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语言运用的体会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语言的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现就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准确使用地理术语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地理术语是地理学科的专门用语,每个术语都有其严格规定的意义及一定的使用范围。例如“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二者虽仅一字之差,但前者是区时的概念,后者是地方时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学生就不会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至于误用和混用。再如,在指导学生读地图时,教师准确地使用如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概念,勿滥用上、下、左、右等词,学生就不会出现“北京位于广州上方”的误说。
  二、正确流畅地朗读地名有助学生的记忆
  区域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地名较多,特别是世界地理中部分外国地名冗长二拗口,学生往往视记忆地名为畏途,有时因读音不准确而写错字、别字,有时则说不出完整的地名。教好、学好地名是地理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注意把好语言关,正确地朗读地名,学生考卷的错别字明显减少了。在这方面,教师平时遇到读不准、无把握的字时,都要查字典或请问他人,防止了因差不多的读音代替而闹出笑话。其次,轻松、流畅地读出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听觉印象,便于学生的复述,减少了学生因教师读得结结巴巴而加重记忆的负担,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也易于记忆。
  三、运用语言指示读图可以支配学生注意力
  由于教学中使用的地图有挂图、板图、插图、地图册等类型,地图分散在每个学生手中,教师无法象挂图教学那样,用教鞭将学生需注意的内容指出来,这时,只有用语言来支配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从各种要素集中在地图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的内容,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因此,语言在这里起到了“指示器”的作用。
  四、运用语言的艺术感染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言的感情变化,语言的艺术修饰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在讲述有关内容时,不是机械地复述教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语调,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可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如讲“中国的疆域”时,用热情的语调介绍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2.地理课涉及到较多的自然现象,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事物,由于学生受生活空间的限制,对许多事物缺乏感情认识,一些教材内容中自然,人文景观的迷人风光,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如讲日本的富士山,指导学生看彩图并介绍“富士山呈圆锥形,山顶的积雪就像秀丽少女戴了一顶白色的草帽,缭绕的白云似一条白色的纱巾,更增添了富士山的妖媚。”但是寥寥数语,就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充分运用好课堂语言,平时多挖掘、积累,训练语言,地理课堂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有兴趣是理所当然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其中学校体育的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进日来,体育教育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阐述了体育教学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