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国共争夺知识分子的搏斗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19871120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翻阅旧报刊,追寻已失去的历史。近读1948年12月3日《益世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南大决定不搬家”,引起我对国共两党争夺知识分子的回忆。那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不亚于一场军事战争。
  1948年冬,正是国共两党进行决战时期,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平津战役也开始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和华北解放军杨得志、杨成武两个兵团联合,包围平津。国民党仍在宣传“城防巩固”,普通老百姓对战事实际情况知之甚少。但物资供应已极度紧张,引发社会动荡。有钱的少数富豪已举家南迁。
  物价狂涨,如脱缰之马,粮食缺乏成为最大的经济危机。以1948年8月19日发行的金圆券计算,12月5日,白玉米每斤1.30~1.33元,小站米每斤2.55元,兵船粉每袋155元。到月底玉米面每斤8元,小站米每斤11元,兵船粉每袋540元(见《益世报》1948年12月5日、1949年1月3日)。粮食供应紧张,物价的波动,造成人心惶惶。还在1948年10月29日,南开大学学生会召开了一次师生员工座谈会,我当时是历史系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这次会,听到一些教师为生活所迫,表达了对当局的强烈不满,现录之于下:
  一位讲师讲,现在大小孩子们到街上去挤配额,先生每天都愁眉不展。一位讲师讲的收入过去将薪水二分之一寄给家里能生活,现在寄回去三分之一,他自己每天吃白薯只能生活一个礼拜,他发愁怎样活下去。一位年轻的讲师说:我们士大夫阶级的人们为保持一点面子,不会把自己的窘状说出来,这是不对的。①
  这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情况。一般市民的困境可想而知。社会各个阶级对国民党的统治由不满走向怨恨。
  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和物价高涨是同步进行的。南京政权的崩溃已在眼前,有谁还愿追随它呢?
  一个政权的生存,知识分子是不可或缺的。南京政府已觉察到平津难以坚守,幻想隔江而治,守住长江以南的大片江山。于是策划将平津高等著名国立院校迁到南京等地,一幕幕知识分子争夺战展开了。
  根据资料,南京政府最先派出教育部督学主任黄曾樾北上,敦促各校南迁。各校怎么办?都处于十字路口。黄氏煞费苦心,马不停蹄邀人谈话。寻求支持。但各校一边倒,都采取不南迁的方针。对此,媒体报道:
  奉命北来主持迁校之教育部督学黄曾樾氏,连日与平津院校长交换意见,以各院校都不主张南迁。黄氏已无留平之必要,决定四日返京复命。②
  实际状况是北平主张不南迁的有北大、清华、师大、美专。天津北洋、南开亦无南迁之意。在平之东北四院校的东大不迁,沈医、长大无一致意见。长白师院决定迁湘省,其他各学术机构如北平研究院、国立图书馆等单位以仪器图书太多,无法迁移。“故教育部督学黄曾樾此行,可谓徒劳而无功”③。面对现实,黄氏很失望,未能完成使命,这是他未曾料到的,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的灰心丧气是很自然的。
  南京政府并不甘心,继又派出高一级的人物陈雪屏游说(陈为国民党青年部部长,北京大学训导长),同样遭到冷遇,各院校始终不改初衷。
  南京政府无可奈何,最后一招是由原北大校长傅斯年开出少数精英学者名单,派出飞机接运南下,请北京大学郑天挺秘书长协助办理。时解放军已占领南苑机场,北上飞机仓皇降落于东单临时修建的机场。据当时北大历史系学生、晋热察城工部平津工委负责人岳麟章讲,愿南去者寥寥无几。北大图书馆馆长毛子水带着郦道元的《水经注》,登上了这末班航班南去了。
  以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为例,我们看看三校领导决定不南迁的证词。
  先说北大。胡适接到朱家骅来函后,和秘书长郑天挺及部分教授商议,郑提出不能南迁的理由有四:
  一,当时通货膨胀,物价一日数变,即使领到搬运费也不敷用;二,运输工具缺乏;三,无适当地方及校舍;四,抗日战争时期南迁,图书仪器损失很大。
