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思想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试图从现代文学作品中寻觅到中国佛学思想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佛学;许地山;文学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55-01
  
  佛教传到中国内地后,开始不断地和中国地方文化习俗想融合,成为中国的佛教。一开始,佛教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最初只被皇室贵族们当成追求长生不老的奇门偏方。当时很少有普通百姓出家,汉族更少。为数不多的几所佛寺也是为了满足西域的僧人居住和宗教的需要。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以及初具规模。在当时皇族和贵族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下,佛教在广泛的社会阶层开始流传。在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中得到了传播和发展。而同时佛学研究也更加兴盛,出现了道安,慧远,支遁等一批佛学研究者,一直发展到隋唐时代,中国佛教文化达到鼎盛。佛教宗派林立,佛学思想极其深刻活跃,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等。为中国佛学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中国佛学的特质是什么呢?佛学大师太虚认为,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什么叫特质?无论什么东西,都有许多因缘和合乃成,而所在的东西,一个有一个的特质,一类有一类的特质,因为他各有不同的特殊质素。现在讲到中国佛学,当然有同于一般佛法的,然所以有中国佛学可讲,即在中国佛学史上有特殊质素,乃和合一切佛法功用,而成为有特殊面目与系统的中国佛学。其特殊质素为何?则“禅”是也。(引自《佛学入门》太虚著浙江古籍出版社)而佛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古已有之,唐代“俗讲”和“变文”等传奇小说都是从佛经中演变发展而来,而以说唱为主的宋代“宝卷”,在宋代出现并在明清时盛行是佛学文学艺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宝卷”可以说是由“变文”直接发展而来的一种佛教通俗文学,其题材多为佛教故事,宣扬因果报应。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间以散文。现存的《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北宋善明禅师的作品,甚至到明清章回小说,从体裁结构到思想内容,都深受佛教的影响。而到近代,现代,对许地山的影响可见一斑,现在详叙述之。
  许地山出生在甲午海战后的台湾,饱受当时日本殖民者的凌辱和伤害,内心苦闷。后随家族辗转迁徙与闽、台及东南亚一带。身受颠沛流离之苦,内心深处总有无法排遣的伤感和苦闷。他在《空山灵雨》的序言中写道,“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的那几个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飘零的身世,动荡的时代和个人生活中的不幸激起他对佛教“人生苦”的共鸣。
  而且,许地山的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父亲许南英自号留发头陀和毗舍邪客,还有一位信禅宗的舅舅,很早就教导他读过不少佛经,这对他以后的创作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的小说故事往往发生在缅甸(《命命鸟》),印度(《商人妇》)马来亚(《缀网劳蛛》),新加坡(《醍醐天女》)等异域,国内的“生活区”大多在闽,粤等地。
  《命命鸟》讲述的是仰光一对青年男女——世家子弟加陵和俳优之女敏明因爱情受到家庭反对,遂双双携手投湖自尽的故事,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戕害,也流露出明显的消极出世,重返“极乐国土”的宗教情绪,敏明和加陵在遍游幻境以后,看透了人世的污浊,想到人生的彼岸寻觅一方净土。他们最终选择了这样的归宿,从容携手共涉湖水,“好像新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那般自在。”死亡,徇情。在这对恋人看来,有一种超尘脱俗的魅力,故事的结局处理得颇为别致,富于传奇性。
  《商人妇》中的惜官,《缀网劳蛛》中的尚洁,都曾被丈夫遗弃,后历遭劫难,流落异邦,但她们在命运的播弄面前,以宗教的容忍心,苦乐观处事待人,惜官被发达致富的丈夫卖给一个印度商人,在印度商人病故后,她又重游旧地,千里寻夫而未果。在她看来,“人间一切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这种苦乐无别的达观的信念,既有沉稳的积极面,也有某种消极面,无不体现着作者人生观的二重性。他的小说里徘徊着佛学的幽灵,他的主人公常常用宗教的教义自慰以慰人,在人生的种种磨难面前泰然自处,这固然寄托着许地山,在本质上,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待宗教的,这使他的作品颇有宗教哲理色彩,他也以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宗教意识与宗教热情而被称为“中国的夏多布里昂”。
  尤其是在《醍醐天女》中,许地山更是将佛学中“众生平等”的慈悲胸怀推己及人,以动人的笔触展示了女性精神世界的崇高与智慧。在森林中与妻子走散的丈夫倒在血泊中,是善良而果敢的妻子历尽艰辛,战胜一切恐怖,找到丈夫,并为他包扎好伤口,这时夜幕已经降临,为了防备野兽的袭击,又是她用树枝掩护了丈夫,并四处求援,最后,终于在一个小村庄找到一个小孩子,用牛背着受伤的丈夫脱离了可怕的险境。作者以佛家语称赞勇敢,智慧的女人是醍醐了升起的“乐斯迷”,即爱神之母。“醍醐”比作牛乳,是“五味”之首,认为“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酥出生酥,从生酥从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交疲皆除,所有诸药,悉如其中。”(《涅磐经》卷十四)佛教中也多用“醍醐”比如至高无上的“法味”,即最高的教义,如《涅磐经》卷十四谓:“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菠萝经,从般若菠萝经出大涅磐,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而这些恰恰在许地山的文学作品中成了最多的表现内容,使得他的文字流露出明净,空灵的美学氛围,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沈从文在《论落花生》中叙述:“在中国,以导致特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经中睿智明辨笔墨,显出散文的美和光,色香中不缺少诗,落花生为最平质的使散文发展到一个和谐的境界的作者之一,”并称赞他用“中国的乐器,奏出了异国的调子”。这可谓是最中肯的评价了,正因为许地山的这个特点,使得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自己的文艺个性。除了以上介绍的散文和小说,佛学思想在他的诗歌和戏剧中也有体现,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叙述。
  作者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太虚.佛学入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2]洪修平.中国佛教文化历程修订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广播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以口语形态表达出来的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形式。和其它媒体相比,广播没有文字、没有图片、没有视觉的效果,它的受众是完全通过听觉来接受广播内容的。广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的语言在广播领域里优越而重要的地位:广播语言是广播的生命,也是广播的卖点。目前,为了与报纸、电视、网络等强势媒体进行竞争,广播除了节目新颖、栏目不断翻新以外,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也不断寻找出
次贷了,金融危机了,经济衰退了,这是全球奇观。看着股市和楼市崩盘,全世界都盛行救市。只是很遗憾,不救市跌得还慢点,越救市反而越跌得越惨,世界如此,中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救楼市的核心是扩大交易量,即量增;救股市的核心是让价格不下跌,即价稳。只有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起来了,国民经济这盘棋才会活起来。只有股市价格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才会恢复,股市才会好起来。  但目前的措施呢?是楼市价要稳、股市量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文章提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  范美忠的逃跑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