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巢老人现状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中旬的一天,凌晨2点,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惊醒了睡梦中的王强(化名)。接起电话,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原来是王强的“发小”赵宇(化名)。赵宇早年去美国留学,并于20年前加入美国籍,至今在美国工作、生活。赵宇拜托王强去看望一下他的父亲,因为从前一天起,赵宇就联系不上他的父亲,家里电话无人接听,手机也关机。因为王强与赵宇的父亲同住一个小区。赵宇思来想去,心中不安,只好拜托“发小”前去查看。王强赶紧跑到赵宇父亲所在住所,连续敲门,始终没有人开门。等到天色微亮,王强敲开对面住家,询问赵宇父亲的行踪,邻居毫无所知。最终,王强拨打了110,警察打开门时,找到了因中风昏倒在床前的赵宇父亲。经过医院救治,赵宇的父亲脱离了危险,但却全身瘫痪,无法言语……
  这件真实的事件,并非个案。空巢老人独自死去,或发生意外救治不及时的事件,时有发生。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北京市从199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水平提前10年。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到400万,届时大约5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据专家介绍,北京市的家庭正在日益小型化,这就意味着子女独自居住的概率增加了,年老的父母亲选择自己居住的概率也增加了。空巢家庭数量越来越多。现在的老年人,大约在55岁之后会普遍进入空巢时期。按照人均期望寿命80岁计算,老年人会有一个20年—25年的空巢期。


标题

  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生命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北京,空巢老人的现状如何?他们的生活怎样?空巢老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雇用保姆,难以想象的困难


  人们在年轻时期,总是很难想象自己老了会怎样。询问中青年人,很多人会说,到老了,找个养老院就好了。然而,真的到老了,人的想法常常会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自主意识强,不愿分享隐私的老年人,往往不愿意选择养老院的生活。


小区里,各家保姆推着老人聚在一起

  面对越老越难自理的身體状况,这些空巢老人将目光投向了保姆市场,希望家里请个保姆照顾日常起居,也为孤独的老年生活增加一点活力。然而,好的保姆难找,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何为好的保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想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希望保姆细心、耐心,更要有爱心。可是,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
  吕爷爷和老伴在空巢老人里算是比较幸运的。夫妻两个人年轻时都是中科院的工作人员,是属于有知识、有文化人群中的一员。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要向外国人学习,不拖累孩子,个人的生活个人搞定,放孩子自由去飞。像那个年代所有的中科院员工一样,吕爷爷希望将唯一的儿子送出国。儿子也不负众望,最终考上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当年,儿子出国,吕爷爷两口子别提多高兴了,逢人就要炫耀一番。中科院的人们一直就是以送孩子出国为光荣,为他们高兴的人很多。笔者也是中科院出身的孩子,当年的小学、中学同学留在国内的不超过一半。当年,如果没有将孩子送出国去留学深造,似乎就成为这些父母的遗憾。


