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关怀”是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业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需求的满足,更要关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权益的满足;既要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和发展,又要关注作为总体的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关键词】城市 旅游管理 游客 人文关怀
  
  加强对游客的人文关怀在城市旅游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国内外的旅游城市为了发展旅游,提高城市竞争力,纷纷凸显特色。目前,许多旅游城市在深化创优中,着力打造城市旅游品牌,而这些都必须基于实现对游客“人文关怀”的基础之上。
  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通常意义上是指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都在那个时期遭到了宗教法庭的严酷迫害,甚至被活活烧死。欧洲文艺复兴的本质就是以人文主义去猛烈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恢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自由,从而释放人的创造力。文艺复兴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世界留下了灿烂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实,人文关怀并不是抽象的,它既是一种社会的理想,又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它是涌动在人们血液中的一股暖流,它会让人们在黑夜中望见火光,在寒冷中得到温暖,在孤独中获得力量,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人文关怀,也可以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也能反映人们自觉意识的提高。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又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人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因此,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精神。人文精神倡导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物质文明的进步使人们的衣食之忧得到解决,市场化为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与物质的享受,但市场经济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又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消解。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一方面是人们对精神情感关怀的迫切需要必将替代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却是这种需要与社会所能提供的产品之间的深刻矛盾。因此,在1994年1月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对宣传工作提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这一思想立足于人的自身建设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走进市场与人文关怀并不矛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旅游业本质中的人文属性日益凸显。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是基于一个物质和文化发展的社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构成旅游的物质条件,由文化精神需要驱动的旅游动机构成旅游的文化基础。当前旅游业的表现形态,侧重于人的体验、欣赏、情感表达等方式,以及由此传递出的消费需求信息,使各类旅游服务、市场、营销、规划策划、产品生产、组织管理等都建立在对其中涉及的旅游者的各种关注和需要的满足之上。经济学学科范围内对旅游消费行为的阐释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向更深层的“以人为本”的方向回归。旅游业必须符合旅游活动者在生理、物质和自然维度上的规律,如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规律,人体生命新陈代谢的规律,生理力量发挥的限度的规律,对物的需求的“边际效应”规律等,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生存发展在社会、心理、精神维度上的特性,比如人格尊重、自由创造、自由发展的规律等。旅游业只有符合这些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者的精神力量,旅游业走向人文关怀的特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释放。
  第二,旅游业发展由经济上供求关系的矛盾逐步深入到人文体验。从人性的角度看,旅游需求的差异不仅体现为休闲时间的多少、经济实力的大小,而且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经济背景、宗教背景、身体条件、个人好恶等都有联系。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人的精神需要的获得和满足,才是人类的本质。从消费的角度看,生活与生产用品的消费,是用以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而旅游消费,希图达到的是对文化精神产品的拥有,满足的不是外在的需要,而是内在的心理满足,内心中欣赏、愉悦的需要,由我对“物”的消费达到“物”对我的完善。从行为学和社会学角度看,旅游活动一方面可以体验、娱乐、消费,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参与“买来”旅游,成为经济回报的一部分,所以旅游消费的“再创造性”使得旅游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供给的角度看,物质消费不再是旅游经济的最终目的,经济“人文化”表现在经济学从强调对“物”的合理配置发展为认识到仅是物的配置已经不够,旅游经济逐渐从关注有形资源向关注无形资源扩展。
  第三,走向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转型和产业优化的标志。人文关怀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从基本生存需要到精神文化需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着重点不同。在前一阶段,旅游业繁荣的表面掩盖了生态环境和遗产文化的毁坏,无视游客的陋习和素质问题,忽视了旅游消费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缺失等。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旅游经济渡过起步增长期,正是调整旅游业航向的时机,应迅速纠正以追求经济利益而付出人文代价的心态,引导旅游活动全面转向文化经历、体验、传播、欣赏的过程,远离炫耀、从众、畸形消费。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并且日益依赖于人们在具有深刻人文特征的自由时光和休闲中能够享受创造性的休息、度假和旅行的自由。旅游业建设从有形资源、设施和环境的硬件改善,逐步转向人文、环境与社会精神等的全面发展。
  在城市旅游管理中对游客实施人文关怀的途径
  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是导向,着眼民生是落脚点,具体体现在对资源可持续利用负责,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负责,对旅游者权益负责,对大众民生利益负责等。旅游业走向人文关怀,既要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需求的满足,更要关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权益的满足;既要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和发展,又要关注作为总体的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第一,旅游业在区域社会财富再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旅游业被确立为西部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中部地区的优势升值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并且日益成为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
