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来源 :海洋开发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构建了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县级海域环境质量系数计算模型、县级海域生态质量系数计算模型以及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定义了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以普陀区海域为例,对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关键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实而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以及改善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普陀区
  中图分类号:P76;X8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857(2019)11-0059-05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for Marine Areas at County Level: a case study in Putuo marine area
  HUANG Xiaolu,YAN Jishun,WANG Quanming,ZHANG Guangshuai,WANG Peng,ZHANG Pan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nty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countylevel marine environment quality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model was set up at the county level area ecological quality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model and county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defined the county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process in Putuo district area,for example,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county area and the key problems and main influence factors,solid and practical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and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county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arine area,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Ecological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amage,Compensation system for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Putuo district
  0引言
  隨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海洋环境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水质问题,还包括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生态健康和栖息地完整性等综合性问题,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反映被评价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情况[1-4]。从我国现行的国家—省—市—县—乡镇5级管理体制看,县级海域管理作为国家实现海洋生态综合管控的关键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县级海域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多是从全国近岸海域范围进行分析[5-7],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因此,在县级尺度上进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有助于构建国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8],为提升地县级海域管控能力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面积6 2694 km2。海域内承载含舟山渔场内中街山、洋鞍两渔场;承载全国最大的渔港——沈家门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鱼货集散地。2017年全区渔业总产量9711万t,远洋渔业效益明显提升,产量突破50万t,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普陀海域如此大的渔业生产量在提高区域经济收益的同时,必然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普陀区海域为例,对其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普陀区海域开发利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1评价对象及范围
  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象为县、市(区)管辖海域,范围为管理海岸线至向海最外侧海域勘界线,与海洋功能区划范围一致。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普陀区海域为例来说明评价对象及范围的划定方法。评价范围划定后,在评价范围内均匀布设调查站位。
  12划定评价单元
  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单元的划定方法是将评价范围划分若干个千米网格。千米网格的大小应由海岸线长度、海域面积和调查数据精度综合分析确定。一般情况下县级管辖海域面积较小,岸线占用较短。所以,调查数据的精度是评价单元尺度大小关键因素。而针对狭长海域可采用动态划定方式进行评价单元划分。原因在于狭长海域的特征是近岸海域受人类开发活动干扰影响较大,差异性较大;而远海海域则同质化特征较为明显。因此,在划定评价单元时可采用近岸海域尺度较小,外海相对尺度较大。   普陀区海域同浙江省其他市县相比,海域面积较小,所属岸线较短,海域形态较为方正。并且调查数据精度能够支撑较小尺度评价单元的评价要求。综合考虑后,普陀区海域评价单元尺度大小为1 km×1 km。
  13确定评价因子
  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海域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水质质量和沉积物质量两大因素,包涵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等评价因子。海域生态质量评价因子包括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动物丰度、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大型底栖生物丰度。评价因子的分析方法根据《海洋调查规范》(GB 12763—2007)和《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得到分析结果后,进行无量纲赋值及综合评价[9]。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14评价模型
  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杨建强[10]等学者在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的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一文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科学示范性和一定的管理效益。因此,本研究应用该模型对普陀区海域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是又一次科学成果的应用转化。生态质量状况用生态质量综合指数Ei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HQIi=ni,j=1fij·wi(1)
  式中:HQIij为第i评价单元的海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数,fij为第i评价单元第j个环境质量的评价因子无量纲赋值,wi为第i评价因子的权重值。
  2评价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以上方法对普陀区海域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生态质量评价及综合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
  21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普陀区海域距离陆域较近,人类干扰活动较为频繁。受海域区位影响,普陀区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劣四类海域面积最大,占普陀区管辖海域的53%;一类海域占比不到1%。普陀区作为浙江省旅游重点区域,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普陀区位于杭州湾口门较近位置,输沙量较大,加之杭州湾两侧产业集聚较多,污水排放比较集中,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评价结果如图1。
  22海域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基于原始数据对每个指标评价单元进行赋值。将指标加权得到最终的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图,如图2所示。主要受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浮游动物丰度指标的影响,研究区生态质量评分较高的区域出现在研究区东北部海域,普陀列岛以南附近海域的生态质量分值最低,需要加强该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3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综合权重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各评价因子进行叠加运算,计算结果如图3。采用自然断裂法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最高、较高、一般高、较低和最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越高,资源价值也越高。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最高的区域出现在中部海域,最低值分布在中南部海域,北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资源价值总体较好。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普陀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分布主要受生态质量因素中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指标的影响;此外,普陀区海域距离陆域较近,人类干扰活动较为频繁,普陀列岛附近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该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开发管理力度。
  3管理措施及建议
  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关键,是人民获得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福祉的基本任务。因此,本研究基于科学有效的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针对关键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以及改善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效机制。
  31管理措施
  311建立健全县级海域生态环境常态化监视监测体系
  布设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站和固定监测站。动态监测站是在县级全海域内均匀布设动态监测站位并定期取样监测;固定监测站是在县级海域内关键海域布设固定站位实施监测及数据上传。更有效地掌握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损害事件发生的风险。
  312建立健全县级海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
  县级海域管理部门按年度向省级政府上报海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计划和预算,由省级政府批准并划拨财政预算。县级政府海洋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海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工作,依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海域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计划,经专家认定后上报省政府获批。
  313完善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尚不完善,大多情况是事件性的生态赔偿。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是一般性的。除突发性事件生态赔偿外,企业一般性用海而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也应进行赔偿。因此,应着手构建我国海洋生态赔偿管理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质量赔偿制度,通过经济杠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服务能力。
  32建议
  (1)加強对杭州湾内、近岸陆域主要工业排污海域的常态化监测,实时掌握污水排海企业的排污达标情况,必要时应建立长期监测站以实现数据实时上传。
  (2)建立沿海企业与政府的生态环境质量损害风险联动机制。企业和政府必须加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损害风险意识,对可能造成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并加以制止。双方签订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损害风险联合责任主体协议,企业和政府共同担负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3)完善地方沿海企业污水排海达标上报制度。企业应上报政府有关部门排海污水达标情况并保存排海污水的水样以便抽测;政府应对主要排污海域进行取样测试,定期对企业排海污水留样情况实施抽测。
  (4)建立县级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制度。将县级海域生态质量环境制度纳入地方政府工作年度计划以及在年终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相应的内容。
  (5)普陀区海域富营养化情况较为严重,应制订目标治理计划,按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加以实施,以改善普陀区海域这一情况。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S].2015.
