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网4161名家长参与调查“孩子一天到底有多累”,根据调查:小学生,平均每天上课6-7小时,放学后补习语数外,回家花3个小时做作业,基本不锻炼和娱乐,也没有时间和父母一起交流,晚上10点左右上床睡觉,即使在节假日也没有多少娱乐时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艺术,才能帮助学生达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境界。
1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达到“同频共振”的首要前提
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这也正是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不喂学生。在这样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有这样一节课,美国老师进来,1米9几个头的男教师,坐在讲台上,学生继续大玩大闹,老师先饶有兴致地看着学生玩,然后说:你们玩了这么久,你们有没有发现玛丽的影子?没有。玛丽的影子到哪里去啦?大家到处找,满教室找玛丽的影子。后来一个学生说:玛丽的影子掉在教室外面了。老师说:“这个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到外头去找玛丽的影子好吗?”他们就到外头到处找。哎,找到了玛丽的影子了,就在太阳光底下。那么,老师说,大家想不想知道课本上是怎么说的?想——!而这节课课文的题目就是“shadow”——《影子》。这样,他就把影子、光线、光源的关系讲清楚了。整节课就在这样嘻嘻哈哈玩玩闹闹中完成了,孩子们对《影子》意犹未尽。1米9几的老师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相处得挺好。
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营造一种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样的学习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将是:教师亦师亦友、课堂如诗如画、学生将实现求知欲的满足和精神上愉悦的双丰收。
3 善于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强烈欲望
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说: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那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化。今天,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的教学思路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一个人的潜能往往易于在这种状态下迸发出璀璨绚丽的火花。
4 鼓励性评价
善于鼓励性评价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助推器,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纠正失误的理性情感过程。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自信的乐趣。记忆中有这样两组镜头:其一,讲台前,一个长头发、圆脸蛋的小女孩正被老师训斥着:“大家看看,还是女孩子!作业怎么写的?一点都不认真,太不象话了!”老师一手指着女孩,一手举着一本作业本,本子上大大的红叉让孩子们触目惊心。“嗤啦”一声本子被老师撕碎了。小女孩没动,更没敢说话,只有屈辱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讲台下,孩子们屏住呼吸,噤若寒蝉——镜头二,这是一节公开课,讲台上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哪位同学来朗读?好,小手举高点。你来读。”她信任的目光落在那个长发圆脸的女孩子身上。女孩子站起来,紧张得不知所措。“别紧张,你能读好的!”女教师的笑容感染了女孩子,她勇敢地开始朗读,开头有点生疏,渐渐地,越读越流畅,越读越动情,听课的老师和学生禁不住报以热烈的掌声。“请坐下,你读得真让人感动!”女教师温柔地说——那个长发圆脸的女孩子就是我。我不知道自己小时候为什么总写不好字,只知道从那时起我就对自己的书写感到很自卑,至今也没有练出一手好字。可是因为那个年轻的女教师,我比以前更喜爱朗读,也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长大以后做了老师,我不仅能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而且能从容面对一百多位教师上课——切身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老师的鼓励性评价对学生有多么重要!所以有的教师已经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提出了异议:这句话对于个别人是正确的,而对于大多数平常人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生的“乐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作为教师更要转变观念,真正让学生在愉悦、和谐、民主、合作、主动、多样化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真正实现师生乐教与乐学的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改革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艺术,才能帮助学生达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境界。
1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达到“同频共振”的首要前提
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这也正是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不喂学生。在这样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有这样一节课,美国老师进来,1米9几个头的男教师,坐在讲台上,学生继续大玩大闹,老师先饶有兴致地看着学生玩,然后说:你们玩了这么久,你们有没有发现玛丽的影子?没有。玛丽的影子到哪里去啦?大家到处找,满教室找玛丽的影子。后来一个学生说:玛丽的影子掉在教室外面了。老师说:“这个学生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到外头去找玛丽的影子好吗?”他们就到外头到处找。哎,找到了玛丽的影子了,就在太阳光底下。那么,老师说,大家想不想知道课本上是怎么说的?想——!而这节课课文的题目就是“shadow”——《影子》。这样,他就把影子、光线、光源的关系讲清楚了。整节课就在这样嘻嘻哈哈玩玩闹闹中完成了,孩子们对《影子》意犹未尽。1米9几的老师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相处得挺好。
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营造一种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样的学习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将是:教师亦师亦友、课堂如诗如画、学生将实现求知欲的满足和精神上愉悦的双丰收。
3 善于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强烈欲望
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说: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那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化。今天,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的教学思路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一个人的潜能往往易于在这种状态下迸发出璀璨绚丽的火花。
4 鼓励性评价
善于鼓励性评价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助推器,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纠正失误的理性情感过程。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自信的乐趣。记忆中有这样两组镜头:其一,讲台前,一个长头发、圆脸蛋的小女孩正被老师训斥着:“大家看看,还是女孩子!作业怎么写的?一点都不认真,太不象话了!”老师一手指着女孩,一手举着一本作业本,本子上大大的红叉让孩子们触目惊心。“嗤啦”一声本子被老师撕碎了。小女孩没动,更没敢说话,只有屈辱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讲台下,孩子们屏住呼吸,噤若寒蝉——镜头二,这是一节公开课,讲台上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哪位同学来朗读?好,小手举高点。你来读。”她信任的目光落在那个长发圆脸的女孩子身上。女孩子站起来,紧张得不知所措。“别紧张,你能读好的!”女教师的笑容感染了女孩子,她勇敢地开始朗读,开头有点生疏,渐渐地,越读越流畅,越读越动情,听课的老师和学生禁不住报以热烈的掌声。“请坐下,你读得真让人感动!”女教师温柔地说——那个长发圆脸的女孩子就是我。我不知道自己小时候为什么总写不好字,只知道从那时起我就对自己的书写感到很自卑,至今也没有练出一手好字。可是因为那个年轻的女教师,我比以前更喜爱朗读,也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长大以后做了老师,我不仅能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而且能从容面对一百多位教师上课——切身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老师的鼓励性评价对学生有多么重要!所以有的教师已经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提出了异议:这句话对于个别人是正确的,而对于大多数平常人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生的“乐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作为教师更要转变观念,真正让学生在愉悦、和谐、民主、合作、主动、多样化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真正实现师生乐教与乐学的同频共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