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逍遥游》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逍遥游》飘逸潇洒,作为《庄子》的开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说是庄子美学和哲学的纲领。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战国时期和当今社会的思想肯定有所出入。但是,庄子那种超然脱物的境界和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也有同样的地方。逍遥、自由以及小大之辨的精粹,人们仍需发展,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得更彻底,不要走弯路。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其核心思想是道。在美学方面,庄子认为最大的美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人工的美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自然美就是朴素美,是事物本来的样子,不加雕饰的淳朴。美在自然,是不可强求的。对于人也一样,要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这是一种超脱的心态与境界:逍遥游于人世间,洒脱淡然过一生。
  一、逍遥人生,自由自在
  (一)庄子的“逍遥”和“自由”
  人们对逍遥普遍的理解是“自由自在、悠闲自得、无拘无束”,想要了解莊子所说的“逍遥”的含义,就必须综合考虑庄子的整体思想,将社会背景纳入其中。战国中期,社会动荡,诸侯纷争,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现实社会并不能够给庄子带来他想要的自由。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庄子寻求的“逍遥”必须通过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来实现。普通人是无法达到这一境界的,所以庄子才给人一种超然于物的感觉。他的逍遥不是简单的实现人的身体自由,而是一种超越自我,肉体、思想和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
  《逍遥游》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庄子对逍遥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孜孜追求。他对自由的追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形态,二是精神理想。《逍遥游》开篇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和鹏的大,用千里来形容。庄子的笔是汪洋恣肆的,形体的大,大到夸张,难以想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正是这种大才可以让庄子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与现实社会的束缚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越是束缚,庄子越是要自由,不受天空和海洋的拘束,有如此大的鲲鹏,这便是外在形态的自由。另外,庄子更注重的是对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逍遥游》的世界是想象的,是虚幻的。真实的世界中不可能存在那么大的鲲鹏,个人也无法脱离社会而生存,所以庄子从对外在形态的低级追求转向对精神的高级追求。
  (二)现代人的“逍遥”和“自由”不免落入俗套
  不得不说,科技带来了进步,但同时带来了懒惰。在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助力下,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现代人的逍遥恐怕是“吃香的喝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庄子的“逍遥”是在社会的逼迫下自我生发而排遣心中苦闷的,而现代人的逍遥似乎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物欲。“异化”这一词频频出现,电子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人沉迷手机、电脑,变成了它们的奴隶。对自己放任自流,越来越晚睡,生活作息不规律,这不是逍遥,而是堕落。如果人类不对自己的物欲加以限制,那么人的一生都将是不自由的。
  “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学校、家庭的管教似乎成了阻碍。但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用大把的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物欲,用标新立异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庄子告诉人们的自由是高级的。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正是从遏制人的物质欲望入手的。摒除外界和内心的一切欲望,享受生命的闲适和淡然,这才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尤其是年轻人需要的。“佛系”这个词不是表面的“随意、都行、无所谓”,它更接近于老庄哲学中的“道”。人们一直追求的是“无欲无求”,这一境界仍要慢慢体会。另外,庄子教给人们的自由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力。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才竞争加剧,所以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频繁发生。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庄子那样淡然,社会将会发展得更好。当然,这里的淡然并不是不努力上进,而是面对事情要泰然处之,不要急功近利。
  二、小大之辨中的“小”与“大”
  (一)小大之辨的争论
  《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辨”的争论,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郭象的性分论为代表,一派以陈鼓应的贬小扬大论为代表。在《逍遥游》的开篇中,庄子给人们展示了鲲鹏之大,紧接着便有了蜩、学鸠和斥鷃的嘲笑。一小一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中引用了多人的论点来支持“贬小扬大”的论点,认为这以小笑大,突显了二虫的浅见无知。庄子描写这一对大小和志向都差异悬殊的意象并不是为了简单的“贬小扬大”。庄子是崇尚自然的,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宿命。他似乎单纯地想用偌大的鲲鹏来展现无拘无束的自由。郭象的“性分”,指万物的“本性之分”。“性分”是标志着不同物种间的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性的哲学范畴。但是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而且郭象注《逍遥游》是以《齐物论》为依据的。
  其实,小大之辨的内涵应该在于“知”,即对“小知不及大知”的理解。这一“知”,是一种认知。坐在井底的青蛙不知外面天空的广阔,它便显得十分愚昧和故步自封。“小知”的问题在于被自己的狭隘和现有经验束缚,精神上被蒙蔽了双眼,堵住了双耳。“大知”则不仅指远大志向,从更高意义层面来看,这更像一种指引,是自我超越的引路灯。《逍遥游》追求自由和逍遥,实际一点来看,就是冲破功名利禄的束缚来使自身获得精神上的悠闲自得、无挂无碍。
  (二)现代对“小大”等相对词义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古代也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如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其中的“多”和“少”究竟是怎样定义的呢?恐怕只是以士兵的数量吧!史册更倾向于把这些以少胜多、力量悬殊且反败为胜的事件记录下来,使其名垂青史。但是,三千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和三万名东拼西凑的军队相比,究竟孰多孰少?这并不是一个看数量的时代,古代也不是。质量远大于数量,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这三个臭皮匠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作用,答案是个未知数。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对“小”嗤之以鼻,要对万物持尊重的态度。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和知识储备量,才可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古代圣人达成的“大知”,是超凡脱俗的,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纷乱。人们要做的是,帮助弱者,努力做一个温柔的强者。
