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神经管缺陷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组严重出生缺陷,除叶酸缺乏外,其他致病因素仍有待探索。前期研究发现胎盘组织中高水平的甲基汞与总汞会增加神经管缺陷
【机 构】
:
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国家卫健委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0005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神经管缺陷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组严重出生缺陷,除叶酸缺乏外,其他致病因素仍有待探索。前期研究发现胎盘组织中高水平的甲基汞与总汞会增加神经管缺陷发病风险。在通过脐带组织甲基汞和总汞含量观察孕期汞暴露与神经管缺陷发病风险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因病例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胎龄差异,故需先探明脐带组织甲基汞、总汞含量是否受胎龄影响,但先前仅见一项小样本相关研究。[目的 ]比较不同胎龄期神经管缺陷患儿脐带组织中甲基汞和总汞含量,分析胎龄与甲基汞和总汞含量的关系,为描述甲基汞和总汞在胎儿体内的代谢和分布规律提供信息。[方法 ]以全自动甲基汞分析系统和手动总汞分析系统检测177例产前诊断引产或分娩时诊断的神经管缺陷患儿的冻干脐带组织中甲基汞与总汞含量。采用中位数M和百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甲基汞和总汞含量(单位ng/g,以干重计)的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按胎龄分为4组(13~23周、24~29周、30~35周和36~43周),比较不同胎龄组间甲基汞和总汞含量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胎龄与脐带组织甲基汞和总汞含量的相关性。通过自然对数转换将脐带组织甲基汞含量转为正态分布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甲基汞含量随胎龄的变化情况,调整的混杂因素包括母亲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引产或分娩年份、孕期饮酒以及孕期食用海产品情况。[结果]脐带组织甲基汞浓度的M(P25~P75)为1.99 (1.30~3.20)ng/g;总汞浓度的M(P25~P75)为5.85(4.11~8.48)ng/g。甲基汞含量在不同胎龄组间存在差异(P=0.015),随着胎龄增大,甲基汞含量从1.73 ng/g增加至3.04 ng/g。胎龄与甲基汞含量呈正相关(rs=0.188,P=0.012),调整母亲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引产或分娩年份、孕期饮酒和孕期食用海产品后,脐带组织中甲基汞含量仍随胎龄改变而增大(b=0.024,P <0.001)。脐带组织甲基汞的蓄积效应在男性和女性患儿以及脊柱裂亚型中均存在。未发现脐带组织总汞含量在不同胎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甲基汞在神经管缺陷患儿脐带组织中随着胎龄增大存在一定的蓄积效应,未发现总汞含量随胎龄而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前实施口腔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我院6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清
在应用控制图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控制图异常模式,对于引发过程异常的原因诊断以及消除意义重大。传统的识别方法需要预先获知模式的特征信息或大量的特
针对ASM(AnySourceMulticast)模式在组播业务中对访问控制机制的不足,讨论基于源特定地址组播SSM(SourceSpe—cific。Muhicast)模式和支持该模式的IGMPv3协议,并在以IPTV部署为应用
1.使用前坚持“四查一试一看”一查机械装置是否可靠。使用前应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拧紧,旋转部分是否灵活,各轴承内是否有润滑油,脱壳机的放置是否平稳。二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
本文立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并着力探讨了情感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作用,力求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hi
福建虽然是沿海开放省份,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更为明显,严重影响了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根据2006年福建百村调查与历年的统计年鉴分析认
<正>"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农业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中国历来都属于农业大国,2012-2018历年一号政策文件都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尤其是在2018年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
介绍了一种低成本微小型惯性测量组件(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和双天线GPS构成的组合定位定向系统.为确保组合系统的实时性和滤波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UD分解的快速
面向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一项迫切的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医学教育要培养素质好、能力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高级医学人才,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从美国、加拿大历年高处坠落统计数据看,高处坠落死亡率占40%左右。其中,美国占37%(1990~2001),加拿大占40%(1997-2005)。因此,有效控制高处坠落,是每个国家建筑业的重点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