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yiz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语文阅读教学境界的理解与把握,是衡量一名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应体现三重境界,即初步阅读教学、深层阅读教学与逆向阅读教学,而三重阅读教学境界之间的关系则又是互融为一体的,既体现阅读教学的梯度性,亦体现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境界 语文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一名语文教师能否教好语文,能否真正把握好语文的真性精神、存在精神,是衡量该教师语文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语文教师除了要把握好语文自身的真性精神之外,还应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认知结构入手来指导阅读教学。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方能既把握好阅读本身,又把握好学生对文本的逐步认知能力,从而真正展示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性境界。
  为此,我们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即初步阅读教学、深层阅读教学与逆向阅读教学,其中逆向阅读教学我们认为亦可称为批判阅读教学。
  一、初步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世界,是一种境界式的世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认识特点、认知结构尚处于初步发展与初步完善阶段,因此,语文教师进行初步的、浅层次的阅读教学,不仅是必需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所谓初步阅读教学,我们认为主要指语文教师从文本的某一点出发,引导学生初步领略文本,初步感知文本,初步品味文本的一种阅读教学境界。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某一点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从文本的某一点阅读中知道文本内有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甚至什么情。
  初步阅读教学,有利于排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从而让学生因某一点清浅而轻松地切入文本、走进文本。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明天不封阳台》为例,在初步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围绕10岁的儿子这一点来切入文本,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文本里的人、事、情。
  在设计问题时,围绕10岁的儿子,我们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
  (一)“明天要封阳台”,在12层高楼的阳台上,谁最先发现了带伤的鸽子?这只鸽子的神态与特征是什么样子?(前一个小问题回答要点为:10岁的儿子)
  (二)谁想挽留住带伤的鸽子?当我和儿子并没有伤害鸽子时,鸽子的神态又是什么样子?(前一个小问题回答要点为:10岁的儿子)
  (三)谁终于挽留住了带伤的鸽子?鸽子得到了谁的怎样的护爱?(前一个小问题回答要点为:10岁的儿子)
  总体来说,这三个问题清浅而易懂,凡读了文本的学生,都能在文本表面找到回答要点的所在,而稍微认真思考的学生,甚至能在教师列出问题的刹那,即脱口而出说出要点所在。
  以10岁的儿子为切入点,既连通了儿子、鸽子、阳台之间的故事,又连通了人与自然的这一关系纽带;既让学生知道文本讲述了什么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触角的下一步发展,这为教师下一步的深层阅读教学打下良好铺垫。
  二、深层阅读教学
  初步阅读教学,只是对文本表面内容的初步把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如果仅有这一步阅读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走出日常平面教学的误区,也为了完善初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我们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还应重视第二重境界,即深层阅读教学。
  所谓深层阅读教学,是相较初步阅读教学而言的,它与初步阅读教学最大不同点在于,在深层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已不再限于文本表面内容来引导学生,而是透过文本的表面语言,追寻语言背后的隐喻意义,从而让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文本深处的不为人知的奥秘。
  在深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的“故乡”这两个话题为切入点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当然,在设计问题时,我们既要关注文本隐含的深层含义,更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一)仔细阅读本文倒数二、四两段,说说在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你看到哪些人类的邪恶行为及行为之恶果。
  此问题的设计,属于深层阅读教学中的浅层阅读教学,回答要点可从文本表面找到,但必须经过概括、提炼方能完成。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另一面看到人类破坏自然的邪恶行为,这既与初步阅读教学形成对比性关联,又为学生思考下一深层问题形成延续性关联。
  (二)请仔细阅读文本第八、九两段,谈谈文本中两个“故乡”的含义,它们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从问题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明显感觉到在深层阅读教学中,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很深,如果没有前面多个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难把握好这一问题。
  为把握好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过渡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过渡语很重要,好的过渡语有时能引领学生刹那间从混沌走向明悟,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
  三、逆向阅读教学或批判阅读教学
  深层阅读教学有利于让学生从文本深处理解到不轻易为人所知的文本隐喻之意,这对启发初中学生的文本感知力、文本领悟力以及其自身的思维力都大有益处。不过,我们认为一种真正的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只限于深层阅读教学,仍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逆向阅读教学,并非指引导学生必须逆着作者的思想、逆着文本的情感来体悟文本。逆向阅读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以审慎的眼光客观、中正地立于文本之“上”来评价文本、感悟文意、体悟作者情感,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让自己的话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平等沟通的一种阅读教学境界。也因此,逆向阅读教学我们认为又可称为批判阅读教学。
  在逆向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深度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批判观点。而教师不必用自己的文本观压抑学生的文本观,也无需用作者的世界观压抑学生的世界观,只要是学生所说、所思、所能表达的,凡有一定合理性、逻辑性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给予中肯评价。
  因此,逆向阅读教学中,学生成了十足的阅读主人,教师可能无法先知学生所思、所想的所有问题。所以,在设计此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自身进行十足的逆向阅读外,还应从学生的认知入手,尽可能地从学生立场进行逆向阅读。
  因篇幅有限,我们此处仅举三个有关逆向阅读的例子,其中第一点属于笔者自己的设计,而其余两点则属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自己的逆向阅读所得。
  (一)文本第二段。作者对“往日的荒芜”、“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等往昔一切的怀念,似乎认为人类应放弃高层建筑而回归幽幽土路时代。但,我以为过去那萋萋荒草、幽幽土路式的生活,只能说明人类生活更凄苦,而我们对自然的爱护、环境的保护,不应以降低人类生活质量为代价。真正的人类的发展,应该是既提高生活水平,又保护了自然。
  (二)文本倒数第三段。作者讲他的儿子蹒跚学步时候,曾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小虫和蚂蚱”,并且说这块草坪仿佛是一个极乐的伊甸园。我觉得,儿子亲近大自然、融进大自然,这是对的,但我们大人不能把儿子的快乐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因为,无论小虫还是蚂蚱,它们也都是生命!
