提高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而忙,其专业就是“在发展着”。一切为追逐分数和升学率的行为,即便是“野蛮行为”都被视为“专业行为”,这种可怕的集体无意识给教师带来的结果,不是理想中的“专业成长”,而恰恰是“专业萎缩”。
  4.为什么我上了公开课也没有成为名师
  教育是个人情感、才智和自由思维在特定时空下的艺术创作,正所谓“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没有“点石成金”“脱胎换骨”的动力,即使理论知识再高深、实践经历再丰富,恐怕还是一个教书匠。因此,教师只有在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的驱动下,才能充分激发内心的情感,激活自身的悟性,启迪个人的思维,才能在“教育”这一艺术的殿堂里自由地驰骋,并从中寻找快乐。但在目前,教师受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影响,静不下心,羡慕别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自怨自艾,自甘平庸。遇到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实,公开课我也并不少上,可却为何成不了名师?是学校领导不青睐我?还是……
  二、转变评价,实现教师成才的可行梦
  名师是在教育中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教师,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更有自己的教育模式,但一直困扰教师成长的是到底名师谁说了算?往往都是特级教师说了算,往往都是校长说了算。
  1.实行公开课到常态课的转变
  公开课是一种集多人智慧、经团体包装、亮点很多的“打磨”课。教师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打磨的过程。教师要用心去研究文本、用情去唤醒学生,要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公开课往往在众人的帮助下反复磨课,有助于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常常是一次公开课使人迈上新台阶,另外,有时还能获奖,甚至“一课成名”。但是这种课,很难可持续发展或被模仿、被学习———因为时间、精力、实际教学情况都不允许,往往被冠以“作秀课”。   如果让我给常态课再打一个比喻的话,显然它就像我们每天必吃的家常菜一样。虽然样子也许不太好看,也许有时会咸了、淡了、辣了,但是合不合胃口,是否有营养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所以作为学校应该转变观念,以常态课作为基础,引导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2.实行领导评到学生评的转变
  一堂课是好是坏,一般都是领导说了算,最多几个名教师也参与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但是很少去了解学生,看看学生能否听懂,看看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要想成就新的名师,我觉得应该从领导评向学生评转变。
  3.实现学生提到教师改的转变
  在教学的互动中,教师的师道尊严始终挂在头上,你问学生你掌握了吧,他不敢说不,因为说不懂,怕让教师感觉自己很差,很少有学生敢说。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孩子,或许同样一个学生,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他,需要我们去深层次的思考。
  三、视频教学,成就教师成才的独特路
  一名普通的教师如果还是沉浸在简单的上完课,改完作业,那只能平平淡淡,不会给自己的教学生涯增添色彩。要想成为名师需要我们敢于创新。很多教师一直在想,我能否进入名师工作室,其实能否成为名师需要学生的认可,需要社会的肯定。要想成为名师需要我们敢于创新,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借助媒体设备,大胆创新形式。
  1.开辟特色QQ群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可以开设学生作业咨询QQ群,按照年级为学生、家长提供咨询。还可以开设更多的专业群,如,家庭教育咨询群、音乐教学群、美术交流群等,以教师的引领,努力提高学生的水平。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往往会实现较好的沟通,不同的问题,往往是教学转变的起因,更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动力。
  2.开设网络课堂
  根据自己的特色,在学校网络平台或者其他互联网络上开设网络课堂,免费观看,这不仅能督促自己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保证一定的系统性,同时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如果能坚持3~5年,或许你就完成了一本独特的教学书籍。如,《小学生学口琴》《邓老师教你学卡通》等艺术特色明显的课程尤其适合网络课堂,随着一讲一讲的增多,随着学生的不同问题,使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设计适合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成为名教师为时不远。
  3.多剧本创作
