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谱成像和组学分析的环境毒理研究

来源 :化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体多器官的空间异质性导致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毒性分子机制错综复杂.基于传统化学和生物分析的环境毒理学研究,通常将研究对象看作“均一”整体,无法从空间上准确定位污染物及其代谢.以质谱成像和组学分析为基础的技术,同时对污染物、污染物代谢活化途径及其诱导的生物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和空间分析,从而确定污染物迁移、生物学效应及其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分析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质谱成像和组学研究策略和特征,介绍了本课题组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简单展望了单细胞质谱成像、微流控芯片-质谱成像联合策略等先进技术在环境毒理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其他文献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倡导一种课程共进文化,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新《数学
生活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元素,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从而促
期刊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科书(2019年版)“实验”和“实验活动”栏目的实验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Herron修正的“实验活动探究层次分类法”(LOLA)和笔者提出的“学生实验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根本在于树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
教材分析是连接教材和课程的桥梁,基于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比较分析了2004年版和2019年版高中《化学1(必修)》教材的特点.通过运用“三序结合”原则,从静态视角对比
笔者参加国内名师的数学教学研讨会议后,深入研究名师提供的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并尝试寻找单元教学法的主要实施途径,以解决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文章就从教材内容入手,研
随着近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高中数学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优化.微课是近年来高中数学课堂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的出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
1 新旧教材中氯元素知识点的编排与呈现方式rn对2版教材中氯元素知识点的编排与呈现方式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比较,相同点是新旧教材对氯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编排基本一致,也都体
期刊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将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过程,从课程体系、教学环节、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以科研训练为主
对标题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系统研究,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间苯二酚为原料,甲磺酸为缩合剂,乙酸酐为酰化剂、九水硫化钠为还原剂,经缩合、乙酰化、还原制得5-氨基荧光素,再在二硫化碳-三乙胺-铁盐体系下经异硫氰酸化制得。目标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MS及IR表征,并测试了其荧光性能。与文献报道醇碱皂化再还原路线相比,采用“一锅法”合成5-氨基荧光素减少分离纯化合成步骤与设备数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