  第二,增加就业是社区旅游业不容小觑的发展目标。社区旅游业发展中,通过增加就业,使得各层次利益相关者主动分享发展成果,尤其是妇女、年轻人、体力劳动者等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通过旅游业不同层次的岗位就业,有利于解决社区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第三,旅游业发展改善了生活环境,扩大了相关产业的社会效益。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工业、林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支持节约环保、低碳发展方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地公共服务,建立旅游地文明、安全、友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旅游活动的教育和保健作用,成为个人人文关怀的首义。旅游活动的益智性、健身性、美育性、技艺性、交际性等特征,使得旅游对个人而言,不仅是寻找快乐,也可以在放松平衡中发展,提升人的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
  第五,旅游业弘扬社会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人类的精神之根。破除旅游等于消费的庸俗化、肤浅化观念,吸收并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中把旅游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生紧密结合的旅游观,保护文化遗产,满足人类对精神的需求。走向人文关怀的旅游业,要建立新的旅游价值观和旅游发展观,旅游业的治理也将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科技手段和法律手段,向文化引导和人文关怀扩展,并以此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今,城市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主要支柱以及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已经是旅游业亟须探究的问题。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游客,因此,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且要不断地体现出对游客的“人文关怀”。(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因素的制约,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要彻底改变其落后的现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选拔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村干部队伍。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的素质还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村干部素质 问题 原因    新农村建设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素质的要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是贯彻民族政策、
【摘要】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把握国际海洋开发趋势,深入挖掘海洋资源与空间优势,突破传统的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起点,推动海陆一体化发展,加速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关键词】优势产业 海洋资源 区域经济一体化    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广阔的海岸线与海域空间、相对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深厚的海洋经济与科技基础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是领先于其他沿海省市的相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以及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有其特殊性,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领导苏维埃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即列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三大主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维埃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强调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从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中,我们深刻理解了艰苦奋斗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赶超世界先进国家,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因此,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及其领袖们对艰苦奋斗问题高度重视并且作了大量论述,从而形成了我们党独具特色
廉政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面临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杭州市结合当地实际探寻适合本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廉政建设呈现出三条清晰的发展路径:“民主路径”、“技术路径”和“文化路径”。相关调查和数据分析显示,杭州市的廉政建设取得了良好绩效,较好地控制了权力滥用。这一实践对各级政府廉政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都带来很大的启示。    廉政建设与一国的政治文明发展、经济形态转型、公民社会成长和伦理道德进
【摘要】社区文明和谐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通过对重庆市巫溪县北门沟社区调查得出文明社区创建的宝贵经验:要把群众需求当作文明创建的根本,把干部引领当作文明创建的抓手,把宣传思想工作当作文明创建的利器,把基层组织当作文明创建的保障,把居民参与当作文明创建的“硬招”。  【关键词】社区文明 社区自治 民主管理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文明和谐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重庆市巫溪县北门沟
摘要 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课程设计趣味性、教材内容专业性以及教师自身素质方面进行改进,为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 艺术 英语学习 策略    大学英语学习一直是大学生以及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是倍受关注。艺术类大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往往能注意英语学习,但到了大三、大四,很多学生就放弃了英语学习。如何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大大增强,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与日俱增。对此,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寻求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平衡,以维护学生根本利益为基础,以公平和正义为前提,坚持德育和法治相结合的原则,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 德法相济 正当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怪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条件有了很
【摘要】随着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外来工逐年增加,他们既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外来工的思想状况,努力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减少社会犯罪,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显著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珠三角 惠州 外来工 思想状况    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是一个以石化、
元代是诗画高度结合的时代,尤其到了元末,出现了王冕、倪瓒、吴镇等一大批文人画家,杨维桢延续苏轼“诗画本一律”提出“诗画同体”,由此诗画在精神、艺术手法以及理论上,皆达到了高度融合。诗画合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画上题诗,即先画后诗。关于画上题诗的起源有“文画苏题”之说,即苏轼题文与可画,而诗画合璧则起自宋徽宗:“画上题诗,诗画合璧,起自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和《腊梅山禽图》,应为定论。”(查洪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