  清华、南开亦有实例。前北大校长,时任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的蒋梦麟讲:“我们是办学的,谁来我们都是办学,共产党来了,我们也是办学,北大还是北大。”①郑老所说的理由是客观事实,不是借口,他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在关键时刻能作出正确的抉择。蒋梦麟已离开北大岗位,以超越意识形态的立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这种不主张南迁的态度,反映了知识界普遍的心理。郑作为北大的掌门人,以极大的精力,稳定学校的秩序,使一切都正常进行。时逢北大校庆50周年,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学术展览和学术演讲,如请陈垣讲“乱世学术”,安排陈寅恪、冯友兰作学术报告,工理农医四学院开放了研究室和实验室及古兵器展览,放映电影及幻灯片等②。北大学生会对郑老的功劳是肯定的,特别对他敬献了“北大舵手”的锦旗。这一光荣称号郑老是当之无愧的。1952年郑老调到南开任教,与我谈及此事,庆幸愉悦,谦虚之余,也不无喜形于色。
  清华大学于1948年12月2日,召开了有90多人参加的教授会,专门讨论生计和应变问题,会议从下午四时开始,一直开到晚上10点多钟。会后梅贻琦对记者讲:“迁校问题曾交换意见,但以迁校问题太多,决定暂不迁移。”③这说明,经过广泛充分的民主讨论,拒绝南迁。“教授会的决定,在学校里受到极大的欢迎。时逢校长梅贻琦60华诞,全体学生于30日举行钻石庆典,除音乐歌舞外,晚间还有盛大聚餐,并组成筹备委员会,以迎接新年之到来,计划于元旦日向老师拜年”④。清华园中,一切照常运行,这样的活动内容,使清华园充满生气。清华园师生从历史发展寻找现实问题,获得了答案。他们愉快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在天津,南开大学教授会、学生会分别召开会议,决定不迁移,并经11日下午召开的校务会议正式通过。12月12日,南、北、东三院学生还召开了宿舍室长会议,讨论应变问题,为保护图书和仪器不受损失,与教授所组成的应变机构联络,也成立应变机构。
  根据12月14日《大公报》记载,南开大学所组成的特种校务委员会,推举孙克庄、吴大任、肖采瑜、滕维藻等7人为委员,处理当前的校务。13日晚,经800多名同学签名,定14日停课一天,以便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讨论应变问题。讲助会13日晚亦曾集会,讨论同一问题。15日校方公布停课四天,学生可以自由离校。惟根据《益世报》12月5日信息:   南开大学学生已经决定不搬家,不过家在南方的同学,确实有一部分离开了。已经向注册课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的同学有104人。据说不辞而别的人为数也不少。英籍教授斯赛凯告诉同学从下礼拜起便不再上课了,即日去北平,可能和英侨一起,离开华北。
  这两则不同时间的报道,都是有根据的。实际上南京政府10月底就有密令让南开南迁。学生会是首先发难的。据我记忆,我们曾签名,反对南迁。离校的人去向不一,不少讲师、党员及学生于11月底12月初去了解放区。这应该是不辞而别的人。有的教师如教近代史的程绥楚去了马来西亚。精通英文、法文的原西南联大人类学专家黎国彬已离校到了上海黄浦滩,准备登船他去。思想斗争很激烈,他想离开了祖国就成了流浪者,他又返回天津(这是天津解放后黎先生和我谈心时讲的)。像元史专家杨志玖得到他的老师傅斯年劝他南下的信,他考虑再三,决定不动。经济学院教授袁贤能决定不南迁,他是浙江人,说他的家乡也不安静,最安全的还是留在学校里。并诙谐地说:“我们东院就最保险,三四层的楼是经得起轰炸的,学校里存的老玉米有一万多斤,可以吃个时间,必要时组织纠察队来防卫自己。”他还打比方地说,津沽大学是天主教大学办的就不迁移,洋和尚也不撤退⑤,来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南大财经学院院长鲍觉民向报界表示:“不拟离津,并谓南大负责人中迄今尚无人愿意南行。”①那时全校学生1240人,离校的不到十分之一。
  南开共有文、理、工、财经四个学院,12月12日,北院师生均集中于甘肃路东院财经学院地址。13日南院仪器、图书及发电机也搬运到东院。全校师生2000多人席地聚居,我住在大礼堂外的走廊中。国民党军队已进驻八里台和六里台。
  这个临时形成的大集体,一切都统一行动。校门封锁起来。选拔身体强壮的同学组成纠察队,维持校园秩序。操办伙食的郭钟毓、李竞能等非常卖力,还到廊坊采购粮食。
  天津国民党警备区司令要在财经学院制高点上设立炮位,全校45位教授联名,呼吁请当局维护文化经济事业。其中讲到:“而此次战争,学校驻兵或改为堡垒,他方自必作为射击目标,学校工厂,一遇此厄,何能幸免?”②由于全校师生坚决抵抗和反对,使当局设计的计划未能实现。
