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eizhuji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搜集资料要有明确的目的
  【案例1】《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大家看,这是一张地震发生后的图片,图片上的内容惨不忍睹,请你结合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大地震。
  生:这是我搜集到的图片,地震中有许多人丧生,有很多孩子无家可归。
  生:我知道有很多人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献上自己的一颗爱心。
  师:是啊,一场地震就是一场劫难。知道吗?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去领略那一份感动。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利用时事资源,让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信息,感受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应该说资料的收集与汇报,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视野,这个作用不容置疑。但换个角度想,资料的收集就只是为了开阔一下学生的视野吗?如果不在语文课堂上汇报,放在其他课堂上,是不是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呢?为此,我们考虑到一个搜集资料的目的性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让学生搜集资料?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不同课型的特点,不同教学的内容,有侧重的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资料的搜集不能只作为新课程的一种花瓶,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更好地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衔接与拓展,而且每次资料搜集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搜集筛选资料。还说上面的案例,教者开课前的资料汇报,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信息,营造了与文本相似的一种教学情境,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细想想,本课学习的重点不是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震信息,而是注重对文中事件的描写,注重对文中人物父子情深的感悟和理解,由此看出,费时费力让学生搜集的资料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课堂上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就是说,这个环节是可有可无的,低效的。耗费学生那么多精力,只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实在不划算。相反,如果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地震或各种灾难中发生的令你感动的人物故事,然后再来学习本课,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迁移到本课中来,在深入学习本文后,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故事汇报会,让学生尽情地说、讲、演,效果会不会更好些呢?搜集资料不是教师发出的一个毫无目的或指向的动令,而应该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一项教学要求。
  二、要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案例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题目,静静地想一想,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首诗是李白为送别孟浩然而写的
  生: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黄鹤楼吗?
  生: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鹄矶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以上大约用时3分钟)
  生:这是我搜集到的黄鹤楼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大约用时1分钟)
  生:我搜集到了黄鹤楼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当黄鹤楼还没有耸立在绵亘蜿蜒的蛇山之巅时,一位好心的当地人在山脚下开了个小酒店,为南来北往的客人接风洗尘……(大约用时6分钟)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古诗教学,了解黄鹤楼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简单了解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即可。而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因汇报的资料过长,生字过多,不时出现停顿、错读、重复等现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汇报做适时恰当的点拨和指导,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很多老师认为,民主的课堂教师是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的,如果教师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就应该好好的思考,如何解决体现民主与提高教学效率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方法上下功夫,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比如,如何整理比较生疏的资料?古诗学习中应重点搜集哪些资料?资料过长如何提炼和概括?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做,久而久之,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总结
  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要教者在学段特点上加以考虑,搜集、处理信息的要求在低、中、高学段要所有侧重,不能顺其自然,草草了事。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语文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效性,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悦耳动听的音乐讲究节奏美,优化的课堂教学也同样需要节奏美。好的语文课堂就像是一首最美的乐曲,总是张弛有度,高低起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勃勃,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运用教学节奏艺术,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从而塑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才能较好的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呢?我认为应
期刊
叶圣陶先生称“美读”为有感情地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但对低年级来说,“美读”是一种抽象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读”字上下功夫,采取“精彩范读,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上升”的方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培养“美读”的能力。  一、教师范读声情并茂  低年级语文大部分都有生动的语言、有趣的
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者认为,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品位,应该成为教师的追求和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最佳实践点。  课堂品位也就是课堂的档次与魅力,有品位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互动的、充满激情的、和谐的。诗意策划、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巧妙移植是提升课堂品位,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诗意策划  所谓诗意策划,是指教师
期刊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语)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一个民族、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是迫切需要创新人才,教育者的职责也要求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新课改教学是贯彻发展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有利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表现出新教学改革模式的运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或分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相结合的练习与辅导、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自己知识的建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都处于思考问题、参与讨论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教师上课时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