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创新制度:一个基于耗散理论的分析框架

来源 :生产力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ng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对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的研究多建立在制度要素之间线性作用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及制度要素之间的非线性机制关注不足。对此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农业技术创新有赖于创新制度远离平衡态,通过制度变迁形成耗散结构的特征,而耗散结构的形成在于形成和强化技术创新制度的减熵机制:实现农地制度有效变迁、改善农业微观组织形态、创新技术成果的排他性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创新技术成果交易市场等。
其他文献
阮元是清代汉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乾嘉学派的殿军。其学术思想中折衷汉宋,兼采二者之长的主张,自清末民初以来,学者多有指出及肯定,其所撰《拟国史儒林传序》一文,尤被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做法需要探讨,值得商榷。“非
栏目是期刊的窗口,也是办刊宗旨和特色的具体表现。为了形成正确合理的能够指导品牌栏目构建的理论,我们必须具有大量的成功的栏目建构的实践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以期
音乐与哲学的共同本质是抽象。哲学是认识的抽象,音乐是感受的抽象。哲学以抽象的方式探求事理,音乐则是通过表现感情去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内心唤起
文章在探讨知识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实践共同体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概念,并从社会实践的视角讨论了组织知识的创造机理,继而提出了相应的组织管理策略。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是各民族之间长期交融的历史。这种交融推进了文化的全面发展。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深层次文化心理认同最为重要,归属认同是其核心观念。民族融合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