  在这种特殊时期,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恐慌和不安。读书、唱革命歌曲、诗朗诵会、壁报、圣诞节晚会等充满校园,同学组成的安委会,每日数次发表天津周边战事及校内新闻,还出过快报报道校长何廉日前已赴广州。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那天,校园内还张贴了壁报,欢呼这一胜利。
  护校和不南迁,压倒了一切。这样的生活环境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之中。三校校长胡适、梅贻琦、何廉先后离职而去,而三校仍在原地未动。
  各校决定不南迁,从表面上看,搬迁困难重,进行不易,或者如蒋梦麟所讲,大势已定,应听其自然,而其背后实有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推动各校选择正确的道路。
  中共中央华北局在沧州泊镇设立城工部,挂牌为华北建设公司。城工部正副主任为刘仁、杨英。他们对平津地下党组织不断发出指示,要求团结周围群众,宣传党的城市政策,调动一切力量,采取一切可能和有效的步骤和方法,保护城市的一切建设,并具体提出护场护校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的,举办地下党员训练班,暑假培训班,南开许多党员和进步同学都经过封锁线到泊镇受训后,返回学校开展工作。天津学委会曾多次研究反南迁的斗争,加强宣传,使广大师生认识形势,安心留在天津。
  这里,我想以一个侧面,举例来说明地下党是怎样开展争夺知识分子的。
  原各系统的党组织此时都统一于华北局领导。北大历史系学生岳麟章负责成立地下刊物编辑部,陈超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长,党委书记)等5人印刷出版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政策,分别赠送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协和医院院长李宗恩、辅仁大学校长陈垣、美专校长徐悲鸿、北大教授贺麟等。还把《将革命进行到底》作为传单在街上散发。一些党组织成员如岳麟章等集体拜访了胡适,请其选择正确方向,胡说:“我留下来干什么,我不能留下,我的朋友都在南京。”拜访北大图书馆馆长毛子水,毛很顽固,听不进劝告,还说:“你们不好好学习,搞什么学运。”这两人不能正视现实,离开了。北大秘书长郑天挺不但自己留下,还劝3自己的信任,像毛子水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天津地下党组织以各种形式宣传党的城市政策。南开大学是天津学运的中心,是向解放区输送干部的中转点。在华北局领导下的工委和学委指导下,南大党组织领导者沙小泉、刘焱和校领导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党员扎根于群众之中,如胡国定和校副教务长吴大任亲密无间,在反南迁运动中旗帜鲜明,为师生所称赞。
  争夺知识分子的斗争中,广大知识界和南京国民党渐行渐远,国民党败北了,共产党胜利了,这是必然的趋势。正如彭真1948年7月16日所讲:“蒋介石的政治、经济、军事各种危机更日益深刻,好像一个病人,从头到脚都已溃烂,在此情况下,城市人心向我,拥护我们的人日益增多,我们的城市工作比以前好做了。”③那个时代是充满变化的时代,人心思变,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恶劣环境中,人们看到了曙光。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了,月底,北平也解放了,中国的近代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简介】魏宏运,男,陕西长安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华北农村、抗日根据地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与铁路的关系非常密切,铁路的修建使铁路沿线的城市特别是一些主要铁路枢纽,逐渐脱离了传统交通如水路、海路的制约,促进了这些城市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城市空间的扩展。特别是因铁路之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一些城市如唐山、济南、郑州等城市的人口规模有了较大增长,这不但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形