保姆市场,永远供不应求

  然而,时光匆匆,二三十年一晃而过。留学深造的孩子们几乎都留在了国外,当年年富力强的家长却已经耄耋老矣。如今,你问那些送孩子出国的留守家长怎么生活?他们会在外人面前佯装无所谓地告诉你:“我把家里的大理石地板都换成了木地板,有的铺上了地毯。老了,石头地太滑,换了就好了,不容易摔倒。我身体没问题,只要不摔跤,不会有问题。”“我最近把家里马桶边上装了扶手,如今的东西真是想得周全。老年人自己生活没问题。”这些话背后带着的辛酸谁人听不出来?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为了这份骄傲,老,无奈却不可怜。这就是这些年轻时代就将孩子送往国外的父母的想法。
  吕爷爷和老伴想得很好,请个保姆照顾他们的生活,打扫卫生,做做饭,他们还能自理,这能有多难?
  通过一家知名的保姆公司,第一位保姆进了家。说是已经在北京干过一段时间了,但这小保姆啥也不会,洗衣机、微波炉都不会用,教了几次,学会了,却偷偷把小块地毯放在洗衣机里洗。结果地毯洗坏了不说,洗衣机排水管被堵住,修一次要300元,不如直接买一个新的。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从这小保姆来了,家里东西不断地坏——洗衣机就不说了,电磁炉短路、微波炉短路,凡电器一概换了个遍。于是辞退了,换个新人。新保姆能熟练使用各种电器,但是农村的习惯就是改不了,吃饭前不知道洗手,和面的手到处乱摸,袜子内衣一块儿洗……种种问题让两位高知老人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又换!前前后后换了十多个保姆,其中不乏饭做得不错,人品也好的人,但往往来了不到两个月,和小区里其他的保姆混熟了,就开始要求涨工资,或者到了过年一请假就再也不回来了。和保姆的同居日子磕磕绊绊地过了5年多,最后一个保姆的恶劣行径,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名保姆姓束。人干净也利索,就是脾气差点。最开始的时候挺好、挺温和,随着时间过去,慢慢本性就露了出性。人上了岁数,很多时候往往不愿意费心,家里被小束整理得很好,吕爷爷的老伴也就不怎么管了,有点儿事都让小束去办。久而久之,这位能干的小束成了家里的“大拿”,万事自作主张。当吕爷爷发现让小束去医院拿药,这小束用老伴的医保卡买了一堆补品,竟然没有告诉吕爷爷。吕爷爷为此质问小束,她却回答得理直气壮:“你们报销那么多,还差这么点钱嘛,就当给我的福利好了。”吕爷爷气得说不出话,老伴却不干了,发了一通火。没想到,这小束也是个厉害的主,直接把手里的抹布扔到了吕爷爷老伴的脸上,要求结账走人。人老了,反应慢,也没力气,吕爷爷只好忍了,算了钱,让小束走了。晚上,老伴越想越生气,一宿没睡好,第二天心脏病发作,就上了医院。从医院回来,吕爷爷给在英国的儿子打了电话,告诉他,他们想好了,还是去养老院吧。


养老社区,并不如宣传中说得那么好

  老年人请保姆照顾自己的生活,这种选择其实也很无奈。吕爷爷的例子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所有的矛盾其实都是细节问题,毕竟保姆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都不相同。每年,因为保姆问题造成的老年人生病、致死的情况也有发生,但毕竟只是个例。大多数保姆与老年人的矛盾都是如吕爷爷家发生的一样。当然,也有很多很好的保姆。比如笔者楼下曾住的孙老太太家的保姆。孙老太太年轻时是北京一所著名职业学校的老师,老伴在70歲时偏瘫,后来又得了前列腺癌,在孙老太太的照顾下,一直活到了94岁。老伴去世时,孙老太太才80岁,他们俩一生无儿无女,平时来看他们的都是孙老太太的学生和老伴的老同事。老伴走了,孙老太太精神垮了,却不愿意去养老院。请了个18岁的小保姆,这保姆一直照顾了孙老太太3年,因为要回家结婚,只能离开孙老太太家。那会儿的孙老太太被诊断出患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不能离开人的照顾。最终,保姆在孙老太太的指挥下,将孙老太太送到了一家养老院,办好了所有的手续才离开孙家。孙老太太最终在住进养老院两年后去世,也算是走得不孤独了。
  近两年,保姆市场的价格不断攀升,如今,照顾自理老人的保姆,月工资达到了4000元以上。很多老人的退休工资不过三四千元,如果是老两口还好,损失一个人的工资,换来保姆的照顾,还能将就过日子。如果是孤寡老人,根本连保姆都请不起。至于保姆带来的问题,连提都不用提了。
  请保姆犹如赌博,遇到好的是老年人的幸运;遇不到好的,就是命。这样的选择,真是无奈。然而,谁来管理保姆市场呢?谁又能监控保姆的行为呢?

老年公寓,你想不到的无奈


  出了北京,走到哪里,别人爱对北京人说:你们北京人有钱!这句话不知道伤害过多少真正的北京人。北京人有钱吗?钱从哪里来?外地人说,你们北京人住的房子动辄就上千万元,怎么没钱?但是,如果你卖了房子,你去哪里住?难道流落街头?这样的有钱是真的有钱吗?
  今年68岁的老李,一辈子就混了一套房,还是当初单位分给他,最后自己花钱买断的。老李一生凄凉,早年丧妻,中年丧子,老来只剩一套房子陪着他。还好,老李从小就是个乐观的人。60岁上下的时候,他还身体健壮,和小伙子的体力没啥两样。也巧了,8年前正是北京推广老年公寓的时候,老李被老同学拉着看了不少老年公寓。想着老了孤独,心里说不出的畏惧。最后,和老同学一起,卖了自己唯一的那套房子,买了京城一个著名老年公寓的一间小居室。
  说买也不能算买,这处老年公寓,应该算是租。出一笔近百万元的钱,算作房租,以后每年交个一万多元的管理费。算来算去,卖房的钱还有些节余,老李觉得这选择很好。之后的8年,老李过得不错。老年公寓管吃,省了自己做饭。有事情还可以按床头的呼叫器,有个毛病总有人管,老年公寓的物业每年组织体检,有时还主办一些老年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北京一家养老社区,环境不错,收费高昂

