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品课的“趣味”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浓厚的兴趣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必不可少的媒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教案,挖掘教材中的激趣因素
  兴趣是学生追求的真理,献身科学的导向。北师大林崇德的研究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水平显著相关,高水平的学习兴趣,能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朝向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条件,而有益的学习成绩,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使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互为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常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上课兴趣不浓,兴致不高等情况。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思维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激趣因素,尽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如:一年级下册中《小苗快快长》一课,需要让学生知道春天是个种植的好季节,看看人们都在种什么?其中有一副图是农民在种粮食,通过讲解粮食的种植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的粮食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在认识粮食种植过程中加入相应的感情体验,我在课堂上,增加了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模拟插秧。学生离开座位,低着头,弯着腰,两腿直立分开,左手握着秧把,右手从左手上拈出一绺绺秧苗插入秧田,尽管这种模拟操作带有游戏性,然而学生却能从中感悟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得到粒粒粮食苦的情感体验,既知道了爱惜粮食又萌发出对农民的尊敬之情。这样讲课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联想广泛,思想活跃,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参与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因而,其教学应成为学生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强烈愿望,而绝不是教师的频频说教,大力挤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事,达到兴趣教学的目的。现在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力强,表演力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故事、猜谜语、演小品、课堂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这个主体动起来了,课堂就活起来了.
  在进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主题的《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外的可用资源,让学生自己调查家乡的物产,查资料、访问、拍实物、学做物产等等。为了使收集的材料更广泛,形式更多样,便于课堂的展示,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爱好我把他们分为三队。第一队采用实地调查、访问的方法,到开封最有名的鼓楼夜市以及开封第一楼搜集小吃的相关资料。第二队到开封汴绣厂,朱仙镇木板年画基地考察、学习。第三队利用网络及访问老人的方法进行其他方面资料的搜集、整理。我还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资料,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起初,总担心第一次放手让学生活动,不知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但是,令我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展示课上孩子们给了我一个个的惊喜,整节课,我满意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第一小队拍来了鼓楼夜市热闹、繁华的景象,并给每一种小吃配上了精彩的讲解。第二队用摄像机拍摄了开封汴绣、以及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第三小队利用网络对开封的其他物产进行资料收集,并采用讲故事、说快板、三句半的形式进行展示。节目精彩纷呈,令老师和同学们大开眼界,纷纷叫好,在欢乐中也了解到开封物产的丰富,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育效果。
  三、运用情景教学,增强学习趣味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们特别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而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我经常采用故事激趣,加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情景教学之中,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愈发浓厚。然后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争辩中逐步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如:《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我就设计如下的小品表演。
  (1)一位骑自行车的同学把另一位同学撞到了,他们互不相让,口、腿齐用,“战”在一起。
  (2)两位同学在奔跑中不小心撞在了一起,俩人都摔倒了,但却没有发生“战争”,“战争”在“对不起,没关系”声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同样是意外事故,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哪一种结果好呢?学生情趣盎然,争着回答,教师进而用过渡的问题引导:为什么自觉使用礼貌用语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然把学生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节思品课,我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泥石流、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场面,特别是离我们生活较近的汶川地震的画面。一幅幅充满灾难的画面,再加上老师的故事化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学,不仅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情景中,而且能够很自然地调动学生的情感,顺利地进入到下一环节之中,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兴趣相伴成长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短短四十分钟的教学,还要把课堂引向生活,把静态的课堂变成丰富的实践性社会活动,在生活中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洗涤。
  例如:四年级下册《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们利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教学模式,请交警叔叔在课堂上演示教学,还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警亭直接参与到指挥交通中.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对指挥灯、人行道灯等交通信号之间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自然地实现了课堂走向生活,趣味伴我成长。
  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理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的确,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方法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小学的电化教学迎来了迅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因为是刚起步,农村小学的电化教学也表现出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电教培训内容没有考虑农村学小教师队伍的实际,导致不少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仅有的一些电教设备被束之高阁,作用得不到发挥。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功能,关键是要找准立足点,即农村学校的现实,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实际状
期刊
音乐教师的角色早已从“主宰”转变为“引导”,从“独奏”转变为“伴奏”,从“表演”转变为“导演”,从教师“独唱”转变为师生“合唱”。在教学中我做出了许多的探索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喜人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和观摩,我发现了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些各种先进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教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所以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始终要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笔者认为只有努力地作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明确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明确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然是盲目的、被动的。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与
期刊
一、激励性评价的提出  1.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鲜明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激励性评价就是要求教育者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去看学生,发
期刊
有首歌唱到“绿莹莹的水,蓝盈盈的天”。可是现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这美丽的景象一直在慢慢的消失。因此,环护教育的时间定位一定要从“未来”前移到“现在”,重点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将来我国环境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案,培养教育下一代成为具有环境意识的“绿色小卫士”的工作取
期刊
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的知识要讲,但不是只讲那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枯燥,更可怕的是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给磨没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我们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点,举办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提高语文能力、体会人文精神、塑造高雅气质,发挥语
期刊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它由过去单纯强调学生学会变为现在要求学生会学。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又如何去加强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我谈谈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心中有学生,脑中有学法是前提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因为它多着重于教而少着眼于学。实际上,有意无意地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
期刊
近两年来,作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我校在国学进校园大背景下,开展了聋童学习、践行《弟子规》的研究与实践,把《弟子规》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以探索聋校教育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发现聋童德育、智育的新规律。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当今时代不仅对健听人,而且对聋人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聋童的心理特点分析  聋童由于生理的缺陷,仅凭视觉来观察、了解周围事物,认识世界停留在表面,很片面,但又有比较固定的
期刊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不差,付出的劳动也不少,但其教学质量并不见得就好。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这一学科所花功夫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只把教学当任务来看待,缺乏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广大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语文教学与班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组建班级只是班主任的工作的片面看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
期刊
英语格言警句是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人生、社会、自然感悟的真实记录,有的可谓一字千金、发人深省,有的令人豁然开朗。学习英语格言警句不仅能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也能够从各个名人对人生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上获得一定的人生启迪。学习格言警句有助于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的一、二级目标中也分别提出:“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乐于了解外国文化习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