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利器安在?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对于腐败案件一般采取低调处理的态度,注意“消除负面影响”,于是乎,媒体集体失语,越是重大的案件,群众就越难以知道内情。
  正如贵刊10月(上)《襄樊腐败窝案终局》一文中提到的,法院对孙楚寅案只提供了一份语焉不详的通稿,这其实涉及反腐与公众参与关系的问题。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方式带来的却是相反的效果,一方面社会上谣言四起,一些群众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另一方面公众丧失参与反腐工作的热情和途径,使相关的调查取证等工作遇到障碍。
  中国政府在2003年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明确指出,根除腐败“应当有公共部门以外的个人与团体的支持和参与,例如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这方面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职能反腐部门一般在案发后才会介入,缺乏预防性手段;而人手、资金、装备上的限制更使其捉襟见肘,放不开手脚,而公众虽是业余参与,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群众的参与却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公众不仅可以在查弊堵漏、举报反贪等方面起重大作用,还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震慑、遏制住相当部分的腐化“边缘人士”。真正发动起来的公众,与职能反腐败部门所起的作用可谓对等且互动,唯有二者的相互协调运作,才有可能根本遏制贪污腐败现象。
  公约对如何促进社会参与反腐工作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一)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并促进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二)确保公众有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三)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和公共教育方案;(四)尊重、促进和保护有关腐败信息的查找、接受、公布和传播的自由。
  可以说,法律赋予了中国公民在反腐败领域相当广泛的权利,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齐备。而正如某学者所言,百年之后如果仅按法律条文检索国人拥有的各项权利,会发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公民享有权利最广泛的国家之一;要想卓有成效地推进反腐工作,自然就要有利器在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要想利器在手,先要利器在册,这点我们做得已经不错了。
  
  和解的壁垒与希望
  
  深圳的物业管理,除了“第一个实施物业管理、第一个颁布物业管理法规、第一个进行招投标”等历史记录之外,这个曾经的中国物业管理“圣地”越来越乏善可陈,甚至是在退化。业主、房地产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三者之间的利益纠葛与权利纷争一直就没有停息过。作为一名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笔者认为尽管在“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下,各方散发的信息已具有积极意义,但就实质而言,不过是脚迈出了热情的一小步,手却更冰冷地藏在背后:物业管理与前述三方对物业管理理解之隔阂所形成的壁垒非短时间可以冰释。
  房地产开发商们借改革开放之利在中国享受着突飞猛进的黄金盛宴,在短时间内将自己膨胀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巨头行业-相对巨人般的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的力量实在太过于微不足道,二者有着极大的不对称性。在房地产开发商看来,物业管理不过是他们的附庸,甚至是在享受开发商的施舍。这种极不对称的现实致使物业管理虽有“和解”的心态,却没有“和解”的条件。
  业主与开发商的利益纠纷明显大于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利益分歧,因而引起冲突的可能性也要大得多。只是开发商往往躲在背后,物业管理公司不得不成为替罪之羊而已,这非物业管理公司之本愿,却也是现有房地产体制之下一个不可改变的残酷现实。
  面对媒体的批判,深圳物管业选择了令人费解的沉默。沉默一点点摧毁着物业管理人的信心和行业自豪感、公众对物管业仅有的认同将消失殆尽,当物业管理人自己都无法找到一个可以作为职业的支撑点,都无法挽其于夕阳西下之时,你还能指望谁未救赎你!(廖小斌)
  
