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中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思考如何解决一些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华而不实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巧设问题”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的观点。
  关键词: 高中语文;巧设问题 ;探究能力;培养
  探究能力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却发现,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因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成为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智慧的思考点。”这个“思考点”就是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的“问题”。智慧巧妙的问题就如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能触类旁通,点石成金,激活语文课堂。在此基础上,从所提出的问题要有诗意、所提出的问题要风趣、所提出的问题要深刻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巧设问题”做了具体解答,能给其他高中语文教师做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启迪。
  一、所提出的问题要有诗意
  问题有诗意,即指问题能问出语文的美,问出学生的兴趣。目前,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在老师过多地注重应试技巧训练的教学中,学生迅速失去学习兴趣。新课标对语文的界定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即知识性和文化性,突出应试技巧的训练严重忽略了“文化性”,立足于语文的文化性创设问题,会一下问出语文的美,问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引导学生积累成语时,我说成语是我们民族的一条文化长河,溯流而上,你能在成语长河中捕捉哪些文化情感呢?学生立刻热烈探讨起来,争先恐后回答:我在“胸无城府”中读到了纯真坦荡,我在“巧夺天工”中读到了先人的智慧,我在“芝兰玉树”中读到了君子的风度……这远比“这个成语什么意思”问得生动。背诵名句时,我常如此提问:用什么诗句来歌颂我们的浩然正气呢?哪句诗能写照我们的执着求索呢?有温度有诗意的提问不断地发觉着语文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思维。
  二、所提出的问题要风趣
  就是说,一展示问题,立马就能让学生发笑,但在笑声中却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正如著名教育家思维特洛夫所说的:“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学生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中能瞬间从紧张和疲劳状态解放出来,进而使接下来的学习变得有趣和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适度的幽默,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枯燥问题幽默提问,是教学中最有效地激发探究欲的方法。在辨析病句时,我这样问学生:哪些句子需要传太医呢?有请太医会诊!学生们兴高采烈“会诊”,我又问:哪位太医可以妙手回春?甚至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也争相幽默起来,“王太医”“文太医”“马太医”等称呼随之而来,枯燥乏味的病句辨析就这样在热烈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顺利完成,课后测试达标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鼓励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文本特点,我就这样提问:这篇文章大家想听什么版本的诵读?推荐哪位著名朗诵家?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就聚精会神倾听、感悟、思考。
  三、所提出的问题要深刻
  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不深刻,也就不能引发学生思考,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老师学生都是如此。一个肤浅的问题是没有思考价值的,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单纯问刻画的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什么形象,这个问题读完作品的人都会有基本的认知,就没有必要在让学生探究;《琵琶行》问描写音乐的手法,这个问题一目了然;《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和意义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都是不用合作探究的。想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自主认知、合作生成能力,就必须挖掘深刻的、有价值的、以点带面的问题。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设置这样一个探究题:曹雪芹刻画帅哥美女的手法与以前传统的刻画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既要赏析人物形象,又要关注刻画方法,还要对比阅读;学习《琵琶行》时我这样问学生:这首詩的意境、人物际遇、音乐都有什么特点?赏析《阿Q正传》时我延伸拓展了《陈奂生上城》,让学生探究两个相隔半个世纪的农民的共性,进而思考他们如此相似的原因。
  总之,从“巧设问题”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巧妙设计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其次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Prunus necrotic ring spot virus (PNRSV) and grapevine fanleaf virus (GFLV) were detected by fluoroimmunoassay using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 (BMPs), and a do
这篇文章,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来说,也许还是“新闻”。“苍蝇蚊虫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六万万人民齐上阵(嗯),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光!”老一辈的人至今对此可能还记
摘 要:智障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奥尔夫教法作为音乐教育体系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个教育方法,在提高智障儿童音乐学习能力以及调动智障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奥尔夫教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实践,健全这一类特殊儿童的人格,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教法;智障儿童;音乐
外资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在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尚未解放的年代,这个问题曾一度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如今在中国,很少有人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来看待外资,但是当政治和意识形
摘 要:目前,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摆脱“应试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改变“闭卷考试”的教学方法,探究“开卷考试”的策略;铲除旧课标的束缚,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探究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素质;教育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教育教学领域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服务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每一位老师都清楚这一点,所以老师们在备课时都在上课时下足了功夫。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准确、鲜明、生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讲课,就容易攫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总会设计一些新颖、独特、有趣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放手让学生多实践,通过丰富多彩,通俗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的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 要:“四区一展示”教学模中的四区包括课题区、教学目标区、德育区、学生评价区;一展示是学生课堂交流讨论后展示、师生间互动的展示,其中展示方式有黑板、白板、小纸条、讲台等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起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四区一展示;小学;数学;运用  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
摘 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我积极投身于改革浪潮中,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我做到:情境创设,引发情感共鸣,带学生走进历史;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利用高中历史的学科优势进行情感教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这一学科,
假期里,我看了一本《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故事全集》,其中的一个小故事特别耐人寻味,原文摘录如下:  朋友去远方,把它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照看。朋友是个勤快人,他在时院子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初春时,在院子的石凳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我以为是小草野花之类,也没去理会。暮夏时,那草开出了蜡黄色的小花,散发出一缕缕幽香。后来一位研究植物的朋友看到后,惊喜地告诉我:“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和发展技能的舞台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科学教学;创新精神;实验设计  所谓创造,就是运用与众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揭露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新答案,并提供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创造是人类智慧的升华表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