[摘要]训政初期,南京国民政府为应对天灾,维持民食的合理流通,成立了隶属于中政会的民食委员会,作为中央层面的民食调控机构。民食委员会的事务属于行政院所属之各部会。在行政院权力加强期间,为厘清事权,提高民食调控效率,该委员会被解散,其事务由行政院相关各部掌理。1931年底的政制改革后,民食调控范围与管理方式有所转变,但民食调控机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反权力”,影响调控效果。  [关键词]行政院,粮食流
两个南北朝所造成的南、北方隔离与差异,直接影响到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恰恰是在唐宋变革前后,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呈现南、北复合状态而非单一。这是深入探究考察中近古历史时应该予以格外注意的。第一个南北朝、隋及唐前期的历史是循着“南朝”、“北朝”两条并行的线索来发展演化的。隋及唐前期基本实行的是“北朝”制度,而后又在统一国度内实施了“南朝”线索与“北朝”线索的整合。到中唐以后整合完毕,国家整体上向“南朝化”
[摘 要]演祝允明在为唐寅撰写墓志时,出于避讳逝者生前曾备用于宁藩的事实,将他在正德九年的庐山之游并入弘治十四年至十五年的游程中进行叙述。此外,唐寅首次亲赴仙游九鲤湖祈梦的时间为会试案之后的可能性大于一般认为的乡试之前,后一种看法之所以长期受到肯定,与祝允明在《梦墨亭记》中为相关文句编排的位序有关,实际很可能是并非源自实情的有意设计。唐寅南游史事实况与记载之间的张力,是明人传记文本生成机制复杂性的
虚拟现实终于在2016年走进现实,就像新生事物的诞生一样,伴随着机遇和挑战。  多年以来,虚拟现实(VR)似乎一直在挑逗着人们,让人期待有加,甚至发起各种众筹活动。2016年,VR终于走进现实,它的存在甚至扰动了整个PC行业,让整个行业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尽管面市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虚拟现实却催生了一批全新的计算机,而且深度整合到Windows中,还使得显卡价格大幅跳水。  虽然在细节上还值得推敲
《历史教學(中学版)》10期目录摘要
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国”思潮再次勃兴,并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之际,“科学不能救国”的声音出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西文化论争中,科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二是在政治革命实践如火如荼影响下,政治革命再次取代
包括SD-WAN、邊缘和5G技术在内的网络趋势是企业IT高管和管理层所关注的几大计划,他们希望为未来制定高效且万无一失的企业通信战略。  据《Network World》发布的《2020年网络现状》报告显示,这些趋势以及网络安全、服务器整合和广域网优化之类的其他趋势被视为是促进未来投入的几个主要的IT驱动因素。  调查对象是268名IT主管和管理人员,他们主要负责本企业的网络工作,调查目的是旨在搞
[摘 要] 近代中国是已消逝的既往,如何看待这段历史,见仁见智,革命者从中看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伤害。几十年过去了,革命者变成了执政者,建设、发展成为国家进步的首要问题,由此回望近代中国走过的路,我们很容易发现外国资本和中国资产阶级,并不是过去所批判的那样邪恶。外国资本为中国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他们只是拿走了,或者说多拿了他们应得到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至于中国资产阶级,他们
你知道2020年企业必须改变什么吗?  你会专注于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吗?当然,这是关键的起点,尤其是对于越来越多的、希望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和提供数字驱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言。也许你的企业已经经历过数字化颠覆,失去了市场份额,意识到来自新的初创公司的竞争威胁,意识到必须重振客户体验。  如果不是这样,也许你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想方设法成为数据驱动型的企业。你的领导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是不是采用了由无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