  (三)文本倒数第三段。作者讲施工队来了,轰隆隆的机器把草坪变成了滑梯、跳跳床和电子游艺室,作者说儿子再捉不到小虫了。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毕竟在发展,孩子的成长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些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都是现代化的技术产品,我们不应排斥这些现代化。保护自然,与现代化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关键看我们怎么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并不是完全隔离,更不是互相排斥的,每一重境界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没有第一重、第二重境界的教学,就不会有第三重境界教学的出现,而第三重境界的教学,又为前两重境界教学开辟出全新的视角与路线。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王宪钿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美]小威廉姆E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曹明海.文学解读学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要:《觉醒》与《海伦娜的觉醒》这两部作品分别讲述了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境遇。两位女主人公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但性格的差异最终使她们走上不同的归途。本文从两位女主人公命运的异同,分析她们如何沦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寻找并揭示导致她们不同命运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艾德娜海伦娜 女性觉醒 男权社会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美国涌现出一大批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
2017年春季,我十分有幸地受到峨影集团和国家一级导演苗月的邀请,担任广电总局作为重点题材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影片《十八洞村》的电影总美术师及剧组美术指导,参加到影片的主创工作中。  剧本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背景,通过展现湖南湘西大山深处几户村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与融合。故事讲述了退伍老兵杨英俊和几个堂兄弟均被精准
该剧采取了“戏中戏”的模式,将现代故事和传统戏结合在一起,将川剧传统剧目《琵琶记》融入其中,犹如面条中加了美味鲜,味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传统戏剧是否适合表现现代生活?如何表现?这些问题自新中国成立,现代戏创作被官方重视起来之后就一直争论不休,甚至今天,仍有不少论者认为戏曲并不适合表现现代生活,而样板戏则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并不具备普遍性。那么,传统戏曲在当下究竟如何转型?因为,艺术必然离不开
方寸白布一盏舞台,尺把小人演绎华彩。当青灯之影穿透人物、花草、楼宇……千人千像在画幕的另一端映现,声色犬马、时间百态。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川北皮影主要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地,以其生动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细腻的表演,优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艺术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诗书画院、成都画院特聘画家,东坡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竹篱画院执行副院长。  一组以水墨幻象吟咏自然、歌唱生命、开启心智的图式在画家吴晓东的笔下流淌出一条通向自由精神的独立大道。遁着这条思路,我们看到了一个水墨氤氲、气象万千的新世界。直觉告诉我们,这是超越现实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目前课程改革和发展中极需被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政策的主要载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例,解析了这些问题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课程执行力 教科书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体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摘要:在现代悲剧中,小人物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扮演主人公角色。他们依靠自身行动中的“悲剧性因素”而获得了合法地位。在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作为一名普通人的生存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了无数观众的同情与怜悯。他个人渺小的理想与抱负承载的是许多美国人的共同信念——希望依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他的“美国梦”的破灭是一代人推销梦的死亡。  关键字:普通人 威利·洛曼 美国梦 悲剧  引言  传
大爱无疆篆刻Jcm×3cm 2020年  坚定信心篆刻2 5cm×2 5cm 2020年  同舟共济篆刻3cm×3cm 2020年  众志成城篆刻2 5cm×2 5cm 2020年  邓长春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員会委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化馆公益培训书法教师。
摘要:叶文玲的《三生爱》讲述了祖孙三代女性与战争、与社会变动的“奇异”关系。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江浙农村的生活风俗、宗法制社会面貌和西方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小说通过塑造摇曳多姿的女性人物形象体现出鲜明自觉的女性意识和永恒真爱的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传奇身世和红颜命薄的深切同情。  关键词:真爱 命运 轮回 苦难 宿命  一、红颜自古多薄命  小说讲述了一
一点一划,书大千气象;一撇一捺,展万家风采。这就是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的草书、行书、楷书……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里,书法犹如一个谦谦君子,一路翩然走来,在雪白的宣纸上,踏出了深深的文化印迹。  文化需要传承,书法,便是传承的载体。书法需要传承,书法爱好者,便是传承的载体。作者访谈走近宜宾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宜宾中山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李定煃,与他回眸走过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