  然而,老年公寓不是养老院。很多服务都是配套服务,配套就是说不是主要服务。遇到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做主、自己解决的。
  这8年,老李没少交朋友。都是孤独的空巢老人,在一起聊天、参加活动,还是非常开心的。老李也没觉得自己老,老伙伴们很多还不如他呢。微信、微博、APP,老李懂得不少,也好为人师,很多人都以能做老李的朋友为荣幸。然而,人总归还是要服老,不知不觉老年带来的很多隐藏的东西显露了出来。
  因为老李楼上住户的卫生间水管漏水,天长日久,将老李卫生间的一角整个湿透,水顺着墙壁流了下来。老李发现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跑到楼上去找住户,这位住户和老李不熟。老李仅仅有个见过的印象。听别的人说过,这位住户姓袁,女儿在国外,一年有半年时间待在女儿那儿,回来也很少跟老李似的呼朋唤友。老袁开了门,问老李什么事。老李将事情讲了,本也不是大事,但是老袁也是个怪脾气,矢口否认他的水管漏了。原因是浴缸下的水管漏了,一直滴水,老袁并没有发现。所以老李一说,他认为老李是来找碴的。两个人一言不合,吵了起来,最后老李仗着身体好,开始撸胳膊挽袖子,直接上去揍人了。老袁怕了,说了两句软话,引着老李往门口走,见他退到门口,“砰”的一声,把老李关到了门外。立刻把老李气得七窍生烟。不停地捶打老袁家的大门,老袁就是不开门。结果把两侧的邻居都惊动了,最后找来了物业,解决了这件事。
  虽然事情解决了,但是老李一直窝着气。有一次遇到一个好友,就拉着好友不停地念叨这事。好友听了也是一愣。好友觉得这事不像老李能干出来的,因为老李一辈子都是个好脾气的人,怎么住了几年老年公寓,变得脾气这么大了?好友对老李说:“这事从一开始,你就应该找物业公司进行检查。你想想,要是年轻时候遇到这事你会怎么办?会这么冲动么?”经过好友一分析,老李心里突然一阵悲哀。老李年轻的时候是个脾气好,也很理性的人,根本不会做这种事。本来也不是邻居之间的问题,被自己的一时冲动闹到了白生气一场的地步。想来想去,人不服老不行。人老了,思维跟不上,往往容易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事态就已经脱离了轨道,向着另外的方向发展下去了。放在以前,老李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老年公寓为老李提供了一个家,有饭吃、有人管的家,但是也缺少与其他人的交流。老李在老年公寓的朋友都是空巢老人,思维模式差不多,自成体系。思维逻辑慢慢就变成了直线,这并不是好事,但这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事。   北京的老年公寓一直在不停地提高价格,像老李这样的人,靠卖以前的房子买上老年公寓算是下手早、有前瞻性的。老年公寓相对于养老院来说,有了更多的自由,也有自己的隐私空间,适合能够自理的老人生活。但是,一旦发病,或者出现突发状况,老年公寓毕竟不是养老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也只是能够帮助老人办理住院等手续。如果发生昏迷,或其他意外不至于没人知道,但是否能及时得到帮助,也要看情况而定。


高大上的养老公寓,让老人却步

  而高昂的老年公寓价格,也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理由之一。很多空巢老人尚有子女,只是子女不在身边,总想着将当前住的房子留给子女,并没有钱可以购买老年公寓的使用权。这方面的政策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关注和调整。而且老年公寓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做到对老人承诺的及时就医等相关服务,但是很多老年公寓常年經营不善,开始时轰轰烈烈,服务到位,慢慢到后面管理的人都找不到,更何谈服务。简直就是重新换了个住处,和自己独自一人住没有任何区别。

