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堅:師從名門的澳門郵票設計大家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門著名平面設計師吳衛堅,成就卓越,藝德雙馨。1970年起隨已故著名水彩畫家甘長齡先生習畫,從事平面設計工作逾40年。自1983年獲得澳門地區藥用植物郵票設計比賽冠軍殊榮後,即投身郵票設計行列為澳門郵電局設計郵品,38年從未間斷,至今出版發行的郵品達53套逾200枚。除郵票設計外,吳衛堅還從事海報和團體/機構的標識設計,然而他最引以為豪的還是郵票設計師的身份。為表彰其藝術成就,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澳門美術協會理事長的他,2020年獲澳門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勳章”。
   此期人物訪談,記者榮幸邀請到設計師吳衛堅,就藝術人生、獲獎感受及其對澳門發展文化事業的看法等話題進行分享。
  藝術人生緣於恩師
   著名水彩畫家甘長齡先生是吳衛堅的“伯樂”,也是他一生的恩人。談起恩師,吳衛堅眼裡充滿了感激之情,似乎無法用語言表達。他直言:如果沒有甘老師,就沒有自己的今天。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幸運的,除遇到了好老師外還擁有愛孩子的父母。
   吳衛堅幼時家貧,一家八口住在新填海(今新口岸)木屋區。他深情地回憶起當年自己拜師學畫的經過:在14歲那年某天,回家見到一位老伯伯在為爺爺畫肖像速寫,期間爺爺把我介紹給那位伯伯,並誇我的畫作經常登報紙等等。當老伯伯問我有無興趣跟他學畫畫時,我靦腆地點頭示意。當晚和父母說起想學畫畫一事,母親說,我們這麼窮很難負擔,但會想盡辦法讓你去學,希望老師收便宜些。豈料這位老伯伯,也就我的恩師甘長齡先生,竟說從來沒有打算收取我的學費。正是恩師的無私教導,自己才走進了藝術的康莊大道。談到恩師,吳衛堅仍難掩激動之情,雖然這事距今已半個世紀。
   吳衛堅的水彩技法得其恩師真傳,然而風格卻另闢蹊徑,更由於他扎實的繪畫技法,成為澳門郵電局眾多特邀郵票設計師的第一人自是順理成章。他認為,繪畫與設計既有關聯卻又存在實質差異:繪畫可按個人喜好發揮創意,甚或天馬行空;而平面設計,特別是郵票設計則不然,除發揮個人創作力、充份表達主旨內容外,更須服從於受眾以至集郵愛好者的審美標準與要求,在“授和受”兩者之間作出平衡。
   小小的郵票,寄寓著鄉愁,銘刻著歷史,也成為吳衛堅心中縈繞不去的一種情愫。訪談之時,他拿出厚厚的郵票集,向記者一一介紹其設計的郵票作品。小小的一枚郵票從初稿到成品,往往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遊走於方寸之間,有喜亦有悲,偶爾心灰意冷卻又往往柳暗花明,全憑堅持和毅力,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探索、追求以至完美,終成澳門的郵票設計大師。吳衛堅表示:倘郵政局繼續給予機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希望在這方寸間創作出另一片新天地。
  授勳體現政府對美術界的肯定
   談及此次獲得澳門文化功績勳章的感受時,吳衛堅綻放的笑容深深感染了記者。他坦言,獲獎當然開心!首先感謝大家對自己多年藝術工作的肯定以及提名機構的推薦。他認為獲獎其實是特區政府對澳門美術工作者的一種肯定和鼓舞,自己不過是其中一員而已,能有機會作為代表領獎感到榮幸。
   記者也相信這一榮耀,承載著吳衛堅數十年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辛勤付出。他的設計作品曾於《華人平面設計百傑作品集》、《集郵》雜誌等發表,並曾於中國、意大利、日本、香港以至本地的海報、郵票、繪畫、標誌、區旗區徽等創作比賽中屢屢獲獎, 2006年應邀參加於北京舉行的《中國郵票設計藝術展》,獲國家文化部中國文化交流中心授予“藝術成就獎”。從設計《地區藥用植物》首套郵票開始,吳衛堅就與澳門郵票結下了不解之緣,並見證了澳門郵票的發展。吳衛堅設計的郵品題材多姿多彩,極富歷史文化底蘊,如80年代的《交通工具-漁船》、《孫逸仙先生誕生120周年紀念》、《端午節》;90年代的《風俗習慣-舞獅與舞龍》、《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中國舊式商店》;澳門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壹周年紀念》、《澳門基本法頒佈十周年》、《西灣大橋》等。其郵品曾連續多年獲評選為《我最喜愛的澳門郵票》第一位,並多次獲得大獎,以96/97澳門設計雙年獎為例,他的《議事亭前地》、《中國傳統茶樓》、《幸運數字》、《媽閣廟》郵品設計,就獲得七項金獎當中的四項,風頭一時無兩。