  三、要做符合实际的思想文化传承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在进步的同时,总要回头看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之至圣先师留下的精深思想还需要后人好好体会,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加以传承。不只是庄子带给人们的“逍遥”“自由”的豁达思想,所有优秀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都应该被继承下来。
  首先,传统思想要和社会紧密结合。中华文化要走入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社区要多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其次,让传统文化在教育界开出花来。国学进校园,小学、中学都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活动,《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全民普及式的便利条件。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要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让古老的中华文化也搭乘上网络的快车,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位网民都应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需要具体分析,人们不能死板,要结合实际,深层次地理解文化内涵,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人们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庄子的《逍遥游》更适合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给现代人进行一次心灵的洗涤,人们更要重新回味,时常与经典对话。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董笑(1995-),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其他文献
老哥老姐您不老,闲来无事说说老。  人间没有人不老,从古至今人人老。  古圣先贤早已老,皇帝总统也得老。  世界名流个个老,草根百姓更早老。  有谁能够总不老,谁也难逃这个老。  偏偏有人想不老,自想怪招来治老,  天天闲着就不老,啥也不干也不老。  三饱一倒能不老,诸事不理养不老。  山珍海味吃不老,万元保健防止老。  马路神医专治老,祖传秘方吃不老。  奇思怪想想不老,想尽怪招还是老。  神不
期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有四大文明摇篮。随着沧桑变迁,有三个文明中心已成过眼云烟。唯华夏文明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纵观三大文明的消失,上兵伐谋居其一。外敌入侵,攻城略地后,必然取缔本土文字。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忘却了源自哪里,原住民反觉得自己成了外族。俱往矣,逝者如斯!  ——题记  古埃及之陨落  矗立在尼罗河西岸的狮身人面像  目睹了古埃及的辉煌  也见证了它的消亡  鼎盛时的古埃及  高超的建
期刊
据说,一条毒蛇在一定时间内,攻击第一个人后,它对第二个人就失去了攻击能力。  不,不是据说,是她的情人在递给她一本杂志时说的,那杂志上有他发表的一篇关于蛇的论文。她笑着说自己不信。  她的情人,是干国家保密工作的,业余爱好,是研究蛇的习性。  她将那本杂志带回家后,她的丈夫偶尔看了关于蛇的论文,说了句小儿科。  她知道她丈夫家世代以捕蛇为生,可追溯到明代。据传,万历皇帝在游历民间时,某日在稻田埂上
期刊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更加青睐综合素养较高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培养日趋严格和完善。幼师生的音乐素养在整个培养机制中占比较高,它以培养具有综合音乐素养的幼儿教师和提高课堂成效为目的。因此,本文探讨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提升幼师生音乐素养中的应用。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提升幼师生音乐素养中的重要意义  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以音乐综合活动为主,强调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
期刊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的凤凰县,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古朴的民居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他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朴素且坚定的生态意识也沉淀在了他的血脉中。沈从文通过开放的生态意识和真挚的生命情怀,正视湘西在现代文明语境中趋于极限的成长现实,关注湘西生态,追求天人合一。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结合生态哲学创作了《边城》,把自然和文学进行有效融合,以预言的形式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本质就是人性的危机和人类文明的危
期刊
有时候  也会轻易  被自己的踌躇所羁绊  好像 很久没有了书写的消息  害怕断了的章节  不能铺就瑰丽、生动的人生故事  打扰断断续续的记忆  把过往的回忆擦拭得斑驳无形  关于过去的春夏秋冬  书写了很多故事  也藏匿了很久的期盼  虽然一直耕耘不息  但还是不曾有回甜的岁月  有的只是增加年岁的无尽惆怅与忧急  不知人生旅途还要等待多久  才会留下自己努力跋涉的轨迹  來年不渴望处于桃花源 
期刊
人们对“敬畏”一词的解读,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字面上理解,它具有“崇敬”和“畏惧”的含义;二是从含义上理解,它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虔敬态度。而敬畏生命伦理观的核心思想则是要求人们要表达对一切生命的虔敬。  一、生平及著作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是传达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人物之一。1875年,施韦泽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
期刊
惯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对个体生存困境进行表现的现实主义电影,在当前的中国却不被制片人看好。想在票房市场分一杯羹,现实主义电影显得颇为吃力,往往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而在去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却在票房市场中突围成功,口碑一边倒,豆瓣则给出了9.0的高分,年度票房约为31亿,成为少有的“较好也叫座”的佳作。本文将从叙事因素的类型化方面对该影片的市场优势予以分析。  类型混搭往往能够产生令人惊
期刊
元代中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便是其中一位。贯云石,畏兀儿(今维吾尔族)人,自幼接受汉文化,能诗文、通音律、善书法,自成一家,尤以散曲最为著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他的汉文化接受情况,意在从文化层面追溯西域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感。  贯云石,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又名小云石海涯,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散曲作家。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的他,是元朝开国大将阿里海涯之孙
期刊
在灿如星海的民族传统曲目中,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举世公认的二胡名曲,甚至可以作为我国二胡乐器的代表作。在这首曲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音乐的挚爱,悠长曲折的音符好似涓涓细流一样沁人心脾。它的表现形式和音乐流派是我国江南风情的集中体现,这种风格的音乐娓娓道来,十分适合抒发个人情感,整个曲子中的五段演奏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生命和命运,让人听后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一、阿炳与《二泉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