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为何干掉蔡力行?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11日,78岁高龄的张忠谋重新出山,再次担任台积电CEO,原CEO蔡力行转任「新事业组织」总经理。蔡力行表示,未来新事业将聚焦「绿色能源相关产业」。
  此举表明,这家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正全力摆脱半导体市场巨亏和成长缓慢的牵绊,开始二次创业和转型的决心。而新能源产业,正以其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成为企业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新亮点。
  
  
  近日,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陆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讨论,下一步将按程序上报给发改委、国务院,并将择机出台。
  这一规划无疑将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带动数万亿人民币投资,「一方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还将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等内容。」
  
  政策推动 新能源前景看好
  
  近年来,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大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为其加速发展大开绿灯——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振兴规划、「太阳能屋顶」计划、200亿人民币贷款贴息解决技术难题等。
  2009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高调宣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重要的结合点。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也指出,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会在投资补贴、电价补贴、税收补贴等方面对新能源进行扶持,此外在市场准入、并网等方面也会给予支持。
  目前,大陆将发展新能源的重点放在风电、核电、太阳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几个方面。在诸多业务中,风电业务的发展势头颇为强劲。这一方面因为大陆风能资源丰富,尤其以海岸线以及西北地区为甚;另一方面风电产业化布局优势也较为明显,使得风电发电成本有下降趋势。而2009年4月「陈江会」签署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的原则共识,允许「陆资入台」将对台湾新能源行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目前大陆光伏产能已居全球第一。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2%,到2042年光伏发电将占20%~28%。由此看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舞台十分广大。
  
  2008年,台湾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茂迪公司在江苏昆山建立起太阳能生产基地,运营长廖振勇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的需求规模已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茂迪昆山基地刚建成时八成产能是满足日本、欧美市场的需求,但未来,茂迪昆山基地一半产能将服务大陆市场。事实上,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光伏制造领域是台湾地区的传统强项。与大陆相比,台湾光伏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成熟的技术:2007年台湾地区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球12.74%,晋升为全球第四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地。
  为应对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举措。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汽车领域不占优势的中国汽车却有了更多的发展自由度。中投顾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胜茂认为,由于中国汽车起步晚,普及率较低,在转向新能源时包袱反而更小。2009年6月18日,富士康的劲敌比亚迪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轿车——F3DM双模电动车,在这一领域走在了前面。
  虽然大陆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仍「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无论各地政府还是各大企业都已经行动起来。江苏、浙江、上海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已分别于2009年5月底和6月初推出。从各省的规划来看,太阳能、风能和核电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打业务。
  
