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生爱上音乐课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實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这样音乐课堂便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学生也会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
  高中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渐转向成人,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一、发挥教师艺术魅力,师生情感交融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学生的鼻子跑。学生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肯定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话语:“你学得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地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改变以唱为主的课堂教学,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当导演,把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生动的表现出来,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学生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
  四、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高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地向着教师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学生已有小学语文为基础,具备了造句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结束后还不能写出像样的作文。这不是我们的要求过高,而是我们教者没抓住学生作文的难点进 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是泛泛的次数作业,学生也草率了事,这样怎能提高?学生作文的难点,有技巧修养方面的,也有思想方面的,具体地说有三个方面:材料与中 心的关系,描写的运用,感受生活的能力,运用典型语言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前二者是驾驭材料与语言的能力,
摘要:高中教育将地理归纳于文科之中,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只需要背、记的学科,用学习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方法学习地理,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学好地理,必须弄清楚地理学科的特点。高中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支撑地理学科的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专门的学科知识。地理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区别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才能学好地理。  一
摘要:高中物理既是科学,也是文化,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传播物理文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当代工程技术的理论支柱。它不仅满载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蕴藏着具有重大教育价值的研究方法和人文哲理,具备了丰富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资源。物理教育本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活动,一方面保证了物理文化在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學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
摘要:这个题目的设想来自于电脑中的程序设计,人不能完成的事,一段程序可以迅速轻松的完成,为什么?因为它有着固定的严谨的分工明确的模块,这些模块是专门处理特定事情而编写的一小段程序代码。由这些模块组合起来的程序往往就能超出人所拥有的能力。这确实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那么,我想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模块教学是不是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则:“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即整体具有其组
摘要: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等,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