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aaxz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学生学习文言文,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毕竟文言文与学生日常使用的语言之间区别很大,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时候会遇到障碍。那么,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困难,教师在学生初学文言文之际,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到文言文学习的正确路径上。

一、辨别字词古今义


  文言文学习的第一个拦路石就是字词的理解。统编版语文教材根据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要,在每篇课文中都给出了注释,并且将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作为学习任务。因而在具體的文言文学习中,教师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适时针对古今义有区别的字词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摆脱隐藏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障碍。
  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时,课文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虽然只有30余字,却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常见的字词或用法不一样的字词,如“瓮”“击”“破”“迸”等,这些字词,与白话文最大的区别是单音节字词,课文中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有些词语则没有注释,这都是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障碍。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对于“瓮”“皆”“迸”等字词,课文中虽然有注释,但注释很简单,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提供帮助。对这些字词,教师可以给予细致一些的说明,像“瓮”就是口语中说的一种缸,只是口稍微小一些肚子大一些,并且出示两种容器的对比图片,学生对它才有清楚的认识。对于课文中没有注释的那些字词,教师应给学生讲清楚这些词语的古今义,以“持”为例,白话文中的“持”字学生在“坚持”中学习过,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但“持”单用就没有学习过,而且单用的“持”与“坚持”的意思有明显的区别,“坚持”中的“持”是保持的意思,单用的“持”则是拿(起)的意思。

二、熟读成诵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文言文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几乎都提出了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要求,可见熟读成诵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路径。与朗读白话文相似,朗读文言文也是循序渐进的。在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的课后练习中,朗读要求是“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六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明小学生通过学习多篇文言文课文,朗读文言文的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如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时,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学时,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需要对一些词语、句式进行必要的解释与引导。如“所宝以百数”,课文中仅对“所宝”给出注释“所珍藏的(书画)”是不够的,一是学生从这样的注释中不能理解“宝”的意思和用法,教师应指出这里的“宝”是名词作形容词用,像宝贝一样收藏着的;二是“以”字的用法及句式,“以”在这个句子中是“用”的意思,句子后半部分就是要用百来计数,表示很多。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才能读出这一句子中杜处士爱书画的程度,也能读好牧童发出的不自然的笑声。

三、拓展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文言文与文言文的实际存在相比,不仅篇目少而且篇幅短小。从学生语文学习的长期目标出发,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些与所学习的课文在内容、句式等方面比较接近的短篇文言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如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该课选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智慧少年的故事。读了课文,学生对杨氏之子在与孔君平的对话中,巧妙运用“飞白”的方法所体现出来的智慧和语言上的风趣,觉得意犹未尽。教师可以适时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的文言文,如《钟氏之子》《杨亿巧对》《小儿盗酒》等,这些文言文都是描述儿童在语言表达上有特别表现的故事,学生尝试阅读,努力将所读故事与同伴讲一讲,讲的时候适当带上一些文言文的词句。这样的文言文拓展阅读活动,能把学生引上喜欢文言文的路。
  总之,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扫清学习文言文之路上的种种障碍,使学生能够很顺当地走好文言文学习的每一步。
其他文献
摘要:将微写作融入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助读,优化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评点性微写作、探讨性微写作、巩固性微写作等方式,以新解古,以古促新,促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关键词:微写作;文化;《论语》;教学  《〈论语〉选读》难教。几轮下来,困境仍然存在。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昏昏欲睡。应考时,考题难解,得分不高。究其原因,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核心,一般是紧扣文化,
摘要: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李密《陈情表》中的“急于星火”注释为: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指催逼得十分紧迫。星火,流星的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李密运用了互文见义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急于星火”中的“于”应解释为“若,如,像”等,而不是“比”。  关键词:李密;《陈情表》;急于星火;互文见义;比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
在我心中发生过许多使人难忘的事情,而这一件事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滴水成冰,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犹如刀割似的。已到了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人们行色匆匆,呼出的气一遇到冷空气就跟冒烟了似的。我躺在床上,蜷缩在被窝里面,该起床上课了,望着窗外瑟瑟发抖的人们犹豫起来。怎么样才能不去上课呢?我灵机一动,捂着肚子,装作怕冷似的浑身抖起来。正在准备早餐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必须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是,学生仅仅依靠教材是不能完成阅读量的。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效率低下,结果不尽如人意。统编教材的编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讲读、略读、自读等课文编排,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中,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托,主动拓展课外阅读,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本文探讨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依托教材,拓展课外阅读的一些策略。一、阅读选择  学生进
期刊
通过大量、高效的阅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语言应用方式,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为提升写作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本文在简要分析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应用水平提升的策略。一、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方法落后  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
期刊
近日,我在网络上看到两个跟孩子有关的视频。  北京地铁4号线上,一个小男孩哭着,对自己的奶奶怒吼:“你起来,让我的书包坐!”奶奶无奈地说:“我累了,让我坐一会儿吧!”“我不坐,你也不能坐!”小男孩的声音又提高了几分。“都是大人惯的!”旁边的人摇了摇头说。“不要你管!”小男孩冲着这个人直嚷嚷。“都是你爸妈惯的!”小男孩的奶奶从座位上站起来,“以后我再也不接送你上下学了!”“你爱接不接!”小男孩毫不服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随着各种学习内容的出现,学生不仅需要跟着教师学习,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生成、交流、碰撞、感悟中认真思考。学生只有借助思考的力量,才能使课堂学习变得有生机活力,且由思考的结果所形成的知识,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拥有的知识处于活跃状态。一、提供思考機会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