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升现有专业课程品质,转变民族手工艺术课程教学模式,将民族地区的一些民族文化符号进行提炼和转化,同时打造“金课”,并将这些知识点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来进行梳理,让民族手工艺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创新,也让本课程不断深化,与时俱进。
  关键词:民族文化;在线课程
  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新的教学平台层出不穷,从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席卷全球,到中国快速成长的各种在线学习平台,这些新技术、新手段确实需要教师不断跟进学习。推动课堂革命,其实我们很多教师一直都在进行,在笔者美国的访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艺术专业课程全面覆盖了在线课程方式,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以访学的身份深入他们的每门课程之中,深切感受到科技的进步、教学的精准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探究精神,回国之后也尝试运用各种方式提升教学品质。
  2 在线平台提供教学资源
  2.1 线上线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在“民族手工艺术”的课程持续探索中,是将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编织、刺绣、印染、编结等众多民族手工艺进行传承和转化的本科系列专业课程。本课程在美术学院发展的时间有十几年,因此课程团队对于课程的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分类整理,建设了一套具备完整教学体系的教学视频,以混合式教学为核心,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我们在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SCUEC+2018112001X+2019_T1/about和超星的学银在线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template60/201902964.html.
  双平台上运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解决了数据资料无处安放的问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让教师的备课内容更加轻松。
  2.2 线上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引入
  超星数字化图书馆还能将相关最新的文献进行不断更新,我们也能够除了图书资料之外,提供最新的一些文献资料。这是我们课程随时保持最新的前沿信息的有效方式。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备课过程是不断滚动的,就是每年我们其实在备课过程中都会加入一些新的资料,相当于这个课程资料夹为教师建立了一个课程图书馆并且有一定的时间循序,一些是常备的经典的读物,一些是学生在课程的进展中不断补充的内容,并且每年的学生不同,会拓展很多方向的阅读。因此,这个详细的书籍管理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空间。
  另外一点是对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共享的资源处理,在线课程其实是教师和同学进行的一个共建课程。例如,对于课程资料的更新这一块,同学们和课程助教共同整理相关的一些资料,还有同学们购买材料的一些链接的比较。学习这门课程之后,课程资料包为所有的同学提供了一些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为线上学习的其他同学提供了资源的链接,给大家一个共同比较的过程。
  3 教学内容的更新
  3.1 不同专题讨论的跟进
  例如,我们根据课程的过程,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专题的讨论,这个过程是根据我们的课程进展来安排的,有时候会根据每个同学的制作过程又有不同的跟进讨论方式。这些讨论都是同时进行,但是侧重点不同。我们在课程中首先是针对课程进展,有时候我们会根据专题设置精华讨论专题,这个精华讨论专题是不断的滚动的,除了我们自己班上的同学之外也能够看到其他学校,全国范围内选课同学加入的讨论,从这个层次来说更加增进了不同层级的学生的思路启发。
  3.2 武陵山片区的民族符号提炼分析
  武陵山片区的少数民族众多,我们更要求学生形成不同的专题来进行图式的提炼。我们学校有广大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民族的文化也非常愿意传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文化创意的设计。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会设置专题来进行训练,同时在小组相互讨论和灵感的激发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使我們将科研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3.3 武陵山片区文创产品设计
  在之前的武陵山片区的符号提炼之后,我们会要求同学们进行在此基础之上的文创产品设计,真正将文化的符号进行传承和创造性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化了同学们对于传统问题的理解。创意产品的观念同时也是深化他们从市场以及更加宽泛的角度思考自己设计的作品。
  4 在线平台助力教学过程
  4.1 民族手工艺文化的数字化知识梳理
  我们基于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在我们的课程平台的资料文件中会持续进行更新,并且在我们的讨论中也会不断滚动地进行某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线下的课程进行定期的延续讨论,能够有效助力民族手工艺的文化资源。
  4.2 武陵山区织绣技艺现代技术改良研究
  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还致力于和武陵山片区的当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多次带学生调研之后,同时和我们的社会调查进行有效的结合,让我们的课程的针对性更强,我们会设置专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例如,我们将武陵山区的织绣技艺考察梳理之后和现代的设计技术以及学生的新时尚思路进行结合产生新的作品。研究提升武陵山区织绣技艺的工艺和设计质量、生产效率,传统的工艺技术由于社会的变迁,很多适合的环境和工艺方式已经悄悄发生变化。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制造技术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和享用这些工艺品,以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5 在线教学丰富碎片化时间
  5.1 滚动讨论营造持续学习的氛围
  在线课程学习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同学,网络的信息化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每天的各种手机微信、网络信息不断。如何更有效地针对这些进行课程的学习值得探究。在讨论的氛围方面,我们在线课程的专题讨论栏就能够将我们的一些根据课程进展的专题进行碎片化的讨论。同学们能够在他们的课下时间,一些零碎的时间进行专题的研讨。首先强调的是我们开始是在课程内容中进行了专题的确定和初级的讨论,然后这个讨论帖是放在我们的线上课程平台,方便同学时时讨论。
  5.2 教学反馈的有机更新
  混合式样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线课程的教学反馈能够实时反馈教学的进度,让教师更快地调整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在整个知识结构上也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当然可以延续以前的教学方式,但是在线教学的混合方式让教师习惯之后很难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相关工作,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试水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比教师更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同学们对于课程的反馈:有时候在课堂上没有说的话,学生能够在线上平台畅所欲言,并且能够很快地做出反应。我们的讨论课程平台功能增加了所有同学的黏性,让同学更加深层次地了解。
