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新高考全国卷地理卷选择题命中率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全国卷一二三卷选择题命中率较低,学生很容易失误。掌握好的解题方法与解题策略,可以提升学生做题信心与分值。全国卷地理卷选择题最大特点是考评学生运用地理逻辑思维解题;全国卷选择题第二大特色是要求学生根据地图文字及图表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答案,而不是根据背诵的高考考点直接得出答案;选择题还有一大特色——要求学生咬文嚼字,注重题干与材料中的关键词,最终获取正确答案;全国卷专家常常抓住学生用定式思维解选择题,专家往往从打破定式思维角度考评学生,让学生在高考考场中失误。师生们抓住高考地理卷选择题的命题特点,有效提高选择题的命中率。
  关键词:运用地理逻辑思维解题;利用图文表信息解地理选择题;咬文嚼字与狠抓地理关键词破题;打破地理定式思维解题;高效提升选择题命中率
  分析最近三年的高考地理卷一、二、三卷,我们发现学生无论是地理平均分还是地理选择题分值都比较低,虽然新高考地理卷试题难度加大,但是学生成绩不应该这么低,尤其是选择题分值太低。提高学生地理选择题命中率是每位高三学生的迫切愿望。掌握好的解题方法与解题策略是关键。学生要获取选择题高分值,就必修把握全国卷命题特点。
  通过我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我发现新高考地理卷选择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考评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学生只要具备学科逻辑思维,就容易深层次推理,判读,归纳与演绎,最终找到选择题的真确答案。我们以2016年全国一卷选择题第10,11题为例分析: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从题干中地理信息发现:土壤有机磷的含量与水分成正相关,与气温与流水侵蚀成负相关,我们通过地图与文字材料综合判读第10题磷高累加区是水分较多气温低,流水侵蚀量小的一个区域,且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川西高山东坡。高山草甸带容易形成,冰雪带气温低但是,流水侵蚀量较多,山地针阔混交林虽然流水侵蚀量较小,但是气温相对高山草甸要高得多,而且常绿阔叶林是高温且位于山麓。该地理题具有严密逻辑推理;但是第11题地理逻辑性也很强,2000——3000千米磷含量较低是一个气温较高,土壤水分含量低且地表侵蚀小的自然环境。就该地理选择题,我们可以论证出高考选择题逻辑强,且要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归纳、演绎、判读与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只有运用地理逻辑解地理选择题,答案才是舒心的、放心的,答案命中率可以提升。
  全国卷地理卷第二大特点就是运用现有的地理材料,针对已有的图文表信息破解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学生不是单一的背诵高考考点与教材内容获取答案。具有就题论题的特色。其实我们研究发现高考地理选择题很多地理题的答案就在图文表材料之中,而高考考点只不过是作为解选择题的论点、论据而已,我们运用选择题的图文材料解读出高考基本考点,然后学生只要运用高考考点,并且结合图文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学生才能获取正确答案。全国卷地理选择题这些题型随处可见。但是学生一贯做法是,背诵高考考点,生搬硬套,往往在选择题里丢分。就2017年全国二卷选择题第一题为案例: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关于这一道题,如果我们的学生按照高考考点,秦岭淮河一线有十大地理意义。至少学生认为有南方与北方分界线,学生依照这种思维,学生背诵考点得答案,容易错选D答案,但是根据图文材料江苏省境内,在洪泽湖以东,淮河自洪泽湖向南流进入长江,可以发现淮河没有向东流入黄海。由此可见,D答案地理差异显著明显有误而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是正确的。学生只要知晓全国卷地理选择题答案一般是图文材料中获取,学生就可以提高选择题的命中率。
  全国卷地理专家组命高考题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要求学生咬文嚼字。他们抓住学生在高考场中高度紧张,而且学生在做文综卷时候一直赶时间的特点,学生没有很好对材料与题干进行咬文嚼字。学生就容易错误的判断高考考点,导致学生错选。这种地理选择题每年高考都有一、两道。最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二卷選择题第6题与第9题。还有很突出的是2016年全国一卷选择题第7题与2017年全国一卷第7题。我们以2017年全国二卷选择题第9题为例: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此题要求学生能够从咬文嚼字的角度破解答案,材料信息重点解释冲积扇的概念与此冲积扇的特点。但是题干中问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原因,此题干关键词是连片。这道题很多学生错选A。是因为学生只是重视冲积扇的概念解读,而忽视关键词连片布局。所以C答案才是正确答案,冲积扇集中连片是因为河流沟壑众多,河流沉积量比较大,并且导致冲积扇数量多。
  专家组命新高考全国卷地理选择题时,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打破常规。他们抓住学生常常运用地理定式思维解选择题的特点,命题具有反定式思维的特色。学生在高考中思维定势来做题,往往容易错误。我们顺手拈来2017年全国二卷选择题第6题为案例。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此小题是2017年11个选择题中是失分率最高的一个。很多学生用定式思维解题,高二区域地理教材中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埃及人提供丰富的淤泥与充足的淡水。所以学生往往选择A或者B,学生忽视题干信息刀耕火种之前直接耕种。正确答案只能是D。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全国卷命题专家,常常抓住学生的弱点,超出学生的遇见,命出高质量的选择题。师生只有科学研究高考选择题,学生把握好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学生在高考场中做地理选择题才能从容自若,提升选择题的命中率。
  参考文献:
  [1]2015年——2017年全国卷文综地理卷。
  [2]2016年——2017年全国卷地理卷考试大纲。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1~2年级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新课改并没有忽视口算。那为何学生的口算能力会下降?  关键词:口算能力;口算价值;训练形式;练习实效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学年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每个年级100道口算题,时间是5分钟。可近年来,老师们对学生口算能力的担心也越来越大,为什么现在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在下降,口算的速度在下