  教学需要思考,需要创造,同样一个字的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要是我们深入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看谁设计得多,看哪种最适合学生学习,这样的多剧本创作才能提高针对性。
  四、专业成特长,实现教师成才的名师梦
  在读师范的时候,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发挥特长,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最“特”发挥出来,其实不然,我认为在现实的教学中,当你的专业比不上别人的专业素质时,您不妨把自己的专业当作自己的特长,或许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何谓专业,按照字面意思是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有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说特长其实是专业的显现。专业变特长,就是当自己的专业跟别的教师相比,你占下风的时候,你不妨换一种方式,通过不从事自己的专业,却把专业当作自己的特长,来开创自己的天空。著名相声演员郭冬临有言:“在相声界,我的歌唱得最好;在歌唱界,我的快板打得最棒;在歌唱快板两界,我的相声说得最牛!”是呀,当你自己的专业比不上人家时,你不妨改一改。
  某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很不错,工作扎实,但是每次学区甚至全区举行英语教学比赛,她都得不了好名次,根本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于是她转行教语文,再兼教自己班级的英语,她努力把语文课上出英语的味道,在语文课中充分展示了她的英语特长,结合自己所教的英语,开展简单的双语教学,使语文课上出了与众不同的感觉,获得了不少奖项。
  再如,某美术教师,自己动手能力很好,但是绘画的水平以及上课的水平却远不及其他的教师,指导出来的学生水平也不高,估计要想得到校长的肯定有点难。于是,开始学做模型设计。弄一些石膏粉和橡皮泥制作模具,再在模具上绘画,制作工艺品。做了工艺品后送学生、送老师、送领导,还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义卖活动,让活动更具生命力,通过这样的宣传,也会走出一条特色的道理。
  附:小工艺品制作步骤(我的自创版)
  1.先用孩子自买的小动物或者半面的立体卡通形象,在橡皮泥中陷进去,再把它拿出来,于是橡皮泥模具就做好了。
  2.用石膏粉加上少许装潢的胶水(费用都不大),调制好之后,放入刚才做的模具里,弄平,等稍干后拿出来,就成了一个小玩具。
  3.等自然干燥后,让全班学生先看着自带的样本涂上颜色,等技术水平稍高之后,让孩子自己创作涂色,只要颜色涂很均匀,干净就行。
  4.等颜料干了之后,再在上面涂层清漆,工艺品算是完成了。
  5.等技术水平好转之后,可以设计整套的工艺品,如,脸谱、十二生肖等,都能成为孩子手下的工艺品。
  总之,名师不是打造出来的,也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淀出来的。教师成为名师需要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成长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条,名师之路千万条,关键看你是否用心,是否考虑学生的需求,当孩子们真正喜欢你的时候,别再为那一张毫无价值的“名师”荣誉证所累。
其他文献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十五中学是一所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中学,在坚定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学校大力加强“精·和”文化建设,实施特色课程,实现了文化立校,特色兴校,推动了学校
以d50为5μm的AlN微粉为原料,在气氛组成为4/5N2+1/5O2、流量为55mL/min、升温速率为10℃/min的条件下,采用TG-DTA和XRD分析对AlN微粉的非等温氧化反应过程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研
目的分析探讨对HIV阳性孕产妇母婴实施阻断措施的结果 ,为提高HIV阳性阻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5月—2016年12月确诊的在金城江区居住的22例HIV阳性产妇为研究对象,22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把“规划学校发展”作为校长的第一职责,可见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也足以见证校长工作中规划与发展学校的突出地位。  现实中的问题是,校长的频繁更换使这一工作难以持续有效的进行。  一、学校受折腾  有这样一所学校,校园内有一块空地。一校长上任后,种上了几棵树。五年后,校长换了,新校长到来。一看,觉得不该种树,应该种花。于是,又种上了花。几年后,又来了一位新
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为什么会有如此清澈的水流,就是因为源头流动着的水不断涌来。数学课堂也像这清渠,若想保有生气,不死气沉沉,就必须要有这种师生动态化的参与。所谓以动制静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不是静止的,知识的充盈使之活灵活现,再加之教师动态化的教学,学生动态化的介入,数学课堂就更如活水般涓涌了。  一、互问展开,以动制静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问中,教师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