   澳門郵電局劉惠明局長曾在《吳衛堅郵品設計》一書的序中寫道:“郵票設計著重於把主題的重要訊息清晰地透過方寸天地傳遞,每套郵票設計的背後均經過嚴謹的資料搜集、創作、構圖、修訂、最終稿、分色審批等多個工作階段,吳衛堅先生的設計為每枚郵票肩負郵資憑證的重要角色之餘,同時還把本地文化藝術傳播海內外;利用細緻筆觸及傳神的演繹手法,把澳門多方面的人文歷史、生活習俗活靈活現地紀錄下來。”
   除郵品創作外,本澳不少的團體、機構標誌均出自他的手筆,大家較為熟悉的有: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母親會、澳門歸僑總會、同善堂、澳門中國企業協會、南光集團、澳門青年聯合會、澳門經濟學會等。不說不知,特區政府所頒授的各式勳章也是由他設計的呢!
  盼有專門展覽場所
   吳衛堅在本身藝術事業成功的同時,亦十分關注澳門的文化事業,身兼澳門美術協會理事長的他,致力推動澳門藝壇發展。他直言本澳美術界相當活躍,每年都不乏各種類型大小的展覽及活動舉行,但一直以來卻缺乏一個長期固定的文化展覽場所,以美術協會為例,去年的會員作品展在選定展覽場地方面就非常費勁,要展示190件(套)題材豐富、風格各異的作品,南灣舊法院大樓雖不是十分理想卻是唯一的選擇。他希望政府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建立“澳門美術館”之類展覽場所,用以展示澳門當代的藝術水平,這不僅有利於促進澳門的藝術繁榮,推進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將成為澳門一張亮麗的藝術名片。
   澳門藝術人才輩出,他同時希望政府能設立一個藝術方面的專業獎項,以作為對澳門文藝工作,以至舞臺表演成就的一種肯定、鼓勵與扶持,在提名機制方面制訂一個清晰的指引,從專業水準、藝德等方面釐定標準,激勵更多的藝術人才不斷追求卓越,相信此舉更能鼓勵澳門的青年藝術人才,並且獲獎對他們的藝術事業亦會帶來一定的幫助,這對促進澳門多元人才的培育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訪談快將結束之際,吳衛堅透露他將於7月份舉辦一個名為“堅其藝耶”,集繪畫和郵品設計於一體的創作展覽,記者在此也預祝畫展成功,並期待這位土生土長的藝術家有更多的好作品問世。
其他文献
澳門立法會,是澳門的立法機構,共33名議員組成,當中,直選議員14名、間選議員12名及官委議員7名分別經直接選舉、間接選舉和行政長官委任進入議會。今期本刊議員專輯欄目,邀請了上一屆間選、今屆直選組別的李靜儀議員,請她分享她在議會近八年間,個人成長的得與失、心得與經驗。  鼓勵青年及時裝備自己  本刊記者如約前往位於司打口公園一旁的工聯總會議員辦,一身裝扮僕實大方的李靜儀,親自來到樓下大門口,她打開
期刊
黃潔貞,護士專業本科畢業,應用心理學碩士,昔日的“白衣天使”,年紀輕輕便晉升為鏡湖醫院的副總護士長,如今以澳門婦女界別代表連任兩屆的立法會直選議員,成為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婦聯青年協會會長。她時常為澳門婦女兒童及不同群體發聲,成為本澳婦女兒童及市民可信賴的朋友。  用醫護之心對待工作   見到黃潔貞,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樸實之美,年輕且不乏穩重。提及如何選擇走上社會服務和立
期刊
新冠疫情何時結束目前還是未知數,政府的財政儲備也有限,依靠政府持續推出經濟援助措施渡过難關是否為長久之計?如何打破澳門社會過分依賴政府這一慣性模式?澳門的經濟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真正擺脫被動發展的局面和困境?   澳門管理學院唐繼宗院長:目前全球還不知疫情何時結束,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所以認為政府為了紓緩經濟下行壓力及避免疫情引起的中長期負面影響,需做好細緻的政策預案,當疫情或再出現反覆即需適時推出
期刊
這些援助措施是否公平、合理?是否真正幫助到了本澳的中小企業以及失業人士、弱勢群體?未來如何改進和細化相關援助政策?   澳門管理學院唐繼宗院長:從公共政策的目的分析來看,第一輪和第二輪經濟援助措施是互為補充的,如自由職業、中小企業都包括在內。消費卡是較多流入了超市和餐飲,但兩輪經濟援助措施基本都覆蓋了大部分群體。弱勢群體屬於社會福利政策照顧,如失業、單親家庭等是由澳門社工局的相關社會福利措施照顧。