  搭建信息对称的平台
  
  《地产“七寸”》是我在地铁里一口气读完的、这暗合了自己一次看房的经历-那处地产周围环境和公共设施都不错,但问起房子面积,售楼先生却含糊地说了个大致数字,能不能具体点?他说这要等房子盖好后,有关部门测量后才能告知-这陡然增加了自己的怀疑,想起不断见诸报端的业主维权之艰难,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想,和自己怀有类似心态的人肯定很多,不会再轻易相信开发商的诺言-他们拿着业主的血汗钱开发,却没有给业主一个完美的答案,在许诺和现实之间,往往难以有一个信息对称的平街。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把钱交上,也就把牛鼻子乖乖地给了别人,让别人来牵。
  在中国地产业,问题不在于市场,而在于制度。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还胶合在一起的时候,需要粉碎的定制度-央行此次把中国地产业的病根定在预售制度,显示了其在市场改革中的魄力。
  这组文章让人感到杂志直击问题咽喉的锐气,杂志立足的根本是其本身的新闻理念,敏锐而又事关大局的新闻发现,和亲切朴实而又富戏剧化的新闻再现,同为杂志之双翼,希望、南风窗》能为读者开出一列列全新的信息火车:让事实露出水面,让思想昭示人间。
  (齐元勋)
其他文献
颁奖辞:  绿色和平2005年在中国的工作可以用4个关键词来概括:调查、揭露、建言、倡导;所涉及的领域有4个:气候变化及可再生能源、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农业、有毒物污染防治\原始森林保护。其严谨、科学而富于策略的工作方式使绿色和平成为国内环保组织可资借鉴的范例。    绿色和平这样介绍自己:我们所提倡的是对中国环境问题采取开明和公开的讨论。以高调、非暴力直接行动来引起及提升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在媒体
期刊
颁奖辞:  SACOM通过针对迪士尼的专项调查,揭示跨国公司在授权商品制造上低成本运作的秘密,督促跨国公司通过提高产品订单价格、建立以工人民主参与为本的监察机制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2005年8月18日,在距离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不足一个月的时候,一个名为“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的民间组织,经过半年间对东莞、深圳几家迪士尼下游工厂的调查,发布了一份两万字的报告:《找回米奇的良心》。  
期刊
颁奖辞:  40多年来,北京医疗队经历了几代医务工作者的前赴后继,始终坚持在河南省林州农村开展医疗工作,许多著名专家都在这里工作过,免费为群众诊病、治病,使这里成为全国防治食管癌的基地。    1966年,新中国第一家肿瘤医院,也是当时全国癌症防治水平最高的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即日坛医院,1964年又建立了肿瘤研究所),向河南省林县农村(以林县为中心,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的环太行山地区
期刊
颁奖辞:  作为一家营利性金融机构,IFC将消除投资项目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消极影响作为投资的必要条件,并将这一原则在同行业中树立为标杆。它确立的企业社会标准\环境标准等,成为这一领域选择投资企业的底线,那些财务指标好,但没有通过第三方社会审计、环境审计的企业,一样被他们拒之门外。IFC以及它的伙伴们比如德国DEG在2005年的表现,令以利益回报为不二法门的金融投资界的表情挂上了好看的绿色。    
期刊
颁奖辞: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出版的意义远大于书本身,它代表了未来东亚地区合作交流的姿态,树立了解决国家间历史分歧的一个范例,即通过讨论的方式求得共同认识。    在日本挑起的亚洲太平洋战争结束60周年之际,一本由中日韩三国学者、教师和市民合力编写的三国近现代史共同读本在三国同时出版了。该书的中文名称为《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以下简称《东亚史》),中方编者的合称为共同历史读本编写委员会,后者也
期刊
颁奖辞:  2005年7月、福州市物价局在全国率先公布了该市商品学兼优房的社会平均成本清单,这份被称为“第一个用准确数据揭开房产内幕的范本”,当即在全国房地产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就此引发的种种话题不断升温。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表示,“福州的做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房产交易中,购房者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开发商对其成本一清二楚,购房者却是“云里雾里”。一些开发商善用“黄金地段”、
期刊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  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
期刊
颁奖辞:  在我们要求自己的邻国以史为鉴的时候,这个栏目在为抗拒中华民族自身的集体失忆而努力,它把一些历史见证者引向屏幕,面对大众说出压在心中多年的尘封故事,给中国人的近现代史记忆增添了丰富的细节。这一栏目不仅充分拓展了华语媒体的话语空间,而且它的很多工作都是抢救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口述历史》栏目和很多在当下中国做着类似工作的人们功德无量。    打开让你眼花缭乱的各个频道,凤凰卫视的《口述
期刊
和始于1927年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相比,该杂志亚洲版从2002年开始的“亚洲英雄”评选显然更注重亚洲新生力量和民间性,因此倾向于年轻人、演艺界、体育界等,这4届评选的封面人物都是演艺明星.前3届分别为张惠妹、周星驰、谭元元(中国年轻芭蕾舞演员),这一次则轮到了李宇春。  除了李宇春,内地电影演员张静初,写作《中国农民调查》的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来自香港的电影人、《卧虎藏龙》的监制江志
期刊
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曾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将是重点,中央也将继续大力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新近通过的规划内容看,此言非虚。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三农的政策,贯彻了三条主线。结构的变迁仍是一条主线,它包括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人口结构的调整:在确保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