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伯尔曼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2007年11月1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89岁
  
  2007年11月13日,美国爱莫蕾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法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哈罗德伯尔曼(Harold J. Berman),以89岁高龄辞世。
  伯尔曼是当代美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世界知名的比较法学家、国际法学家、法史学家、社会主义法专家,以及法与宗教关系领域最著名的先驱人物。他对中国当代法学界也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法学界比较熟悉的外国法学家。
  1918年,伯尔曼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佛市(Hartford)。1947年,29岁的伯尔曼在耶鲁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转年即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到1985年,他去了爱莫蕾法学院,直至去世。
  在将近60年的教学研究生涯中,伯尔曼教授获得了许多名副其实的荣誉。他著作等身,共出版了25本专著,发表过400多篇学术论文。为他赢得最高学术声誉的是《法律和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1983),他的这部代表作被译成了德、法、中、俄、波兰、西班牙、意大利和立陶宛语,而他的其他作品被译为他国语言的总和达到20种。他的重要著作还有《信念与秩序:法律和宗教的谐调》《法律与第二次革命:新教改革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冲击》等。
  对中国法学界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一个演讲录《法律与宗教》。伯尔曼曾在众多国家开设讲座,发表演讲。作为当代最杰出的社会主义法专家,他去苏联和俄罗斯考察就达40多次。1982年和2006年,伯尔曼两次来过中国。
  正如某些论者所指出的,伯尔曼教授这一代学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对西方文明的整体忧患,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忧患。1920年,当德国那位忧世伤生的大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带着他的骑士风度,以56岁的学术壮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伯尔曼才两岁。而早在1916年,伯尔曼出生前两年,韦伯就提出了震动后世并深刻影响20世纪学术思想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韦伯认为,资本主义革命之所以在西欧发生并且成功,是因为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生做好了精神准备。
  这一思路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成就(如理想类型、价值无涉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学人,伯尔曼是韦伯在法学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一个典型象征。
  但是,伯尔曼教授受韦伯的影响,他们具体的研究路径以及研究结论却泾渭沟渠。韦伯所有思想的核心命题,元概念是世界的理性化;而他对理性化利弊的深刻洞见,使他几乎成为一个痛苦分裂的思想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结尾处,韦伯有过一个著名的预言:“没人知道将来会是谁在这铁笼里生活;没人知道在这惊人的大发展的终点会不会又有全新的先知出现;没人知道会不会有一个老观念和旧理想的伟大再生;……这个文化的发展的最后阶段:‘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幻想着它自己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也许,伯尔曼一生都在回应韦伯这一悲观的预言。
  伯尔曼教授在韦伯所谓的世界祛魅之路上踽踽独行,力图寻找到克服理性化以至僵化的方法。他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传统延续,于是他想到了古代传统在现代的可能再生,以及因此而对理性化负面的可能抗拒。他从中世纪的教会法、民间法、习惯法以及商法中,寻找软化当代世界僵硬的官僚化统治的法门。他尤其从宗教信仰及其仪式中寻找法的神圣渊源,以及支撑它的心灵根基。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可能在中国法学界引用率最高的话,其背后所表达的伯尔曼的学术思想是,法律与宗教分享着许多共同的内核,例如普世性、传统性、权威性、仪式性,法律“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这回应了韦伯的祛魅命题,于当代中国法治的酸甜苦辣,亦可谓对症之药——也正是《法律与宗教》畅行于中国法学界的深层原因。
  伯尔曼深知要从铁笼中脱困的难度。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愿意仅仅停留在批判上,而是像他的前辈韦伯一样,要做一个预言者。他在批判当代法祛魅化的同时,积极构想可能保持人们法律情感的方法。他想到的是世界法以及公民社团这两条路径,他充满信心地宣告,人类进入第三个千禧年,各个民族本有的神意历史在存异却未必求同的基础上,将获得各显风采的世界法。这种重提历史法学的路径,与一般的全球化论者自然大不同,而与当代诸多中国法研究者心有戚戚,也就不奇怪了。
  伯尔曼教授已溘然长逝,他所构想的世界法尚未见其迹,韦伯的深刻悲观依然高悬在我们头顶。但是,我们毫无疑问地应当感谢伯尔曼教授,感谢他对人类未来仿如信仰的善念。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本刊编辑部律师
