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粮”来自于良田、良技,千里沃土藏着食粮,藏着丰收和希望;科技之光点亮粮食生产,点亮全面小康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根本在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耕地,就没有口粮。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大坝,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只有先保证了耕地的面积与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保护耕地就是保住老百姓的饭碗,坚守耕地红线就是守住13亿人的口粮底线。据国土资源部门测算,耕地提供了人类88%的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95%以上的肉、蛋、奶是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的。耕地直接或间接为农民提供了40%至60%的经济收入和60%至80%的生活必需品。而我们国家除了“人多地少”之外,耕地质量偏低、污染损毁严重正成为耕地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国土资源部完成的我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全国耕地由高到低15个等别,平均等别9.80等,其中57%以上的耕地等别低于全国平均数值。因此,耕地红线已经退无可退,除了严防死守,别无选择。习近平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密切,可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但试点工作中要分类实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试点的大前提,决不能逾越。”
  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藏粮于仓、藏粮于民、以丰补歉的策略。耕地占补质量严重不平衡,耕地总体质量下降,致使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只能尽可能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利用丰年的节余弥补歉年的不足。这就带来了高额的仓储费用,形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作物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如果连续几年歉收,就给粮食的供应带来很大压力。而“藏粮于地”战略则适时调节了这种问题,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实行土地休耕,虽然不生产粮食,但粮食生产能力还在,并且土地休耕后还可提高地力,实际上就等于把粮食生产能力储存在土地中。
  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开展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同时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以确保耕地数量。藏粮于地比藏粮于库的办法要更积极、更长远、更主动,它是建立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路在科技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以色列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水和耕地资源极其短缺。然而以色列却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在中东沙漠上创造的农业奇迹已经成了世界上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典范。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使这个国家利用2.2%的农业人口在养活720万国民的同时,还成了欧洲主要的冬季蔬菜进口基地。以色列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所依靠的除了科学而先进的理念外,主要是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美国农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靠的也是科技。当今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4家跨国公司,业内称之为"ABCD"四大粮商。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四大粮商有3家来自农业强国美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粮食生产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科学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更多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代农业,都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习近平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粮食生产已经受益于农业科技的应用。不论是种子革命、化肥的使用,还是农药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改进等,都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造就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一连增”。但持续增长的背后,靠种植规模保粮食产量的做法并没有彻底改变,生产的低效问题依旧存在。以化肥利用率为例,我国每产1吨粮食,平均施肥250公斤,化肥使用近乎高出欧美国家1倍;我国极度缺水,但农田灌溉却伴随高度浪费;农民种地利润薄,数据显示我国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净利润每亩不足170元。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贡献逐年提高,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比10年前提高10多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求我们谋求粮食生产的新思路、新方式。   耕地有限,技术进步无限。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来保障。“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坚持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根据粮食市场的平衡状态,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技术,始终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实现土壤健康、种植科学,是粮食增收的必行之路。要通过涵养土壤,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
  目标在安全