养老院,贵且难以令人满意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院成为了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十年来,京城的养老院越来越多。由于国家的关注,社区建立养老机构也成为了社区服务中的必备一项。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笔者走访了京城数家社区养老机构发现,这些社区养老机构叫好不叫座,基本无人问津。
  究其原因,收费不合理是人们不愿意选择的最大理由。京城五环以外的一个大型社区里,有三到四家社区养老机构。这些都是去年根据政府的规定新建或改建而成的。这个社区人口很庞大,老年人占了1/3。但是这里的养老机构却无人问津。询问很多住户,多数人表示,不大的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就要收取一个月4000元的服务费,这么贵的服务,实在“享受不起”。笔者借口家中有老人想要住在养老机构,特意进去查看。这里居住条件一般。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只有一栋三层小楼,里面大约有30间房间。服务人员目前只有三位,其中一位还是兼职。当笔者问起为何价格这么贵时,这里的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要对老年人负责啊,要常年有值班和服务人员,没有这么高的费用,如何维持?”而笔者所听说的4000元,还是能自理的老人的月服务费,半自理的老人月服务费5500元,不能自理的老人则为6500元。这么昂贵的费用,是为了挣钱还是为了服务?真是不得而知了。


一家规划很好的养老公寓

  这种社区养老机构如此不靠谱,笔者将眼光投向了社会。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一般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收费相对便宜,有的只有每月千元左右,但条件实在不怎么样。私立的则价格一个比一个贵,动辄每月上万元,简直就像吞老人钱的黑洞一般。
  住在这些条件好的私立养老院的老人,多数人都是“不差钱”人士。或者孩子将钱从国外转过来,请养老院照顾自己的父母。或者年轻时这些老人就是“成功人士”,只是老来因为失独或丧偶成为空巢老人,最后自己花钱住进养老院。


养老院的档次不同,服务不同

  宋爷爷和老伴也想去养老院居住。首先被高昂的费用吓住,但是又一想,一分价钱一分货,确实是收费高的养老院条件和服务要比收费低的养老院好很多。于是,他们联系了养老院,想去了解一下。他们去的这家是京城少数几家外资投资的养老院之一。条件确实不错,老人的生活被照顾得很好,虽然两口子一个月需要交2万多元的费用,但是确实在这里会被照顾得不错。跟接待员说决定住,接待员却说,只能给他们排队了,最少也要半年以后才有房子空出来。宋爷爷回来又联系了几家这样的养老院,结果每一家都是如此。交了押金,也至少需要等两个月,还不能说准到时候一定能住进来。
  京城的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院却数量稀少,要不就是没服务只想要钱的没人去,要不就是服务昂贵却住不上。
  有钱住不进去,没钱连想都别想。条件一般的,老年人确实觉得宁可孤独在家,也好过去养老院里住着,不自由;条件好的,住不起,住得起也未必有位置。这就是目前北京养老院的现状。
  宋爷爷这么跟人说,别人只好说,要不您老爷子别考虑条件吧,也就能住进去了。那怎么能行呢?养老院本来就是宋爷爷的最后一步了,想到最终自己将会在这里离开人世,宋爷爷就觉得不能将就。可是,不将就,会不会有一天最终孤独死去,而无人知晓?


高档养老院,收费更高昂

  应该说,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养老的政策,但是具体到实施却还远远不够。未来,北京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比例很大,这一切,需要政府抓紧行动的脚步,为必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全面的准备。不要让中国的老人也和日本老人一样,每年有超过3万人孤独死去,无人知晓。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早在1999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供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是到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的时候了,因为他们正面对或遭受心理危机的困扰。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对侨校大学生关于武术“软实力”价值功能的认识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了解武术“软实力”功能在不同国籍、不同性别学生中的影响力及认识程度,旨在指导大学生进行武术技术练习的同时、充分认识武术蕴涵的“软实力”价值功能,并针对男女大学生的认识差异,选择相应的对策。对于全面理解武术的内涵,推动武术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推广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侨
梅营1号是河南省正阳县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心脏形。茎绿色带紫,中蔓,薯块纺锤形,皮色紫红,肉白色。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大薯
水,或波澜壮阔,或平滑如镜,或川流汹涌,或小溪淙淙,不仅孕育了人类,还孕育了人类文明,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是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水不仅是我们的生命之
期刊
科技论文中的副题名英译问题较多,主要是重复(结构重复、语义重复),误译(结构误译、选词误译、概念误译),漏译.本文对此进行阐释和例证分析,指出:应考虑读者的审美期待;应厘
汕优63作为中杂高产组合,在八十年代后期推广时,每667m~2产量600~667kg左右,最高达734kg。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组合在丰产性能和耐高低温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超过汕优63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图书和期刊是出版社或期刊社生产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除了商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历史传承性,因此,它们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决定了它们的文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