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蜗牛”折法,加强巩固自己看图示折纸。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
3、体验折纸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看简单图示折纸经验
2、《蜗牛与黄鹂鸟》歌曲
3、课件《蜗牛的折纸步骤》
4、折好的蜗牛范例若干
5、正方形彩纸、彩笔、剪刀若干
6、“大蜗牛”墙饰
活动过称:
1、导入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1)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吸引幼儿认真听并提问。
师:歌曲中小朋友听到了什么故事?
幼儿: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
幼儿:蜗牛爬上树去摘葡萄。
幼儿:黄鹂鸟笑蜗牛爬的慢。
师:故事里的蜗牛和黄鹂鸟,小朋友们更喜欢谁?
幼儿:蜗牛。
师:为什么?
幼儿:蜗牛爬的慢,黄鹂鸟不应该笑话它。
师:蜗牛爬的速度慢,但是它有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坚持到底的精神,我们小朋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学习蜗牛的这种精神。
(2)神奇小礼物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蜗牛,老师就送给小朋友一件小礼物,一只漂亮的用纸折成的小蜗牛。(幼儿欢呼)
2、欣赏“蜗牛”范例,尝试拆分蜗牛成品,引导幼儿探索“蜗牛”折法。
(1)引导幼儿观察,动手“拆分”它,在拆的过程中,初步探索“蜗牛”折法。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小蜗牛”,我们来变个魔术,把“蜗牛”变成一张平面的纸。
幼儿:把“小蜗牛”拆开。
师:我们来试试,还要请小朋友注意拆的步骤,看看什么地方被剪开了?怎么剪开的?
(幼儿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提示并提醒幼儿小心,避免损坏纸)
幼儿:这儿剪开了。
(一幼儿兴奋地举起拆了一半的蜗牛)
幼儿:剪的好像是三角形。
师:观察得真仔细,别着急,慢慢来,要保护好自己的纸。
幼儿:我的变成一张纸了,有两个三角形被剪掉了。
(2)幼儿全部拆完成品后,再鼓励幼儿尝试把纸折成原来的“蜗牛”。
师:魔术真神奇,谁能变回去?
幼儿:可以按拆的方法那样折回去。
幼儿:按原来的印儿折回去。
师:好办法,按我们拆开的折痕再折回去,我们来试试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大部分幼儿能够折回原来的样子,有的幼儿某些步骤不正确,极个别幼儿需要帮助后能完成)
3、课件展示《蜗牛的折法步骤》,加强巩固幼儿看图示折纸。
(1)演示一遍后,请幼儿讨论看不懂的步骤并解决问题。
师:电脑也会变魔术,它也把一张纸变成了“小蜗牛”,在变的过程中,比我们以前折纸难的地方就是它用了一种工具,是什么?谁发现了?
幼儿:剪刀。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怎么剪的,我们在拆、折的时候是不是发现了这步呢?
(课件定到第【6】步,演示剪刀剪下的过程)
幼儿:我发现了,从上往下斜着剪的。
师:如果剪过头了,会怎样呢?
幼儿:会断开。
师:那我们记好这一步,别剪过头了。
师:再请小朋友看这一步的线和小箭头,看清方向,别折反了。
(课件定到第【9】步)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前三步和我们以前折过的一件作品是一样的?
(课件定到第【1】【2】【3】步)
幼儿:船。
师:对了,我们学过的折船的前三步也是这样的。
(2)复习上次折纸课中学到的图示小儿歌。
师:还记得上次课中我们学到的折纸图示小儿歌吗?
幼儿:记得。
师:我们在“边角要对齐”后加上一句“看好图示剪下去”。
幼儿:小小折纸真奇妙,实线、虚线不能少,看清箭头向哪折,边角注意要对齐,看好图示剪下去,折纸折纸真有趣,
4、幼儿看图示,动手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5、打扮“小蜗牛”
师:请小朋友将“小蜗牛”的头贴好,并发挥想象,为你的“小蜗牛”添画一件漂亮的衣服。
6、作品展示,布置墙饰“蜗牛的一家”
师:请小朋友高高举起你的“小蜗牛”,让其他小朋友欣赏一下。
师:小朋友们的“小蜗牛”各有特点,我们把它放到“大蜗牛”妈妈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小小的蜗牛就像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大大的蜗牛妈妈就像我们这个集体,希望“小蜗牛”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遇到挫折时,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小蜗牛”就是最棒的!“蜗牛妈妈”我们的集体就是最棒的!