其他文献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过低、负利率长期存在,是中国经济中不正常的严峻现实,必须加以正视,改革调整    虽然时近年终的中国经济欣欣向荣,引来国际舆论颇多首肯之声,我们还是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听到冷峻而坚决的部署:“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当承认,这是令人欣慰的正确决策。  中国经济究竟是过热还是偏快?目前的通胀究竟是结构性的还是实质性的?不同的看法可以继续争论下去;但历
期刊
美国次贷危机、国内通货膨胀压力、A股不稳定及QDII变数,是H股最大的几种不确定性所在    经过8月中到10月底的疯狂上涨,11月H股终于随着外围市场波动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在一个月内,H股指数下跌15%,红筹股指数下跌10%。   未来一段时间,H股走势仍然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是否会进一步恶化,现在仍然未有定论。   虽然美国股票市场因为对联储12月再次减
期刊
随着监管风险加大,互联网创业者的黄金时代行将过去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向北1500米,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接入公司瀛海威的办公室,中国第一代网民的记忆从此开始。随后的1997年,中国出现了一批后来大名鼎鼎的网站——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的前身)、chinabyte、搜狐。   11年过去,中国的互
期刊
近期公布的年度经济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4%,这已是中国经济增速连续第五年达到或超过10%。  同时,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远超2007年初确定的目标3%。  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引发了种种忧虑。200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任务定位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基调
期刊
(UB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财经》杂志 [2007-11-24]     亚洲股价已经很贵,中国内地及香港股市难再大涨,亚洲企业利润已进入成熟期——此轮下跌后,未来或有更大幅下行    最近数周,次贷危机再度引发动荡,全球投资者的恐惧心理令市场持续下跌。8月曾经有过一轮类似的神经紧张。但亚洲市场在其后的两个月里持续走高,除了台湾地区、泰国和日本,其余各国(地区)的指数都在2007年10月达到历史高
期刊
手机电视标准乱象的实质症结,是公共权力部门化、垄断化    在纷繁的当代中国经济活动中,手机电视标准进入国家测评,本是一桩专业性很强、关注度较低的事件。然而,在国家测评大考前夕的11月9日,本当“应考”的广电系统相关机构突然宣布不参加此次测评;至原定测评日11月14日当天,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又发出紧急通知,继续推行自己选定的行业标准(CMMB标准)第四部分。“国标”受阻、“行标”挺进以如此显著且
期刊
升值能否降低外贸顺差?根据中国的经验,名义汇率自2005年来升值10%后并没有导致顺差下降,相反,顺差继续大幅扩大,达GDP的9%。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美元同期在贬值,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太少。这似乎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也与日本过去30年的经验相违背——日元大幅升值并未消除日本外贸顺差,也没有削弱日本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短期内对中国出口及进口的影响并不确定。中
期刊
面对今年以来的跌幅,市场并未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因而投资者信心愈加受挫    牛市的回调整理,还是熊市的征兆?今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惊心动魄的反转,正在加重投资者心目中的疑问。   在上证指数10月12日创出6124点的历史高位之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沪深两市一路下行,11月22日跌破5000点大关;截至11月23日收盘,两市跌幅已经超过18%。  更让投资者手足无措的是,面对这轮跌幅,市场
期刊
明年的主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再膨胀、盈利正常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消费升级    在过去12个月和三年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超过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EM)的幅度分别达到88%和170%,且其自2005年初以来已产生307%的总回报。   从市值角度看,截至2007年11月5日,中国飙升的股市已为其创造出一连串世界级的“超级明星”企业。在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
期刊
“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将会超越谁”    1月13日至15日,印度总理辛格三天访华,成为新一年外交一大盛事。由于这是印度政府首脑五年来首次访华,舆论关注更偏重中印关系的变化和提升,但我们仍然认为,此次辛格中国之行,应当成为中国业界人士思考并学习印度经验的契机。  需知,当前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在過去五年,印度年均GDP增长达到了8.5%,不久将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