  加紧投资 抢占新能源先机
  
  而各大企业投资新能源的态势也很猛劲。2009年5月下旬,德国巨头西门子就抢先进入上海开工建设大陆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西门子东北亚业务区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判断说,「大陆将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
  当然,新能源产业不可能是没有风险的聚宝盆。专家指出,与常规能源产业相比,新能源产业具备间歇性和不可控性的劣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陆亟需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在储能、电网接入、运行等方面实现突破。
  除此之外,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另一个瓶颈是新能源并入电网的操作问题。由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接入标准不一、维护成本不一,目前尚无统一的新能源并网办法。因此「发得出电,送不出电」成为新能源发电的窘况。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介绍,大陆12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中,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三分之一的风电装机容量白白浪费。
  当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有不少盲目性,存在简单追风倾向。很多企业盲目进入这个产业,加大了产业风险。比如风机整机制造潜在产能明显大于市场需求,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潜能也大于市场需求。
其他文献
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能更有序、有效,且制度化的推展培训业务;也能更准确的运用有限的培训资源,并将培训计划与公司愿景、经营策略相结合,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如果说「人才招聘」是企业吸收优秀人力资源的必要手段,那么「企业培训」就是将资源转化利用的有效工具。但企业培训刚在大陆兴起之时,恰是成为众企业眼中的「鸡肋」。  「自己的业务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去参加培训啊?」这是很多员工对待培训课程的态
期刊
林有田(台湾)  (台湾知名企业顾问)      百年难遇的金融风暴给全球带来罕有的灾难。受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大灾难影响,企业亏损、破产频频,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很多依赖外销的台商企业订单减少,加上大陆之前出现的节能减碳、人民币不断升值、降低出口退税等一波波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使得一些台资企业经营雪上加霜,许多企业开始发觉催帐愈来愈痛心,企业也面临催帐寒冬的时刻,究竟要如何做到100%的收
期刊
应台北市长郝龙斌邀请,上海市长韩正四天叁夜的访台行程,在台湾岛内刮起一阵「韩」风;他是60年来第一位访台的上海市长,也是大陆直辖市市长中第一个踏上台湾土地的人。  短短四天的密集行程,围绕经贸合作、世博盛邀、感受台北、爱心传递四个主题,韩正在台湾行走「庶民路线」:他体验捷运、参观故宫博物馆、步行饶河夜市、逛诚品书店……  帅气的形象、翩翩的风度,温文儒雅的韩正市长彻底颠覆了大陆官员在台湾人心目中的
期刊
单纯的制造环节无法分享整个产业链里可观的商业利润,一旦出现类似金融危机这样的冲击,制造环节将会是最直接受到影响的部分。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或水平整合,则成为制造业降低风险、优化生存的重要元素。    成本上升、订单减少、外销市场萎靡……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台商制造业该何去何从?是转战内销开始打品牌,还是继续在苦捱中重温旧梦?  金融危机将制造型企业原本就存在的弊端暴露无遗:自主研发能力的薄弱、靠订单吃饭
期刊
花轻开,蝶轻飞。穿越了寒冷的冬季,随着春天的临近,各项户外运动也繁盛起来。  近日,首届全民棒垒联盟春季联赛在北京开打。开幕式上原中国国家队队员和日韩联队展开精彩对决,《海角七号》女主角田中千绘更是亲临现场,為赛事开球。    近日,首届全民棒垒联盟(People's Baseball & Softball League,以下简称PBSL)春季联赛在北京朝阳体育中心棒球场如期开幕。这次的棒球联赛有
期刊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除了溯源体系的探索和培育,大成从食品链中的源头、中游直至终端进行垂直整合,加之其拥有庞大的农户契约体系,使得大成具备了追溯的能力以及溯源的可能,让更多产业链上的企业自觉遵守准入标准,达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识;大成集团也顺势成为产业链的整合者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从而使整条产业链得以提升,为食品安全建立了可靠的保证。    「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其他产业,为更多的产
期刊
萧新永  作者为远通国际经营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台商》月刊企管顾问团首席顾问、海基会台商财经法律顾问        金融危机冲击企业经营效益,进而迫使企业裁员减薪,但是,企业在裁员时必须面对员工的经济补偿问题。  许多企业的HR(人力资源)主管在咨询攸关企业劳动成本的经济补偿金问题时,必须了解或掌握什么样的法律条件下必需支付?支付的计算基础是什么?如何支付才算不违法?如何不支付又不算违法等问题。
期刊
2010年4月17日,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以下简称「台企联」)首次换届选举会议在北京万豪酒店举行,台升国际集团董事长郭山辉以一票优势,当选為台企联第二任会长。    101:100,在台企联首次举行的换届选举第二轮投票中,现任会长张汉文以一票之差与连任失之交臂,常务副会长郭山辉当选為第二届会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老交替本是常态,几年前,也正是郭山辉从张汉文手中接过东莞台协会长的接
期刊
切记,唯有具备为企业创造「不可取代的价值」的人才,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团队,也才有领到高薪的可能。    黄至尧  现任104人力银行(中国)猎才总监  美国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 人力资源  管理硕士  着有《 两岸工作大钱途 》(天下文化出版)        2008年开始的金融风暴导致企业征才急冻,连带着上班族也不敢再像往年冲动转职!但是台湾求职者「西进大陆」的意愿
期刊
被誉为大陆重量级新兴产业计划的智能电网,总投资金额将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可望在2009年7月出台,将带动太阳能、风能等绿能产业加速发展。有台商表示,新政策对台商出路帮助不大,然而透过产业资源整合,提早布局,台商在大陆发展绿能产业商机无限。      能源的「绿色革命」正在全世界不断升温,大陆也赶上这个世界潮流,让有远见的企业家可以在这个广大的市场上,开发「绿色金矿」。2009年5月21日,中国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