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sunday_to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差异,拟定层级化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儿童学习有方向;观照差异,设计参与式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儿童学习在场;顺应差异,设计合理化梯度作业,让每一个儿童潜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尊重差异;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梯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15-04
  【作者简介】刘芹,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3)教师,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每一个儿童都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们在学习中,无论是兴趣,还是能力,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让每一个儿童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父爱之舟》一文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精准施教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差异,拟定层级化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儿童学习有方向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通常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笼统表述内容。但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有的记忆能力较强,有的理解能力占优势,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发展需求,制定富有层次性与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有学习的方向。
  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笔者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分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初级目标:
  1.认读“栈、跷”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疼、屑”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凭借课文中的某个细节描写感受父子之爱,理解“新滋味”的含义,联系上下文领悟“父爱之舟”课题的含义。
  中级目标:
  1.能积极与他人交流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场景,深刻体会“新滋味”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领悟“父爱之舟”课题的含义;
  2.能抓住生活、学习中的某一个场景用几句话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
  高级目标:
  1.能积极与他人交流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场景,通过仿写、补白等方式体会“新滋味”的含义;
  2.抓住文章的线索,领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父爱;
  3.以“父爱”为主题,把课外阅读资料与文章重点内容联系起来阅读,加深对父爱的感悟。
  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实施差异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初级目标,要求全班都达到。针对基础处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则要稍微提高一些,在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中级目标。而对班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提高到高级目标的达成。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要给予指导、认可或鼓励,让他们有更多“出彩”的机会,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笔者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让班级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观照差异,设计参与式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儿童学习在场


  教师要将语文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到“儿童立场”,赋予儿童生长过程中生命意义的建构。《父爱之舟》所在单元,需要落实的两项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基于教材編排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笔者在《父爱之舟》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1.自主研读:选择品读文章中的某一个场景与细节,体会父子之爱。
  2.交流汇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3.主题探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否能够画出这只载满父爱的小船?并体会课题“父爱之舟”的含义。
  4.写法探讨: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场景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总结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习得以小见大的写法。)
  5.迁移表达:回忆父亲疼爱自己的一些场景和细节,并将其表达出来。
  6.课外荐读: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赵丽宏的《挥手——我的父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在阅读环节,笔者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个性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增强个性发展能力。在“交流汇报”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台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即时指导。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细节写的?怎样写的?在学生汇报与补充中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迁移表达”环节中,学生回顾生活中、学习中父亲关爱自己的一些场景及细节之处,并用上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通过文字自由表达出来。最后教师推荐父爱主题的系列文章,组织开展同主题阅读活动。这样的教学流程,力求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为学生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平台。从而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顺应差异,设计合理化梯度作业,让每一个儿童潜能得到发展


  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性在一篇文章学完之后,对班级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这就势必会造成“简单的作业,优等生做起来没有价值;太难的作业,学困生又难以完成”的局面。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因时设练,因课设练,因人设练,力图开创作业设计新思路。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笔者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时段,设计了预习、研读、巩固三项不同程度的作业,以期达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恰的练习内容。   教学始于预习,那么课前教师分发下去的课前作业单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以借助课后生字词和工具书正确朗读全文;有些学生可以划出重要句子及其中重要词语并试着解释;有些学生则能主动去发现语言中一些规律和疑点,而且会探索语言文字后面所隐藏的时代背景。所以,笔者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见表1)时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利用泛在的学习资源和条件,设计“生字新词这样学”“查阅资料”预习作业,放手将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等教学内容进行前置,让学生在家中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前置性学习和探究,为课文学习顺畅建构打底。再如“概括主要内容”“课文朗读”“选做题”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如根据班级有的学生喜欢画画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画思维导图这样的作业形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艺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份课前作业单,从明确学习任务、预习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搜寻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予以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使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起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就应树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在《父爱之舟》的课后作业设计时,笔者尝试设计分层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以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巩固单”(见表3)中任选一题完成。小学生好胜心强,尤其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样的分层作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能明显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意愿和态度。

  小语课堂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正视儿童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层级化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巧妙设计合理化作业,将差异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个学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获得进步,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常规教育之外存在“非常规的教育”,美丽班级的建设启迪了我的教育情怀观,教材主题的整合启迪了我的课程统整观,少年出书的成功启迪了我的学生功课观,教育角色的换整启迪了我的资源整合观,“另类故事”促使我不断成长。  【关键词】教育;非常规故事;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3-0076-03  【作者简介】朱爱华,江苏省如皋师
【关键词】科学教学;科学论证;实验;提搜论用  一、论证教学概述  近年来,科学论证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科学教育的热门话题。所谓论证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论证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并促进思维发展的科学探究教学。经过不断探索,国内外研究者总结出许多相关的教学模式,其中适用于实验探究课的有ADI、5E和SWH教学模式等。然而这些教学模式的环节通常包含复杂的论证表达,甚至是多达数轮的科学写
·策划人语·  在现代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仍然重复20世纪80年代的“未来的学校”“理想学校”“心目中的好学校”等教育话题的研讨,似乎显得有些不合节拍,但在教育减负形势依然严峻、任何一点触碰学校教育的政策措施出台都会引发热议的敏感期,中国教育转型迫切却又异常艰难的矛盾集聚期,却又意义重大。它是矫正,是对于当下非常态教育的梳理和剖析、反拨和修正,因而具有鲜明的正本清源意义;它是启蒙,可以让
【摘 要】自主发展的核心品质是由主体性为内核,以自决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发展状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把努力让每一个儿童成就“最好的自己”作为使命追求,强调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以德育工作为抓手,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关键词】自主发展;价值引导;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6-0059-03  【作者简介】吴永军,南京师
【摘 要】解析语文核心素养要避免“核心素养不核心”“语文素养非语文”的逻辑错误;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心力;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是高品质的言语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逻辑;本质;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7-0056-03  【作者简介】杨金林,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江苏泰兴,225400
因为是14、16合刊,所以數据在16期中,请在16期查看。
【关键词】数学教材;知识原点;知识体系;《认识负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55-03  教材作为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素材、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新课改后的苏教版教材更是从学生出发,情景的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设计更加具有开放性,探究活动的开展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使
【摘 要】教学美是师生在教学中合作创生的,属于教学美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教学美的创生策略主要有:大力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教学内容的审美开掘,优化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美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营造教学审美场,促进教学评价审美化,师生共同欣赏教学美等。  【关键词】教学美;创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1
【摘 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以打造精品团队、开展精细研究、实施精准辅导的方式,形成了“三精”管理系统,同时推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发现教育”模式,从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三精”管理;学校发展;发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4-0050-03  【作者简介】周晓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
【关键词】线段图学习;语言转换;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9-0055-03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时,不论是阅读、听讲、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还是独立解决问题,都是以数学语言为中介。数学语言主要包括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如果数学语言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