  从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要求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安全应该是粮食生产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到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说:“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食者国之宝也”。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在负责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的安全及海外利益的意涵》时也指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列宁也曾经说过:“真正的经济基础是粮食储备,没有它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个愿望。”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近些年国际粮价大涨,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粮价持续飞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大为增加。“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有人认为,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虽然土地不能流动,但粮食可以流通,“粮食安全”可以购买。这实际上是选择性地规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自产、进口两种资源”“开放型经济”的主次关系,简单而不顾长远地将粮食安全推给了“市场”,给粮食安全留下极大隐患。所以,习近平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延边考察调研,走进有“平岗绿洲”之称的延边地区最大的水稻基地,看到7200公顷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他说:“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粮”来自于良田、良技,千里沃土藏着食粮,藏着丰收和希望;科技之光点亮粮食生产,点亮全面小康。
其他文献
河南省汝南县老君庙镇小方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小方村之所以贫困,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基层组织基本陷入瘫痪,二是村中历史欠账较多。2015年9月下旬,河南省纪委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驻村和扶贫工作,并以素质较全面、自我要求严、吃苦精神强等方面的要求为标准,经过讨论,最终确定选派省纪委宣传部副处级纪检监察员侯宏力赴小方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对于小方村的发展现状,侯宏力在驻村之前已有所耳闻,只是让他没有想
期刊
结构调整方面,在政府主动引导与市场需求倒逼之下,粮食种植打出“优质牌”;产业模式上,生态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转入现实,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多保障;经营主体构成上,从“三农创客”到新农人群体踊跃登场,给农业领域带来新气象……  “十三五”开局之年过半,笔者在河南、福建、黑龙江等地调研时发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表面波澜不惊的农业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专家认为,相关变化将
期刊
朱沟村位于汝州市北部,距离市区15公里,207国道从村旁经过,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属省定贫困村,也是山区村。朱沟村共有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21户、1876人,其中贫困户65户、贫困人口274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600多亩,其中水浇地300亩,“靠天收”地1300多亩,无集体经济。  2015年8月,河南省信访局接访一处副处长刘中伟到该村任第一书记。入村伊始,他便给自己定了第一个目标,就是
期刊
耕地上种树为何6年整改不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国家实施“最严耕地保护制度”的情况下,仍有一些地方基层存在早就被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事件,因基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文件式”执法而未予以整治纠正,导致耕地保护在落实层面变成“纸上谈兵”,而地方经济诉求未被满足是其重要原因。  专家建议,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到位,应强化对基层职能部门的督查和追责;同时,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
期刊
传统饮食文化中,人生离不开茶饮烟酒,但对李堂人来说,在旧时只是见过和听说的奢侈品,近代以来才有接触、使用。  “密县人好大胆,凉水能喝三大碗”。旧时,粗茶淡饭的“茶”就是水,李堂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喝“茶”的条件和习惯,素有喝冷水的习惯。除吃药外,开水很少饮用。  农家的用水,旧时是黑沟河河水、天然雨水,后来是井水,到20世纪70年代后,普遍使用深井水。2000年后,随着饮水机、饮料进入农家,逐渐改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主体、原则、内容、程序和结果运用等事项,对建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机制作出全面部署。《办法》的出台实施,对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何意义?考核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保障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进行了权威解读。  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省级人民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
期刊
平顶山郏县有个圈李庄村,该村面前一座山,三面都是河,在柏堂线公路通车和北汝河大桥建成以前,村民与外界的沟通主要靠牛拉和船渡,经济非常落后。2015年8月,村里来了个年轻干部,他先了解情况、再走访群众,与村委干部商讨发展规划、多方联系筹措资金支持……一年来,圈李庄村在他的带领下“大兴土木”,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思想深入每一个村民的心。他就是平顶山学院驻郏县堂街镇圈李庄村第一书记赵伟杰  2016年8
期刊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从懵懂到成熟,发现这个行业远没有“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的如此高尚,也没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崇高。我所经历的是那样的平凡和真实,打开我的日记本,它记录着快乐和辛酸,成就和遗憾。  集体荣誉深入人心  2011年8月12日 军训期间  小胖子姬雨航被教官惩罚时,他哭着骂:“你不就是个小兵嘛?这么狠!”在教官准备发脾气之前,我对学生喊道:“九班全体学生,蹲下!”我带领全体学
期刊
行走在河南省镇平县这块热土上,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展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都是一幅幅迷人秀丽的画卷:春回大地,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遍地皆绿;夏日骄阳,荷叶田田,莲花朵朵,美不胜收;金秋来临,瓜果遍地,丹桂飘香;冬雪纷飞,仍有绿意盎然,鸟语婉转。  近年来,镇平县始终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美丽玉都”为指引,以党建示范点、移民新村、生态
期刊
远古时代,犹太人先祖站在中东这块土地上,如果不去仰望蓝天,他望向东南西北任意一个方向,看到的只有黄色、黄色、黄色,还是黄色。这个沙漠之国,用占国土面积2/3的荒漠和戈壁迎接人类的到来。绿色,成了这片土地之上最难描摹的色彩。  但在数千年以后,现代以色列就用绿色迎接远方到来的宾客。这些绿色,是城市景观,是旱作农业,更是家园梦想。农产品自给率达95%,水果蔬菜大量出口,被誉为“欧洲的菜篮子”。从满目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