期刊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的中考中,古诗词赏析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也在逐年加大,题型难度也在逐渐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学生古诗词赏析的能力,是指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形式、风格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古诗词的赏析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生;加强能力;
期刊
摘要: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而又涉及面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地球村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教育也开始面临新的考验。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奠基教育,是对未来最有影响的教育,也是最难实施的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改革;思考  1、进行小
期刊
摘要: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在学习中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因而本文主要就探讨在当前的幼儿养成教育中如何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以期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满足当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习惯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到,幼儿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其中,幼儿教育包含对幼儿的养成教育,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育的观 念和思想定然会牵动教学管理思想的改变,教学改革应该用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关于教学管理的不足之处 ,也提醒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 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管理;不足;创新意识和策略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也要进行不断地改革来进步。我国当前也已经开始了第八次的基础教育改革。
期刊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它使枯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更加生动形象和有立体感。故事教学作为真实性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化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 如何才能使化学课堂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故事+实验”教学是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故事;实验;化学;案例  孩子们对实验百做不厌,对故事也百听不厌,在课堂上做实验,讲故事,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时而当观众,时而当主角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运用生活化方法,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是重要。教师身上肩负着伟大的教书育人使命,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课改成效,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去探究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打击了学生的自学信心,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也不断更新,为多媒体教学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和欢迎。但是,先进的教育设施,就一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吗?  一、多媒体运用应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用多媒体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以下是两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同一内容产生不同的效果。 
期刊
摘要:让幼儿在水粉活动中产生对色彩的浓厚兴趣,重视活动室壁画设置的色彩效果,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水粉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一些色彩的技能技巧,提高幼儿的色彩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引导幼儿在美术欣赏中提高色彩能力。  关键词:色彩能力;审美情感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
期刊
摘要:科学课堂教学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对话行为的变革是重要因素。基于对话学习的科学课堂导学环节,可以从三维度设置导学策略:“巧设体验式情境,诱导学生探究自然”、“巧用反思性文本,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巧立游戏化评价,激励学生沟通学伴”。  关键词:科学;对话学习;导学策略  一、引言  新的课程观急切需要科学课堂教学的聚集点从“教”的中心转向“学”的中心。这种课堂聚焦点的转移涉及教学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