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装产业回收再生项目服务城市振兴经济发展以-大连为例

来源 :经济·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经济全球化发展,服装快时尚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地位愈加显著,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后续影响。本文以服装国际名城大连为例,通过研究大连服装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而折射出全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动向,如何应对当下服装产业带来的一系列后续环境问题进行深度调研剖析。
  一.背景概况
  随着信息、经济全球化发展, 21世紀以来,服装快时尚产业以其紧跟国际时尚潮流、款式供应迅速、价格低廉的优势在我国迅速升温、蔓延,现在,服装业已经成为全球耗水量第二大用户,每年产生的废水占全球废水量的20%,而废水中的超细纤维,也已成为海洋塑料污染的最重要源头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500余家,大连曾致力于打造"国际服装名城",至今已经举办了20届国际服装节。但更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的是:大连服装产业无论是在产值占GDP的比例上、拥有的名牌产品数量上,还是产值过亿元企业的数量方面、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的数量上,以及注册商标拥有量、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几年前,服装产业转型与品牌成长之路”业界论坛主题受到了各服装企业的广泛关注,论坛诠释了服装企业的“十二五”期间如何转型升级,由单一的生产加工,逐渐的迈向品牌高附加值的关键步伐。与参会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交流,为大连甚至全国的服装企业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理念分享的平台。值得强调的是,2019年6月起,从上海地区开始的垃圾分类处理已然为我们未来服装产业的发展敲响警钟。本文立足于区域特点, 通过研究大连服装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而折射出全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动向,如何应对当下服装产业带来的一系列后续环境问题进行深度调研剖析,提出全面与大连服装产业健康发展与大连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是服务大连振兴发展的关键。
  二.预期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调研目前大连服装产业所产生的废弃旧衣物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而达到:
  (1)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利用现有的环境来号召废旧衣物的回收,再处理和再设计改造,以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服装材料的高效利用,进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一项重要持久课题,基于废旧衣物回收产业迅速发展的前景,希望通过提升公众对于旧衣物重新回收和利用的意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回收再生废弃物是实现低碳生活与循环经济并重的重要举措,立足身边生活,小举措,大改变。
  (2)增强当代设计专业大学生道德设计意识
  据悉,我国各类设计师约1700万,占亚洲设计师总数45%和全球设计师总数19%。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不良习气的驱使下,许多设计师以能否不断满足市场升级需求为关键而忽略设计道德意识的现象尤为明显。大多数设计师在设计学习和时间中很少把道德设计作为重要衡量尺度。
  (3)提升大连乃至国内快时尚服装业的正面国际形象
  通过师生作品媒介展示,让中国服装产业的积极举措被更多国际友人所了解,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氛围,树立公众社会责任感。
  三.主要创新点
  本文基于大连工业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服装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理念,结合目前国内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在大连这座国际服装名城如何开展绿色可持续服装产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这个优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同时,本文旨在通过校内快时尚回收再设计利用来促进环境保护意识提升,进行向社会推广。纵观国内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一方面,研究的内容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还集中在探讨快时尚在国内现状总结,而忽略了对于现状的反思及其未来发展的有效措施及思考。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公众日常生活中快时尚的回收再生项目在学校范围内基础上的宣传推广以唤起更多大连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快时尚回收再生项目与平面设计和模特摄影相结合,促进跨专业合作和交流,更为有效的推广该项目,与此同时,力争树立大连快时尚回收再生项目良好的国际形象,再次实现国际服装名城的辉煌。