期刊
5月29日,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部分鄰近澳門的地區近日的新冠疫情出現反覆,澳門早前亦出現一宗感染新冠病毒印度變異株的病例,市民須做好防疫措施,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歐陽瑜指出,雖然現時歐美國家的疫情有所緩和,然而,在亞洲,特別是鄰近地區,例如臺灣地區和內地的疫情出現反覆,與澳門來往密切的內地城市,如廣州、佛山和深圳都成為中風險地區。此外,澳門早前也出現了一宗感染新冠病毒印度變異株的
期刊
澳門高等教育局在2020年12月發佈了《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勾勒出澳門高等教育未來10年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是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乃至澳門特區發展的一個重要規劃文件。筆者認爲,未來澳門在促進經濟適度多元、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祖國內地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角色和作用,凸顯澳門高等教育“完善自身”和“輻射灣區”的雙重使命。為實現澳門高等教育的雙重使命,必須尋求通過
期刊
新冠疫情令澳門居民就業和生活受到較大的影響。2020年政府先後推出兩輪“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的經濟援助措施,協助企業和員工渡過疫情難關,也使市場能夠保持一定的元氣和活力。踏入2021年,疫情仍在全球持續,澳門經濟仍是低迷,坊間有建議政府推出第三輪抗疫援助措施,拉動內需,提振本地經濟。疫情下,澳門經濟結構單一的弊端更加凸顯,也給澳門社會帶來深刻的反思,澳門究竟要如何擺脫困境,進行自救。  今期的
期刊
1、為應對新冠疫情對本澳經濟造成的巨大衝擊,澳門特區政府已先後推出了兩輪"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的經濟援助措施,這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澳門管理學院唐繼宗院長:政府為了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而出臺經濟扶持措施,這兩輪經濟措施不是刺激經濟增長,主要是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   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馮健富理事長:政府推出兩期消費卡救市,對疫情初期有幫助,是有成效的,但未能真正幫到企業渡過難關,個
期刊
為應對新冠疫情對本澳經濟造成的巨大衝擊,澳門特區政府已先後推出了兩輪“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的經濟援助措施,這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澳門管理學院唐繼宗院長:推出這兩輪經濟措施的政策背景是在去年疫情嚴峻,澳門近年經濟增長主要由旅遊服務出口帶動,當時在基本沒有訪澳旅客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包括旅遊行業從業人員遇到較大的經濟壓力,政府為了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而出臺經濟扶持措施,如推出消費券,以及對中
期刊
走進澳門社區,體驗電影場景  為推動和強化民間參與藝術發展,增加本澳舊區的旅遊文化元素,文化局自去年6月起推出“內港、氹仔文化深度遊·戲”活動,舉辦以來反應熱烈,現加推在內港及路氹一帶舉行“跟著電影遊內港路氹”活動,設有兩條電影場景路線共18場。   是次“跟著電影遊內港路氹”活動介紹了近50部,由50年代至今來澳取景,及近十年由本地電影創作者在澳門拍攝的電影,於不同場景與觀眾聊電影,包括於內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