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m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ALCL)是一组临床罕见的异质性疾病,目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基于回顾性研究的结果,认为ALCL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早期(Ⅰ~Ⅱ期)常常合并局部区域放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原发系统性ALCL的病理及发病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我国山东西北部地区温室大棚内外烟粉虱越冬情况,我们于2015年1月份在禹城2种不同控温方式温室大棚(高温棚和低温棚)内番茄植株上和温室大棚内外杂草上调查了烟粉虱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鼻NK/T细胞淋巴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AILT)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为提高AILT诊治水平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例AIL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观察亚砷酸( ATO)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5例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给予ATO(10mg/d)及维生素C(2g/d)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4 d,每28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沙利度胺口服,起始剂量为50 mg/d,1周后逐步加量并调整至100 ~ 150 mg/d,长期维持.连续应用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继续沙利度胺维持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 6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结果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率为 3 0 .1% ,其中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10和IL-6在不同类型淋巴瘤组织与血浆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97例淋巴瘤患者石蜡组织和血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的方法观察组织与血浆中IL-10和IL-6表达情况.结果 IL-10和IL-6在不同类型淋巴瘤组织中皆呈阳性表达,且各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5,x2=0.542,均P>0.05);IL-10和I
目的 了解原发于骨骼肌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 ALK)阴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于骨骼肌的ALK阴性的ALCL患者的临床表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以乳酸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男性,45岁,因“食欲不振伴恶心、呕吐1个月余,间断呼吸困难3周”收住院,查乳酸为14.88~ 16.05 mmol/L,血糖3.9 mmol/L,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瘤细胞,最终诊断为T细胞NHL,化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乳酸水
目的 评价带膜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 17例 ,在X线电视监视下 ,用交换导丝、Cobra导管引入超硬导丝 ,将支架置入病变段。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最终结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或病死率,预后较差,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5年病死率达50%,8年病死率达70~80%[1],数十年来,心衰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