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探究

来源 :经济·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jia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拉斐尔是一位擅长描绘圣母像的大师,在他的笔下,圣母早已不再是中世纪绘画中那个威严的女王,而是令人感到亲切温柔的母亲形象。人间妇女所具有的纯洁善良,美丽端庄的品质,在拉斐尔描绘的圣母身上都有所体现。他把这些女性看做是爱和美的化身和载体,在她们身上寄予了拉斐尔对美好人性的憧憬和对心中挥之不去的对母爱的依恋,为它找到一个附着之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他所创作的圣母像最著名的是《西斯廷圣母》,他将圣母的端庄姿态和对世俗的博爱融为一体,他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的标准之一。本文将从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及其代表作品和对世人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拉斐尔对“美”的探究,为相关研究学者在研究拉斐尔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建议。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从小就学习绘画,在1504年拉斐尔来到佛罗伦萨学习,在这个地方,他以圣母为绘画题材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他的画风虽然集众家之所长,但并没有丢失自己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和谐、唯美、优雅的高贵气质。充满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圣母像,从僵硬呆板的圣母画中脱颖而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称赞。拉斐尔用优美的诗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他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一、拉斐尔简介
  拉斐爾桑西常称为为拉斐尔,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与建筑家。他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一起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在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乌尔比诺镇。他生长在一个艺术世家中,拉斐尔的父亲乔凡尼桑楚是当地的一位著名画家,所以拉斐尔的艺术天分有很大可能是继承自他的父亲。由于拉斐尔的聪明和勤奋,使他17岁时就能独立接受一些绘画订单,同时还获得了“绘画师傅”的称号。1504年到1508年间在佛罗伦萨从事绘画时,他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在25岁时,罗马开始从世界各地招募艺术家。拉斐尔受邀前往,教皇委托他为梵蒂冈的教皇宫殿进行了绘画和装饰。从拉斐尔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温和娴静的基调从他早期的绘画风格中就已经奠定。他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它却是一个天才艺术家,一生共创作了300多幅作品。其中创作有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他像是盛期文艺复兴的一座丰碑,标志着意大利美术达到了和谐完美的成熟境界,他的代表作有《圣母的婚礼》《椅中圣母》《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二、拉斐尔画笔下的圣母像
  在拉斐尔的一生中,除了壁画以外,尤其以一系列圣母子题材的绘画作品为代表。虽然在拉斐尔之前,就有许多画家已经创作过无数圣母与圣婴题材的绘画了,但拉斐尔所描绘的圣母子像却最受人们的欢迎。他笔下的圣母无与伦比的秀美,与米开朗琪罗充满着男性阳刚之气的圣母像还有达芬奇的圣母像相比,拉斐尔的圣母像有时候像皇后般雍容华贵、有时又像是普通的农家少妇、还有时像世外恬淡清幽的仙女。他所创作的圣母流露出了母性的光辉,健康、美丽、亲切、善良,从而极大地拉近了与凡人的距离,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拉斐尔艺术风格形成的标志---就是它所创作的圣母像。
  在拉斐尔的笔下,圣母的形象是淳朴端庄以及善良美丽的,是充满了温馨母性的,同时也充满了温暖与宁静,婴儿与圣母之间好像是一种幸福的呈现,在圣母的背后,耶稣与约翰在圣母的膝下嬉笑玩耍。在拉斐尔的画面中,这一切都那么自然、温暖以及充满了和谐。他的圣母并没有神秘色彩与禁欲主义,更多的是体现出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也是拉斐尔圣母的一种世俗情感化特点,而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多数这样的形象。
  三、 拉斐尔对世人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与评论家针对文艺复兴有着自己独到的评价,在他的评价中,米开朗琪罗登上了艺术的巅峰,而拉斐尔并没有去攀登,没有去追求这些,而是简单的将艺术形式更经典的表现出来,同时将艺术表达的更彻底,更完整。这也是文艺复兴中美的境界与拉斐尔博采众长的优点,所以,在看拉斐尔作品时,你可以在其中获得一种安详与雅致。
  结论
  总而言之,拉斐尔是世界上伟大的艺术家、画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300多幅优秀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与他个人一样被世界所传送与赞扬,在拉斐尔的作品中,圣母是最为主要的一个主题,他所描绘出的圣母形象总是那么纯粹、干净,画面中还散发着一种浓烈的爱意与优雅的节奏感,其秀美的画风不仅使人为之倾倒,而且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推崇的艺术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程灵莉 女 汉族 籍贯:四川达州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繪画,方向:油画。
期刊
伴随着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兴起,方言这一元素不断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尤其是近年来在各大电影电视剧当中频繁的去使用方言来进行叙事。方言电影的发展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近年来宁浩导演的片子里可以将人物和充满地域特色的方言结合起来,方言的运用可以为片子增色不少。也许是这种方言的使用才能从众多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别具风格的那一个。而导演真是巧妙地使用了方言,能够更有力量的表达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
期刊
歌剧是起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势力扩张中,被迫向世界打开国门,西方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产生猛烈的冲击,国民思想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西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徘徊,进而爆发出五四运动,全面呼吁人性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础。歌剧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国内众多音乐学者的关注,对歌剧进行
期刊
赵丹丹(1989.10-)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公共艺术,研究方向:环境空間造型艺术。
期刊
作者简介:黄雨虹,(1995.09-) 女 汉族 籍贯:四川达州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術设计,方向:艺术设计。
期刊
装饰冲动是人固有的一种能力,它具有理解、处理和使用视觉信息的能力,它的核心是秩序感,能够对于外界符合我们内心秩序的信息做出预先判断。原始彩陶正是人类装饰冲动的最初体现,都是遵照秩序感的结果,产生一种视觉愉悦,并且能够唤起更为深层的欲望。  陶器是一种用黏土经过焙烧之后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陶器的装饰内在于陶器的制造过程,当人类使用矿物质颜料对陶器加以装饰时就产生了彩陶。对原始人
期刊
我所理解的僭越感,它就是存在于我们心里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不想被人所知道的秘密,当“僭越者”一想起别人可能发现他究竟是谁,或者说他发现他不是谁,就会害怕的发抖。它可能是一种表象,一种是被人们所认为的样子的表象,然而真实的你却不是这样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僭越感。也就是说‘自己僭越了自己’。  在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代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面对生存问题还在挣扎的人们,也是伴随着
期刊
缠枝纹样属于我国传统纹饰之一,是陶瓷上最常见的纹样。随着缠枝纹的不断发展演变,明代缠枝纹已经具有了稳定的结构和丰富的律动感。本文将以明代缠枝纹为例,以抽象冲动为切入点,从抽象冲动的三个艺术表现手法:1.复现。2.平面化/简化。3.合规律性。来分析陶瓷装饰中的抽象表现。  20世纪初,沃林格在风靡“移情说”的背景下提出了与它对应的“抽象说”,认为任何艺术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抽象与移情相组合才能成为包含
期刊
作者简介:张璐,(1993.05-) 女 汉族 籍贯:河南安阳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讀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方向:艺术设计。
期刊
书法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也是中华文化智慧的体现,书法中既有技法又有美感。中学阶段的书法教学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书法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的教学活动已离不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书法教学也应充分利用现代手段的便利。在书法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学习书法技能  在书法学习中,技能、技法的练习对于表现书写者的内在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