  采用现有的环境来号召废旧衣物的回收,再处理和再利用,以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服装材料的高效利用,进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一项重要持久课题,基于废旧衣物回收产业迅速发展的前景,希望通过提升大学生对于旧衣物重新回收和再设计利用的意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回收再生废弃物是实现低碳生活与循环经济并重的重要举措,立足身边生活,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道德设计意识,小举措,大改变。鼓励设计专业人士通过再利用过程,发挥专业专长,将所学的设计大胆应用在服装再利用过程,大胆创新,同时,将作品透过视觉传达呈现在由于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中以引起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而达到双赢效果。对于改造设计出的成品,我们并不关注它能创造多少利润,捐赠给当地的慈善团体或是投资于回收创新。而最关键的是,希望透过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更多艺术专业人士在设计中的道德意识,更唤起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也期待可以让世界看到大连乃至中国在服装产业的绿色转变。进而实现服务大连振兴发展。
其他文献
赵丹丹(1989.10-)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公共艺术,研究方向:环境空間造型艺术。
期刊
作者简介:黄雨虹,(1995.09-) 女 汉族 籍贯:四川达州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術设计,方向:艺术设计。
期刊
装饰冲动是人固有的一种能力,它具有理解、处理和使用视觉信息的能力,它的核心是秩序感,能够对于外界符合我们内心秩序的信息做出预先判断。原始彩陶正是人类装饰冲动的最初体现,都是遵照秩序感的结果,产生一种视觉愉悦,并且能够唤起更为深层的欲望。  陶器是一种用黏土经过焙烧之后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陶器的装饰内在于陶器的制造过程,当人类使用矿物质颜料对陶器加以装饰时就产生了彩陶。对原始人
期刊
我所理解的僭越感,它就是存在于我们心里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不想被人所知道的秘密,当“僭越者”一想起别人可能发现他究竟是谁,或者说他发现他不是谁,就会害怕的发抖。它可能是一种表象,一种是被人们所认为的样子的表象,然而真实的你却不是这样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僭越感。也就是说‘自己僭越了自己’。  在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代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面对生存问题还在挣扎的人们,也是伴随着
期刊
缠枝纹样属于我国传统纹饰之一,是陶瓷上最常见的纹样。随着缠枝纹的不断发展演变,明代缠枝纹已经具有了稳定的结构和丰富的律动感。本文将以明代缠枝纹为例,以抽象冲动为切入点,从抽象冲动的三个艺术表现手法:1.复现。2.平面化/简化。3.合规律性。来分析陶瓷装饰中的抽象表现。  20世纪初,沃林格在风靡“移情说”的背景下提出了与它对应的“抽象说”,认为任何艺术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抽象与移情相组合才能成为包含
期刊
作者简介:张璐,(1993.05-) 女 汉族 籍贯:河南安阳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讀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方向:艺术设计。
期刊
书法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也是中华文化智慧的体现,书法中既有技法又有美感。中学阶段的书法教学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书法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的教学活动已离不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书法教学也应充分利用现代手段的便利。在书法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学习书法技能  在书法学习中,技能、技法的练习对于表现书写者的内在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引言:拉斐尔是一位擅长描绘圣母像的大师,在他的笔下,圣母早已不再是中世纪绘画中那个威严的女王,而是令人感到亲切温柔的母亲形象。人间妇女所具有的纯洁善良,美丽端庄的品质,在拉斐尔描绘的圣母身上都有所体现。他把这些女性看做是爱和美的化身和载体,在她们身上寄予了拉斐尔对美好人性的憧憬和对心中挥之不去的对母爱的依恋,为它找到一个附着之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他所创作的圣母像最著名的是《西斯廷圣母》,
期刊
色彩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对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食品的包装中,“味觉”因素是设计的最关键内容之一,不同于“触觉”和“视觉”,食品的味道无法被消费者直接地感受到,这就需要食品包装对于产品的味觉产生暗示作用。而为了达到该目的,色彩的合理使用和搭配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食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之中,设计师应当从食品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并结合色彩的语义进行食品的
期刊
在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家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对艺术家身份的认同也在不断变化,甚至产生困惑、迷茫,作为艺术创造主体的艺术家的身份认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历史变迁、艺术史的发展、文化语境的改变,分析艺术家身份的变迁,并从时间与空间与、技术与精神、文化与体制三方面探析艺术家的身份认同。  德国的诺瓦尼斯说:“艺术就是人类怀着一种乡愁般的情绪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