活动延伸:
1、发挥想象,自由创新,鼓励幼儿折出富有个性的“蜗牛”作品。
2、在手工区投放纸盒、橡皮泥、瓶盖等废旧材料,制作“蜗牛”。
3、创编故事《蜗牛的一家》。
活动评析:
折纸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形式,它既能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发展孩子的目测力,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孩子的几何形体概念。本次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操作能力,因此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了想学、乐学的积极性。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这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活动开始《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吸引幼儿注意,使活动自然开展,又为下面教育鼓励幼儿坚持自己完成折纸作品做了铺垫。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在活动中安排了这一步:由幼儿自己拆分成品,再鼓励幼儿尝试折回原来的作品,这种打破常规先让幼儿探索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也发挥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我班幼儿已有看简单图示折纸的经验,所以我在引导幼儿加强巩固看图示折纸时运用了媒体课件,增强了折纸活动的趣味性,更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在讲解折纸步骤时,折法相同或相近的作品,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同类合并,幼儿更容易掌握。幼儿操作之前,穿插创编的折纸图示小儿歌,便于幼儿记忆,也有利于幼儿把握难点,进行自主学习。
在活动的末尾部分,让幼儿发挥想象,为“蜗牛”添画衣服,并把“小蜗牛”贴到“大蜗牛”墙饰上,活动到达高潮。将“蜗牛妈妈”喻成集体,又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延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折纸,创新折纸,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脑思考,接下来我看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富有个性的新型“蜗牛”。
本次活动,我将“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探索——学习——创新”的思路贯穿其中,幼儿在开心、快乐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1、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蜗牛”折法,加强巩固自己看图示折纸。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
3、体验折纸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看简单图示折纸经验
2、《蜗牛与黄鹂鸟》歌曲
3、课件《蜗牛的折纸步骤》
4、折好的蜗牛范例若干
5、正方形彩纸、彩笔、剪刀若干
6、“大蜗牛”墙饰
活动过称:
1、导入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1)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吸引幼儿认真听并提问。
师:歌曲中小朋友听到了什么故事?
幼儿: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
幼儿:蜗牛爬上树去摘葡萄。
幼儿:黄鹂鸟笑蜗牛爬的慢。
师:故事里的蜗牛和黄鹂鸟,小朋友们更喜欢谁?
幼儿:蜗牛。
师:为什么?
幼儿:蜗牛爬的慢,黄鹂鸟不应该笑话它。
师:蜗牛爬的速度慢,但是它有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坚持到底的精神,我们小朋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学习蜗牛的这种精神。
(2)神奇小礼物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蜗牛,老师就送给小朋友一件小礼物,一只漂亮的用纸折成的小蜗牛。(幼儿欢呼)
2、欣赏“蜗牛”范例,尝试拆分蜗牛成品,引导幼儿探索“蜗牛”折法。
(1)引导幼儿观察,动手“拆分”它,在拆的过程中,初步探索“蜗牛”折法。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小蜗牛”,我们来变个魔术,把“蜗牛”变成一张平面的纸。
幼儿:把“小蜗牛”拆开。
师:我们来试试,还要请小朋友注意拆的步骤,看看什么地方被剪开了?怎么剪开的?
(幼儿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提示并提醒幼儿小心,避免损坏纸)
幼儿:这儿剪开了。
(一幼儿兴奋地举起拆了一半的蜗牛)
幼儿:剪的好像是三角形。
师:观察得真仔细,别着急,慢慢来,要保护好自己的纸。
幼儿:我的变成一张纸了,有两个三角形被剪掉了。
(2)幼儿全部拆完成品后,再鼓励幼儿尝试把纸折成原来的“蜗牛”。
师:魔术真神奇,谁能变回去?
