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以及该疗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7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氧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临床常规治疗,氧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1.05%,低于高压氧治疗的94.74%,并且氧疗组患儿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之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液流变学,促进大脑恢复,减少患儿的后遗症,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大多数是因宫内窒息导致,儿科较为多见,缺氧缺血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治疗不当轻则影响患儿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重则致终身残疾[1]。患儿会出现意识模糊、脑水肿以及惊厥等多种由于窒息而导致的症状和体征。该病的发生对于患儿有很大的影响,故医者在积极地找寻更好的治疗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也更加了解到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高压氧治疗方法在脑卒中等多种脑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医者也开始将高压氧方法应用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当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于我院尚未但拟定开展高压氧舱治疗,为保证报道的时效性和对我院高压氧舱建設的指导意义,本次特以上级三甲医院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上级三甲医院收治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76例,对患儿情况进行判定,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其中轻度19例,中度43例,重度14。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氧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24例;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对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其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临床常规疗法,日常进行吸氧、保持酸碱平衡、降颅内压、抗脑水肿等对症治疗措施,稳定患儿病情并且达到缓解患儿病情的效果;氧疗组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患儿治疗前需对高压氧舱进行彻底消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氧气充足,高压氧舱内温度控制在20~26℃。每日一次进行高压氧治疗,患儿行右侧躺卧,在舱门关闭后,15分钟内舱内压力增加到0.1~0.15MPa,维持20分钟后,在15分钟内降压至正常压力值,机器运行结束后,将患儿送回病房。一周为一个疗程,共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治疗效果:显效:治疗5d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疗10d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治疗两个疗程后,患儿情况并未有好转甚至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试验中,应用SPSS18.0软件对观察数据前后结果进行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则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
  如表1所示,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1.05%,而高压氧治疗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4.74%,数据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血液流变学分析
  对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数值有所减少,氧疗组的患儿在接受了高压氧治疗后,其各项指标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说明高压氧疗法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存在差异(P<0.05)。
  3讨论
  高压氧治疗目前被常用于脑卒中、脑瘫等疾病的治疗当中,现今已开始研究将该类疗法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当中,是儿科治疗该病的一个重要进展。高压氧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氧气迅速溶解于血浆中,当血氧达到正常水平,则可以使血氧弥散能力增强,供氧水平提高,即可以改善代谢,并且帮助脑的修复,减轻脑水肿情况,降低颅内压。该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脑,纠正脑缺氧,减少脑缺氧对于新生儿的影响,避免缺氧缺血情况导致的新生儿脑病后遗症,在应用该方法的同时,也需要用氧量的控制,防止如氧中毒等一类不良反应的而发生。目前为止,此类方法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本次观察试验当中采用了保守的高压氧治疗方法,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治疗效果明显,且对于患儿的预后也同样有着良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病情并且能够有效地治疗患儿,减少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遗症,值得推广在临床。
  参考文献
  [1]李梅英.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对预后影响[J].河北医学,2013,35(24):3756-3757
  [2]梁晓娜.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82-8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酶 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科就诊的126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患者,依据数字随机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药物:硝酸异山梨醇酯片10mg,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潘生汀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所接收治疗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90例患者均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通络益肾汤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洛汀新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 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以便指定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黄石市中医院(传染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室2014年-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手足口病例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小于3岁),全年中高发的月份是--(4-6月份),手足口病大部分为轻症病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管理的影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过去一年中,其中观察组中的32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对照组中的32例透析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导管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 探究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方法 选取100例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2014年1月-2015年1月),随机将这100例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危重症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探讨油菜籽垫在预防老年压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5年6月以来收治的63例压疮评估Braden评分小于12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给予压疮气垫床)和观察组(32例,给予油菜籽垫),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6.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研究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之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几率,寻求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从而为预防骨科手术感染提供参考资料,为治疗骨科手术感染提供临床实践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210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研究这些患者在骨科手术治疗之后的情况,分析患者资料,其次统计手术之后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入住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手术的病人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把他们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两组病人分别行常规开胸术与胸部小切口术。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而观察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病人小,两者之间的存在显著差异( P<0.05)。此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