  6 结语
  在线上和线下课程混合的教学方式中,在让我们的课程更加信息化的过程中,整体强化我们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效果,同时对于教学的痕迹管理方面也体现了大数据的强大。它将我们所有的思考过程都记录并呈现出来,可以随时翻看当时的思考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工具,课程的教学活动我们也更加活泼多样,希望更多的教师加入在线课程的建设,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大的一个课程建设共同体,在这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摘 要: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信息时代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保障。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设计史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探讨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应用过程、应用成效,从而在实践中初步总结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经验,旨在为类似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设计史  现代设计史是面向高职艺术设
期刊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的舞蹈编导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契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并将实践课程的开设重任落于实习基地。为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从实习基地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两方面出发,以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实习基地为例,旨在为实习基地构建专业實践课程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舞蹈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归来》这部影片,对巩俐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创作技巧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归来》;巩俐;表演创作  《归来》取材于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节选,主要讲述了在大时代际遇下,妻子冯婉瑜深情执着地等候丈夫回归家庭的故事。该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所有故事娓娓道来,却直至人心。巩俐在其中饰演的就是女主角冯婉瑜。  演员创造角色就是依据剧本所提供的人物,运用表演艺术塑造出银幕上直观的
期刊
摘 要:为深入挖掘影响征地拆迁居民满意度的因素,给其他具有类似情况的城市拆迁的后续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完善现有的征地补偿政策,增加征地居民的幸福感。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吉庆村2006—2010年的拆迁活动为重点调研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对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征地补偿;安置措施;城市治理;城市发展  1 研究背景  2008年南京市政府批
期刊
摘 要: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F大调钢琴奏鸣曲K.533》是其创作晚期的作品。浪漫派民族主义音乐家格里格,在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K.533》的基础上创作了第二钢琴,改编成《F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533》。这是古典乐派作品与浪漫乐派作品的完美结合。本文以该双钢琴作品的第二乐章为例,简述两位作曲家的风格和创作手法,并侧重于对该双钢琴作品在演奏时的处理、双方演奏者的配合作归纳总结。  关
期刊
摘 要:美术馆是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何策划、举办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是美术馆的重要职能。本文以“‘忘不了的乡愁’——派江吻海、山水相依的八闽古村落古民居”摄影展为例,剖析美术馆如何策划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大众看得懂的、喜闻乐见的展览活动,使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美术馆;喜闻乐见;摄影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
期刊
摘 要:当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艺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既增大了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又对高校创新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文化艺术创新人才、提供文化艺术创意智囊、构建文化艺术创新团队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对该校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创新型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路
期刊
摘 要:在当代视觉艺术中,对“场所”的分析是较前沿的研究领域。本文以传统建筑——山西长治梁家庄观音堂戏台为例,强调了“场所”在传统聚落公共建筑中的体现,结合当地人的心理境遇及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场所”在地域文化中的表达。  关键词:观音堂;公共建筑;古戏台;场所;场所精神  完整的传统民居聚落,除了各种各样的民居住宅建筑外,还有处在村镇聚落中的非住宅建筑,这类建筑称为民居聚落中的公共建筑。传统聚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汉字文化的形象化设计进行分析,以形象化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当下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英语母语用户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汉字字形的特点,设计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主,学习效率更佳的汉字学习型APP。这个直观、易于理解的汉字学习系统,将会运用更为创新的学习机制和汉字形象化动画效果,从而使汉语得到广泛传播。  关键词:汉字;形象化设计;英语母语用户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不
期刊
摘 要:随着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是人们经常将“景观美学”这一概念引入如今的设计建造之中。但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依旧很少将设计与人或艺术界的相关领域所紧密结合,更多探讨研究的则是所用的材料、技术、施工等方面的问题。虽然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技术在某一程度上对设计和创作起着制约作用。目前,西方设计界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反省关于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