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认清当前高中物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不断加强改进教学成效是高中物理教师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的转变为视角,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物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41-01
我国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政策就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学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关系到国民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怎样推行物理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探索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物理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是当前物理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成功的物理教学改革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能否满足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任何有效性的学习都是从信心和兴趣出发而得来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而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果一味地追求教师进展和学生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在匆忙的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具体概念和定理的详细解答,那么最终的后果只能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对物理概念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和动力,学习物理课程的情趣低落,精神不振,物理学习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可想而知,不愿看到但必然出现的局面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同时产生对物理课程的厌恶,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模范作用,重视学生的自我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紧紧抓住教学目的,克服教学和学习困难,使物理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中,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针对于物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试验性,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从原来的灌输性教学逐渐向研究性教学改进,把物理教学活动营造成一种科学探索和智力开发活动。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和教师研究、探索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和发现的思维、精神和方法。养成科学发现和探索的应有素养,把枯燥的传统物理教学转变成一种兴趣和爱好促成的科学发现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中逐渐揭开物理科学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在客观现实的课堂环境中掌握科学发现的真髓。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室一切科学发现和探索的首要环节,也是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实验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仪器、仪表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制定实验步骤和试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实验环节,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在合理的实验机会设计中,选择适当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物理实验的合作交流,在不同学生主体间相互讨论的前提下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亲自查阅资料,主动寻求答案和真理。最后,教师要让学生之间充分谈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可错性,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结果的设计和寻求。
四、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可谓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接受能力。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阶段,怎样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应试性教育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知道,人类的认知需要一定的情景和途径,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养成自我探索发现的能力,形成独立进取的精神。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推行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客观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有效的实验途径。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主动研究、发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开放性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物理学科的特征和特性,而且还要详细地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途径,在此前提下,教师通过桥梁性作用,在客观的物理知识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情境中,使学生在最佳的情绪状况下主动探索科学奥秘和物理知识的真伪。在评判性学习和研究中感悟尝试发现和失败,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判中挖掘学习的潜能,激发学习的热忱,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好杰.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文化时报.2007.
[2]廖伯琴.谈物理教学中的“以惑为诱”新模式.教育评论.1995.
[3]杨兴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贯穿思维培养.时代教育.2007.
[4]卢秀玲邹丽华李洪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苹的尝试与反思.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5]王珍发郭继成.给学生一个多维的物理世界.内蒙古帅范大学学报.2007(10).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物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41-01
我国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政策就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学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关系到国民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怎样推行物理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探索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物理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是当前物理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成功的物理教学改革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能否满足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任何有效性的学习都是从信心和兴趣出发而得来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而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果一味地追求教师进展和学生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在匆忙的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具体概念和定理的详细解答,那么最终的后果只能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对物理概念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和动力,学习物理课程的情趣低落,精神不振,物理学习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可想而知,不愿看到但必然出现的局面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同时产生对物理课程的厌恶,产生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模范作用,重视学生的自我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紧紧抓住教学目的,克服教学和学习困难,使物理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中,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针对于物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试验性,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从原来的灌输性教学逐渐向研究性教学改进,把物理教学活动营造成一种科学探索和智力开发活动。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和教师研究、探索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和发现的思维、精神和方法。养成科学发现和探索的应有素养,把枯燥的传统物理教学转变成一种兴趣和爱好促成的科学发现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中逐渐揭开物理科学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在客观现实的课堂环境中掌握科学发现的真髓。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室一切科学发现和探索的首要环节,也是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实验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仪器、仪表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制定实验步骤和试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实验环节,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在合理的实验机会设计中,选择适当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物理实验的合作交流,在不同学生主体间相互讨论的前提下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亲自查阅资料,主动寻求答案和真理。最后,教师要让学生之间充分谈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可错性,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结果的设计和寻求。
四、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可谓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接受能力。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阶段,怎样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应试性教育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知道,人类的认知需要一定的情景和途径,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养成自我探索发现的能力,形成独立进取的精神。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推行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客观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有效的实验途径。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主动研究、发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开放性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物理学科的特征和特性,而且还要详细地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途径,在此前提下,教师通过桥梁性作用,在客观的物理知识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情境中,使学生在最佳的情绪状况下主动探索科学奥秘和物理知识的真伪。在评判性学习和研究中感悟尝试发现和失败,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判中挖掘学习的潜能,激发学习的热忱,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好杰.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文化时报.2007.
[2]廖伯琴.谈物理教学中的“以惑为诱”新模式.教育评论.1995.
[3]杨兴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贯穿思维培养.时代教育.2007.
[4]卢秀玲邹丽华李洪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苹的尝试与反思.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5]王珍发郭继成.给学生一个多维的物理世界.内蒙古帅范大学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