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延迟诊断分析17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病变术中冰冻诊断要点,提高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术中冰冻甲状腺病变延迟诊断的17例病例,经石蜡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甲状腺病变冰冻切片延迟诊断患者术后确诊,7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为甲状腺滤泡癌,1例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恶性淋巴瘤,7例为甲状腺良性增生病变。结论:甲状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漏诊和过诊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提高对甲状腺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可提高甲状腺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确切依据。
  关键词 诊断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甲状腺病变
  我们总结了本院17例术中冰冻切片延迟诊断病例并与常规HE切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如何提高甲状腺病变术中诊断的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取自我室2005年10月~2010年10月间送检的甲状腺冰冻组织切片,厚度5μm,HE染色。冰冻切片剩余标本,放入4%中性甲醛液固定,取材时不进行修整,保持其大小和形状,以便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进行对比和观察。
  结 果
  术后石蜡切片结果:甲状腺胚胎性腺瘤,甲状腺嗜酸性腺瘤,甲状腺不典型腺瘤各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增生结节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恶性淋巴瘤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6例,甲状腺滤泡癌2例。此17例患者均仅行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7例再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因病变较局限等原因仅做单纯腺叶切除。
  讨 论
  冰冻切片要求时间短,准确率高,其价值在于手术中判断肿块性质、类型,为临床制定进一步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甲状腺肿瘤在术中冰冻诊断时易误诊、漏诊或延迟诊断。
  临床病理联系:①术前临床医师应仔细填写冰冻切片申请单,如同位素扫描、ECT、B超、实验室检查等,让病理医师了解病情,病理医师必要时应亲自查体,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冰冻切片诊断;②术中送检标本临床医师应完整送检,取材过程中避免挤压,取材时可在自己认为可疑之处作标记,供病理医师参考。③送检的标本不能用液体浸泡或固定,选取的组织块,应快速低温冷冻,防止冰晶产生。
  冰冻切片中桥本氏甲状腺炎与淋巴瘤鉴别较困难,桥本甲状腺炎可并发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呈浸润性生长,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可有幼稚的淋巴细胞,缺少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包膜外有幼稚的淋巴细胞浸润,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是甲状腺滤泡腔内充满淋巴样细胞。
  甲状腺胚胎性腺瘤,甲状腺嗜酸性腺瘤,甲状腺不典型腺瘤应与甲状腺滤泡癌相鉴别。包膜侵犯、血管侵犯和转移是甲状腺滤泡性癌重要的形态依据之一。血管受累主要位于肿瘤包膜的大血管内和邻近的非肿瘤组织内,血管浸润的形态学标志是:①癌细胞团紧贴血管壁;②癌细胞与红细胞混在一起;③血管内细胞形态与血管外肿瘤细胞形态相同。但血管受累在冰冻切片中难以判断,故Leteurtre等认为细胞的分化和密度在甲状腺冰冻切片中是很好的参考指标。甲状腺滤泡性癌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细胞异型性和较多核分裂相,且滤泡小或不规则,滤泡腔胶质少或无,但在不典型腺瘤内或胚胎性腺瘤内也可出现,要注意区别。一般呈滤泡性生长且密度低的肿瘤大多为良性;呈小梁状生长且密度高的提示癌可能;呈实体状生长且密度很高的肿瘤大多为恶性。特殊的组织学表现,参考滤泡上皮异型的程度,核分裂相的多少,有无核沟或核内包涵体,组织内有无坏死等进行综合考虑是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癌的较为重要的方法,有利于冰冻切片对甲状腺滤泡性癌的诊断。
  在冰冻切片中甲状腺乳头状增生需与高分化甲状腺乳头状癌相鉴别。有些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微乳头状癌(指直径<1cm的癌),甚至只能在镜下看到,故主张甲状腺标本取材时应纵形剖切,间隔2~3mm作一剖面,即书页状剖切。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形状纤细而密集,呈花瓣状、迷宫状或车轨状;有的乳头粗大而复杂,呈绒毛状、树枝状或脑回状;有的细小乳头,细胞团突向乳头间隙,呈游离状;细胞核具有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及核沟,核沟易见于卵圆形或梭形细胞核中,在核长轴方向纵行着色,但不见于冷冻切片中。继发性变化可有间质纤维化、砂粒体的出现;砂粒体的出现高度提示诊断乳头状癌,因为在其他甲状腺病变中砂粒体极其罕见。Klinck和Winship回顾了215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发现仅有1例出现砂粒体。在冰冻切片中,砂粒体的出现可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非常重要的依据。在显微镜瘢痕样区域内,乳头的出现是乳头状癌的一个重要指征,此时若病灶小,应补取标本或深切组织,以免漏取。
  综上所述,因冰冻切片要求时间仓促,取材局限,制片效果不如石蜡理想,滤泡癌的包膜和(或)血管侵犯不易发现,乳头状癌的毛玻璃状核等特征有时并不出现,是造成冰冻切片出现延迟诊断或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12.
  2 陈乐真.手术中病理诊断图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97.
  3 王秀玲,陶琨,徐杭蓓,等.甲状腺冰冻与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22:175.
  4 贺海燕,肖红艳,孙琪.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滤泡癌的探讨.宁夏医学杂志,2007,29(5):424.
  5 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同济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编著.外科病理(下册)[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96-1317.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的两例中心静脉插管的严重并发症:(1)导管残留在血循环内;(2)套管穿入右侧胸腔,均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并引以为戒。
俺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庄里。俺们村平均每三家就有一辆车(毛驴车),平均每五家就有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包括鸡舍、猪圈)……美中不足的是,俺们村的人审美眼光太差了!他们
本实验以冰乙酸和环己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酸环己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冰乙酸的加
用改进的普通乳液聚合法合成了m(聚合物):m(乳化剂)〉25:1,粒径35.6nm、多分散性0.133的纯丙微乳液。本文用框图的方式,揭示了改进的普通乳液聚合法合成乳化剂用量小、固含量高的纯丙纳
例:男,62岁,因食管癌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和东莨菪碱。静注2%硫喷妥钠1.5ml,司可林。100mg,芬太尼0.2mg诱导,静滴1%普鲁卡因,0.1
<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近10多年来才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医院开展的新型手术,该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在我区尚未广泛开展。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89年4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
近年来世界各地沙门氏菌感染不断增加,国内也有类似报道。在沙门氏菌的感染中,尤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以下简称鼠伤寒)增加特别明显。我院儿科从1979年8月到1980年12月,仅有
期刊
实验发现微构件的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传统力学模型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该论文基于高阶应变梯度理论构建了一种针对微构件在三点弯曲实验中的弹性性能的尺度效应模型,该模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规律,在年龄、季节分布以及流行周期等方面,早为人们熟知。这些共性固然重要,但应指出“流脑”的流行强度和流行面貌在各地却多种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