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unken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普遍采取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差异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習自主性的发挥和鲜明个性的塑造。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在上初中信息技术实践课时,教师通常都是在讲解完操作要点后便开始进行巡场指导,学生自主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翻阅书本、互相交流,表现得都很积极。然而这种课堂状态维持不了多久,就出现了变化。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地反复练习直至熟悉操作为止,而有些学生则在完成任务以后,趁老师不注意进行各种小动作,如玩游戏、上网、聊天等,而且进行得很隐蔽,剩下的学生则动作缓慢,一些简单的操作都完成不了,直到下课都很难完成任务。个别学生因此产生消极应付的心理,也悄悄地进行着各种“小动作”。上述情况反映了一个必然的规律: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会产生“优良差”的分层现象。因此要求教师究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举措。笔者认为,实施分层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一、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个体差异
  1.家庭电脑配置不同导致的差异。通过对初一新生家庭电脑配备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有50%的学生接触过电脑并会用电脑进行文字输入和网络浏览、信息查找等,而这些学生的家庭几乎都拥有电脑,其中家里已装有宽带的占了80%。不难发现,相对于家庭中没有电脑的学生,他们已经赢在了起跑线。因此,家庭电脑的配备及宽带的普及情况是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分层”的主要原因。
  2.自控能力不同导致的差异。网络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包罗万象。游戏、音乐、网上聊天等一些极易分散注意力的信息资源包围着学生。有些学生本身基础就相对薄弱,自控能力又较差,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便迫不及待地偷偷进行各种“小动作”,从而错过了关键知识点的讲解,这无疑对后面的实践操作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消极影响。
  3.实践操作能力不同导致的差异。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平时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老师一点即通,甚至有时还能举一反三。然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则相对吃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指导。
  4.性格不同导致的差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大多是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生,他们勇于尝试,探索欲强;而有的学生面对电脑时则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机器,这类学生的性格基本都比较内敛。由此可见,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
  二、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对学生进行动态分组。通过调查之后,对学生的兴趣、知识接受能力以及电脑操作能力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少部分是对信息技术学科兴趣不大,接受能力欠缺的学困生;大部分是学习能力较强,能较好地完成任务的中等生;还有极少数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的“小专家”。
  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相邻的4~6人为一小组,每组中都要有上述三类学生,让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实践能力弱的一部分学生,发挥“小专家”的带头作用。通过这样的分组,既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又能巩固中等生的学习知识,还能拓宽“小专家”的学习视野。
  2.确定分层设计的教学任务。在分析学生层次的基础上,从知识讲解,到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任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教学任务的设计形式主要有三种:(1)基础任务:较为机械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听讲或参照课本的知识点完成;(2)进阶任务:强化巩固知识点,能做到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3)高级任务:强调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授课开始时,教师就应明确布置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完成的基础任务,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于学困生,教师在讲解时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同时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制,必要时可以单独“开小灶”;对于中等生,采用任务驱动、适时点拨的策略,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对于小专家类的电脑高手,在明确任务范围后,可以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并可以在全班点评他们的一些好创意,拓展其他学生的思维。
  综上可知,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的同时,面向全体,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一年多的分层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堂氛围更为积极、浓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动态分组的方法,锻炼了“小专家”的领导才能,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解决了中等生知识点串联过程中的“拦路虎”,保证了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特约编辑 安平)
其他文献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倡导自强、民主、文明、
[摘 要]引导和实践教学是新课标的重要主题,应该着眼于初级中学学情,探究实施有效导学的意义,根据教学实际,汇总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 新课标 实践 导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51  新课改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知识,培养其灵
2015年7月4日,上海正值梅雨季节,在不小的阵雨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一个可以容纳五六十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行的是纪念徐怀启先生诞辰110周年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生命在场的课堂应该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课堂经常出现生命不在场的现象,表现在生命主体缺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缺少体验分享。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可以通过接受性体验与创造性体验、期待性体验与追忆性体验等体验模式来回归教育本真。建构生命在场的体验式政治课堂,是为了不忘初心,让它成为诗意生活的驿站,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旅程的人文港湾。  [关键词]生命
[摘要]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互联网思维,能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提供一个很大的空间。作为施教者,应做好互联网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工作。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互联网思维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与互联网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微商等不再是空想,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离我们也越来越近,没有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化学难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提升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有效整合[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75信息技术是一种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讲道交流会西南片区会议于2015年6月25日至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主持开幕式并发表讲放。
[摘要]在高中数学中,数列知识最活跃,联系最广泛,是高考的重点与难点.而通项公式又是数列的灵魂.对利用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进行研究,可揭示这一内容的数学规律与本质.  [关键词]数列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60  历年高考对数列的考查都是以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为主,其中前n项和的求法又是由通项公式决定的,所以,通项公
由《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中国太阳能工程》、《供热制冷》杂志、厂家购网主办,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支持,《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杂志、一线
人生一大悲事,莫过于面对亲人的离去。美国时间2015年6月17日晚9点,死亡的阴云笼罩着美国的查尔斯顿上空。这一夜,是普天下所有基督徒为之心痛的时刻:一名21岁的白人青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