  [2]孙元敏.南海北部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6,36(9):2874-2880.
  [3]刘爱萍,任秀文,姜国强,等.大亚湾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3(s1):66-73.
  [4]陈兰,蒋清华,石相阳,等.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环境问题分析以及环境保护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6):28-32.
  [5]陈朝华,吴海燕,陈克亮,等.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以同安湾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1,7(2):1841-1848.
  [6]吴海燕.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7]吴海燕,吴耀建,陈克亮,等.基于“OOAO原则”的罗源湾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13,33(1):249-259.
  [8]环境保护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R].2015.
  [9]刘方,李俊龙,丁页,等.关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2).
  [10]杨建强,朱永贵,宋文鹏,等.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的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14,34(1):105-114.
其他文献
摘要:海洋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对于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下,构建海洋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采用距离型协调度评价模型,以辽宁省为例,计算其2006—2016年海洋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分析影响协调的因素,并利用基尼系数模型对其协调发展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洋生态子系统仍是实现海洋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②2006-
期刊
摘要:近年来,拖网渔船捕捞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捕捞成本和收益成为渔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依据2018年荣成、象山和北海的调研数据,对3个海区拖网渔船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成本结构方面,油、冰、水支出占比最大,其次是雇工支出;在收益结构方面,捕捞生产收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在经济效益方面,利润由高到低依次为象山、荣成和北海,但总体来看利润都较低;在盈亏平衡和敏感性分析中,荣成拖网
期刊
摘要:北冰洋公海尚处于冰封状态,但气候变暖、海冰加速融化使未来公海出现新渔场成为可能,其战略价值因而得到国际关注。当前,环北极国家已率先展开渔业权益争夺。为分析北冰洋公海渔业事务的国际走势,文章基于博弈论思想,构建非对称懦夫博弈模型及古诺模型来模拟和探究环北极国家在渔业利益争夺中的合作或冲突行为,研究得出:现阶段北冰洋公海渔业权益争端主要表现为渔业管理权的争夺,在该博弈中,非北冰洋沿岸国采取退让策
期刊
摘要:推进广东省渔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渔村振兴战略,建设广东海洋强省的重要支撑。文章从优化渔业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养殖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推动渔业全产业链的融合4个角度提出了促进广东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建议,为广东省渔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研究表明,夯实渔业生产基础,实施质量兴渔战略,构建渔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是推进广东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重要内容。结合广东省未来经济社会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逐步推进,社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海洋社会组织为例,研究在“政社分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表明,“政社分开”后,社会组织遇到的困难一是失去物质资源,难以正常开展活动;二是失去“主心骨”,难以建立公信力;三是失去主要业务来源,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为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健康发展,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加强
期刊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造生态防护屏障”。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位于大湾区珠江口东岸,是大湾区几何中心和珠江口城市群连接点,规划为未来新城中心,其河口海岸生态修复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综述、资料梳理和规划分析等方法,从东莞滨海湾新区河口海岸自然环境现状出发,在分析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湾新区应以河口海岸自然环境特征为基础,在保障河口行
期刊
摘要:文章以1992—2018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海洋渔业研究的文献记录为对象,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绘制出海洋渔业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相关图谱并得出如下结论:发文量整体呈波动状态,2007年以后,海洋渔业研究的发文量迅速增长;作者及机构之间学术交流合作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批高产高影响力的作者群;研究热点主要为可持续发展、海洋
期刊
摘要:英国海上风电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领头羊。英国海上风电产业扶持政策依次经历过非化石燃料义务制度、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差价合约制度等阶段。差价合约制度作为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的后继制度,在制度上有较多的创新之处,有效地推动了英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文章基于差价合约制度与可再生能源义务制度的分析和比较,结合英国海上风电2030年规划目标,深入分析发现差价合约制度对英国海上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海洋环境规制划分为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两类,对比分析了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从沿海地区整体来看,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均显著为正;在试点城市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优于非试点城市;在环渤海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
期刊
摘要: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是海洋运输业经营行为的基本逻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不确定性的增加促使厂商寻求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方法对班轮企业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企业间的合作行为对运量的提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没有显著的长期效果。运价的提升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行为,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征,但会随时间逐渐弱化,冲击反应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冲击反应呈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