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政税收体制现状,在分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分权、分级的财政体制; 建立健全“滚动式”预算管理体制;实现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需同步进行转换三个方面探讨了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财政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财政税收体制是实现税收相关职能作用的具体举措和制度,对加强财政税收管理、提高税收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其职能作用的发挥。本文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政税收体制现状,探讨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
  1.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
  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分税体制改革及贯彻落实不彻底,导致财政收支分布过于集中,加之部分地方财政收入的不合理划分,造成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下降;二是一些非税收收入如国有资源和资产收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分配调解功能,但目前尚未纳入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导致当前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分配严重失衡;三是环境和资源税未纳入税负征收范围中,造成税收在社会分配能力的调配上失效。
  2.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性
  预算覆盖范围小、周期预算和长期预算协调不完善、资金挪用现象严重等是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显著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另外,预算体制执行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预算审批和审核缺乏应用的公信力。
  3.各级地方政府存在职能与支出责任方面存在不适用性
  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过于死板,不能灵活应变复杂多变的财政状况,导致政府财力与其自身职能不能合理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政府的财政支出制度不完善,导致政府职能难以适应财政支出能力,出现各级政府间资金分配、转移支付以及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主观随意性很大等特点,造成财政效率低下。
  二、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1.建立健全分权、分级的财政体制
  在财政分权方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比52%,支出只占20%,而地方财政收入占比48%,支出却占到80%。因此,实现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和合理的自主权进行财政收入决策是财政分权的精髓,同时这也是控制中央政府支出、提高政府部门效益的有效措施。在具体实践中,中央应将一定的税收立法权赋予给地方,让各地方按照本地实际情况,建立能够基本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地方财税体制。
  在财政分级方面,基于政府级次简化难度较大的考虑,可根据国家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以减轻负担、精简效能为切入点,一方面,实现财政层次的精简,推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与乡镇综合改革等改革措施,以形成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财政架构。另一方面,在此架构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及对收益范围和成本效率的综合考虑,对政府职责和事权进行进一步理清,由粗到细促进中央、省、市县三级支出责任明细单的形成,进而实现各级政府职能和事权的明确界定。这样就能够在整体上,构建成有效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
  2.建立健全“滚动式”预算管理体制
  在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上,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预算中审核的重点应由赤字规模和平衡状态拓展至支出预算。同时强调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即“滚动预算机制”,先对财政预算进行三年周期滚动规划的编制,以后逐年对其进行更新规划,实现滚动管理,以此来强化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此前,我国财政税收预算体制采取的是一年周期编制规划,即每一年做每一年的预算编制。相较于此种固定模式的预算管理体制,滚动预算的实施则能够更好地瞻前顾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3.实现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同步转换
  政府角色的转变要与财政职能的转变同步进行,以促进二者的相适应。实践改革中, 尤其是在财政支出制度上,清理整顿现有财政支出范围进行系统的,确保财政资金用于政府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原则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与财政职能和政府职能关联性不大的支出,应对其进行取消,或在原有的基础上予以消减;而与财政职能和政府职能关联密切的支出,则应对其进行加强。同时,在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的基础上,按照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预算,一级产权和横向转移支付的大思路,促进各个地方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服务于市场经济全局。这就要求,在税收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进一步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支出责任进行合理划分,并建立支出责任与事权责任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使财权事权能够相统一,各级政府的财力和它要办的事情相匹配,减少委托事务。同时,在后期的实践中,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得各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更均衡更合理。
  三、总结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针对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税制、明确事权、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我国经济与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霞.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2]高小钠.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7)
  [3]王雪梅,刘传礼.针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3(08)
  [4]徐化波.加强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3(24)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主要有政党、政府的主导性和权威性,政治改革进程
保监会《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规定,风险是指对公司实现经营目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可以从承保、保全、理赔等环节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对保全环节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进行探讨分析。  保全风险是指在保全作业和审批过程中由于客户和保全人员的原因导致保险公司和客户风险程度增加,保全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人们不诚实、不
经理人业绩评价与企业业绩评价是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将两种评价机制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以充分发挥经理人业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成为现下单位关注的重点。完善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有利于事业单位规范自身经济活动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船舶制造业持续低迷,在资金链断裂、产能过剩、订单锐减和人民币快速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造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加剧,引发了一场船企破
【摘 要】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制造企业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考虑,企业应从涉及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作为切入点,展开有效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强化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本文阐述了成本控制管理对于制造型企业的重要性,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赚钱不赚钱,成本控制是关键因素,分析了当前制造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
【摘 要】本文以土地收储制度为背景,分别从土地价格合理上涨与不合理上涨两个因素角度入手,探讨了其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关系;旨在提高人们认识、促进土地收储制度的科学实施和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土地收储制度;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关系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几近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由此也带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学界部分人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内在原因是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导致,推动了房价上涨,将
不变集方法是一种构造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文章利用不变集的思想方法,讨论了KdV型方程在特殊情况下的解,并且得到了上述方程的一些有意义的精确解.
文章从分析深度优先探测法的设计思路入手,得出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一个基于八方向跟踪算法的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思路及求解方法.不仅为计算机解题
【摘 要】我国的社会在发展在进步,随着这些进步医疗制度也在共同进步。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关注。而对于医院来说,在医疗成本方面加强管控,降低人们看病的成本负担是很重要的事情。笔者在本文就为如何管理医院成本和成本会计的设立进行了一些方法上的探讨。  【关键词】医院成本管理;会计;方法建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生活物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