幼儿:可以按拆的方法那样折回去。
幼儿:按原来的印儿折回去。
师:好办法,按我们拆开的折痕再折回去,我们来试试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大部分幼儿能够折回原来的样子,有的幼儿某些步骤不正确,极个别幼儿需要帮助后能完成)
3、课件展示《蜗牛的折法步骤》,加强巩固幼儿看图示折纸。
(1)演示一遍后,请幼儿讨论看不懂的步骤并解决问题。
师:电脑也会变魔术,它也把一张纸变成了“小蜗牛”,在变的过程中,比我们以前折纸难的地方就是它用了一种工具,是什么?谁发现了?
幼儿:剪刀。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怎么剪的,我们在拆、折的时候是不是发现了这步呢?
(课件定到第【6】步,演示剪刀剪下的过程)
幼儿:我发现了,从上往下斜着剪的。
师:如果剪过头了,会怎样呢?
幼儿:会断开。
师:那我们记好这一步,别剪过头了。
师:再请小朋友看这一步的线和小箭头,看清方向,别折反了。
(课件定到第【9】步)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前三步和我们以前折过的一件作品是一样的?
(课件定到第【1】【2】【3】步)
幼儿:船。
师:对了,我们学过的折船的前三步也是这样的。
(2)复习上次折纸课中学到的图示小儿歌。
师:还记得上次课中我们学到的折纸图示小儿歌吗?
幼儿:记得。
师:我们在“边角要对齐”后加上一句“看好图示剪下去”。
幼儿:小小折纸真奇妙,实线、虚线不能少,看清箭头向哪折,边角注意要对齐,看好图示剪下去,折纸折纸真有趣,
4、幼儿看图示,动手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5、打扮“小蜗牛”
师:请小朋友将“小蜗牛”的头贴好,并发挥想象,为你的“小蜗牛”添画一件漂亮的衣服。
6、作品展示,布置墙饰“蜗牛的一家”
师:请小朋友高高举起你的“小蜗牛”,让其他小朋友欣赏一下。
师:小朋友们的“小蜗牛”各有特点,我们把它放到“大蜗牛”妈妈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小小的蜗牛就像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大大的蜗牛妈妈就像我们这个集体,希望“小蜗牛”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遇到挫折时,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小蜗牛”就是最棒的!“蜗牛妈妈”我们的集体就是最棒的!
活动延伸:
1、发挥想象,自由创新,鼓励幼儿折出富有个性的“蜗牛”作品。
2、在手工区投放纸盒、橡皮泥、瓶盖等废旧材料,制作“蜗牛”。
3、创编故事《蜗牛的一家》。
活动评析:
折纸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形式,它既能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发展孩子的目测力,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孩子的几何形体概念。本次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操作能力,因此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了想学、乐学的积极性。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这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活动开始《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吸引幼儿注意,使活动自然开展,又为下面教育鼓励幼儿坚持自己完成折纸作品做了铺垫。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在活动中安排了这一步:由幼儿自己拆分成品,再鼓励幼儿尝试折回原来的作品,这种打破常规先让幼儿探索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也发挥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我班幼儿已有看简单图示折纸的经验,所以我在引导幼儿加强巩固看图示折纸时运用了媒体课件,增强了折纸活动的趣味性,更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在讲解折纸步骤时,折法相同或相近的作品,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同类合并,幼儿更容易掌握。幼儿操作之前,穿插创编的折纸图示小儿歌,便于幼儿记忆,也有利于幼儿把握难点,进行自主学习。
在活动的末尾部分,让幼儿发挥想象,为“蜗牛”添画衣服,并把“小蜗牛”贴到“大蜗牛”墙饰上,活动到达高潮。将“蜗牛妈妈”喻成集体,又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延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折纸,创新折纸,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脑思考,接下来我看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富有个性的新型“蜗牛”。
本次活动,我将“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探索——学习——创新”的思路贯穿其中,幼儿在开心、快乐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