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育桃李 精心扶栋梁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賞学生的优点,宽容学生的缺点,快乐自己的人生。”从教13年来,张方亚始终身体力行履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书写着自己无悔亮丽的青春。
  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方亚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他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中,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不凡的脚印。学生眼中他是一位严谨博学、可亲可敬的兄长;同事眼中他是一位精业敬业、勇于创新的改革者;家长眼中他是一位睿智通达、乐于奉献的实干家,育得桃李满园。
  “如果说学校是我生命成长的沃土,那么课堂就是我展示生命价值的绿洲。”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张方亚便立志做一名学者型教师。他潜心课堂教学研究,坚信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趣味中求知,在求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学中,张方亚创设多视角问题情境,搭建科学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展示自我,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学生从漫无边际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他以人为本,用心探索,大胆实践,刻苦钻研,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
  2014年秋季学期,张方亚开始探索实施“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在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通过3年的摸索、改进,不断发挥该模式下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管理等优势,充分利用考核评比等手段,广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4—2017年,张方亚担任会泽一中2014级年级支部书记期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他率领全级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率先垂范,团结协作;2017年9月,又被聘任为高三年级主任,他带领全年级教师认真总结经验,剖析查找问题,科学制定方案,全力推进学校各项精细化管理的高效落实,促使会泽一中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了办学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成绩。所有考生全部上线,1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600分以上109人,4名考生进入全省前100名。其中由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高考一本上线率达100%,班级平均分达601.29分;共有4名学生分别考上北大和清华,一大批学生考上“985”“211”重点高校。他所教过的学生步入高校或社会后,常常感言:遇到张老师真是他们一生的幸运!那些当年彻夜被他陪伴就医的孩子,多年过去后,回想起那段往事,内心的感激总是溢于言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方亚在自我提升的同时,总不忘主动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上示范课、听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促进了学校化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多年的辛勤耕耘,潜心付出,让张方亚获得了诸多荣誉。2011年,被会泽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4年,被曲靖市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2015年,被会泽县教育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曲靖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8年1月,被会泽县教育局评选为县级优秀化学骨干教师;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殊荣。
  “我在工作的过程中,虽取得了点滴成绩,得到了一些乐趣,但这不是结束,而是良好的起步。你的心有多宽,梦有多远,你的天地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辉煌,你的生命就有多精彩。”人生自始至终,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而人生的意义并不在其追求的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十几年寒来暑往,张方亚正是以孜孜不倦的追求书写着自己无悔而亮丽的青春,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着身边的人、影响着他的学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会泽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确保师生安全的通知》等管理办法,从办学资格、教师入口、安全保障、教育教学等方面严把关口,切实加大对民办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全县民办学前教育办学行为,促进公办、民办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协调健康地发展。  严把办学资格关  会泽县规定,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办学思想端正,政治觉悟高,具有教育组织管理能力,能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凡受
期刊
会泽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26年,位于会泽县城的中轴线上,素有“黉门典范,杏坛明珠”之美誉,校园内文物古迹众多,环境古朴典雅,深邃悠远,是醉书怡情的理想之地。学校占地189亩,教职工345人,在校学生5 000余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情理并重,兼容并包,激励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承贤弘毅,求新力行”的办学精神,坚持把“制度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育人是核心、安全是首要、质量是根本”作为学校的管理理念
期刊
山区面积占比高达95.7%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会泽县,十余年前因教育质量十分落后而成为曲靖市的“笑话”,如今却正在书写教育的“减贫奇迹”:  ○山区最好的房子在学校、城区最美的建筑在校园;  ○近五年共有98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6 942名学生考上重点大学,“高中教育已经成为全省品牌教育”;  ○每年都有5 000余名会泽籍高校毕
期刊
近年来,会泽县东风小学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体卫艺工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扎实开展体卫艺工作,努力把学校办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五机制”确保活动落实  学校建立健全了体卫艺工作“12345”长效机制,确保体卫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12345”长效机制,即“成立一个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两项活动,建立健全体卫艺教师队伍、优秀学生骨干队伍、校
期刊
教育经费是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损害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会泽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不断创新经费管理使用方式,不断提高经费管理水平,确保教育经费科学规范地运行,管好用好全县教育系统的每一分钱。  健全管理制度  会泽县教育局根据上级财务管理规定,结合全县教育系统财务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会泽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
期刊
2016年9月建成招生的以礼中学位于会泽县城西郊的金钟街道以礼社区,占地136.31亩,校舍建筑面积51 153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23人,教学班38个,在校生2 056人。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初级中学。  在感恩教育中成长。以礼中学,是大海中学的搬迁项目。以礼中学落成后,不仅为特困山区大海乡的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还解决了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
期刊
“上午刚接到通知,下午下班前就要反馈情况。每天类似通知一个接一个,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让人身心俱疲。”近日看望一位在乡(镇)工作的同学,发现桌上各种文件夹里密密麻麻套着很多小文件夹,一问才知都是需要尽快上报的各种材料。  文件,在党政机关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既保证权力规范运转,也能让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然而,将政策兑现、工作落实一味等同于“发文件”,沦为“纸上功夫”,不免背离初衷。对于
期刊
校园里的花开了,又是一年春至。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像一个个红红的小火炬,他的心,又暖了起来……从教十三年,一路如歌花相伴,不悔此生入教行。他就是会泽县春晖小学教师张斌。  2005年9月,师范毕业的张斌,分配在最偏远乡(镇)的最偏远村小——矿山镇大箐小学。初出校园的张斌,不足18岁,还是孩子的他,接过沉甸甸的教鞭,捧起沉甸甸的希望,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伴随着他的,还有家长沉甸甸的质
期刊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在会泽这个创造出教育奇迹的国家级贫困县,有一位振翅领飞的好校长——付飞。  在付飞带领下,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这所办学仅9年的县级高中强势崛起、快速跃居“云南省十强高中”行列,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高中学校。四年来,茚旺高中共有9 103人参加高考,上线率100%,本科上线 8 398人,重点上线3 412人,846人超600分,53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2人被
期刊
进入会泽县纸厂乡,经常会有一幢幢红色的建筑或一片片红色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些建筑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山外面来的人,一看也知道它们是学校校舍。这些建筑雄壮、美丽,与贫瘠的大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们为山里娃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而倍感欣慰。近些年来,会泽县纸厂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全面改薄”、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建设机遇,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山村最好的房子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