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机制,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育信息。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大量的教改实验反复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要求,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良好的兴趣,如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是我们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巧设课堂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的提问是有效组织好课堂提问的前提,并且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提问设计的好,不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要有目的,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恰倒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才发挥的好。提问要分清所问问题的顺序,由简到难,提问时要设置悬念,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去学习。例如,讲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让学生思考:距地面100米高处有一小球,每次落地后又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问第十次落地时,小球经过的路程是多少?此时同学们都积极思考,有的同学还在练习本上画图,从而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准确、严谨、清晰、简练、形象生动。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知识容量,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听清问题,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回答问题。
  (3)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答对的同学都要受到表扬,不能对答错的同学进行讽刺挖苦,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教师提问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通过知识的交流,不仅使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也可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挖掘教材深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个别教学,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身的不同情况,在智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无论是学习优秀还是较差的学生,都应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使之扬长避短,察缺补漏,各自得到充分的发展。
  个别指导多数在课外进行,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课外练习进行个别地指导、检查、批改。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充满自信,轻松学习。对成绩差的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个别教学发挥了因材施教的作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注意千万不要伤害差生的自尊心。
  三、全体讨论,集思广益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总结,对不同得意见,要辨证地进行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
  例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分期付款方式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学生对此也颇感性趣。在讨论中,一定要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诱导、介绍情况为辅。让学生充分发言展示自己的风采,多数同学作出解答后,教师要对解答回顾、小结,并要求学生写成书面材料,一供大家学习交流。通过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大家在讨论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通过电教手段,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独特的效果,它能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特殊作用,多媒体的动感强,色彩对比明显,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富有吸引力,它可轻易地展现那些传统方法难以讲清楚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中充分发挥了教学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述《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可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图象的走势,学生容易接受,记忆也牢固。
  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中的奥妙,就会自发地去学习。学习数学更是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奚圣兰.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兴趣.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7):03
  [2]赵宝玲.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大众文艺,2009(24):61
  [3]高明侠.贯彻高中新课标,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今日科苑,2010(08):4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信息的获取、加工、鉴别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已成为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现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地位的边缘化以及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引导机制的不足,导致整体教学效果欠佳,本文拟从当前教学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能有哪些有益的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大数据;课程评
期刊
新疆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爱好,拓展识字途径,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
期刊
小学班主任工作,思想、德育、安全工作最需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让他们不但对学习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要在思想意识上对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关注。就此进行了探讨。厚德载物,德厚才能承载万物;德有问题,才也不会突显。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探究,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
期刊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差,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方面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
期刊
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化学学得很好,但一到了高中就学得吃力,考不及格,自暴自弃,心理受挫感很强。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学习理解力不够,也不是高中教学的问题,而是没有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把握初、高中教材、编写规律  初中化学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内容虽然涉及较广,但要求相对较低,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习能掌握简单的化学知
期刊
目前教育口谈得最多的就是“素质教育”,然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比较赞同的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各方面能力的总和决定学生的素质。学生能力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表达能力  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或思想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你的观点、想法或思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思想都不会表达,就象茶壶装汤圆,有货倒不出来,哪怎么与人交流呢?更不用说有
期刊
【摘 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着力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擅于提问的习惯,善于思考
期刊
【摘 要】结合教材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掌握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使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二次开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
期刊
在小学汉语课堂上,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下面笔者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关于小学汉语课课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维吾尔语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