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春晚”,苏轼来写主持词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也有春節联欢晚会吗?不太严格地说,有的。因为按照惯例,那时的每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不同于现在所说的阳历1月1日的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旦使”。席间,照例有教坊的伶人(演员)表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一套在元旦国宴上表演的文娱节目,我们不妨称之为宋代的“春晚”。
  宋代的“春晚”不但有文娱表演,还有节目主持人,或者说是报幕员,叫作“竹竿子”。因为他们登场报幕时,总是手持一根“竹竿拂尘”。宋代国宴上的所有大型文娱表演,都有竹竿子主持节目。

  竹竿子念的主持词,宋人称之为“教坊词”,一般由翰林学士撰写。我们熟悉的苏轼就写过好几套教坊词,其中包括元祐四年(1089)的《紫宸殿正旦教坊词》,翻译一下便是“1089蛇年紫宸殿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串词”。苏轼写的教坊词的文风,多少有点儿像我们现在的主持词。
  通过苏轼撰写的这份教坊词,并参考《东京梦华录》对天宁节(宋徽宗寿辰)国宴文娱演出的描述,我们可以还原出宋代“春晚”的大致过程——宋代元旦的国宴上,人们照例要喝九盏御酒,每喝一盏酒,就要欣赏一段文娱节目:

  第一盏酒与第二盏酒间的节目都是歌舞。先由“歌板色”(即教坊的歌手)唱曲子,然后舞者登场。
  第三盏酒时要表演的节目是非常精彩的“百戏”。表演百戏的男女艺人身穿彩服登场,在殿前的“石鑴(xī)柱窠(kē)”(带有插柱子的坑的石基)上竖起戏竿。为什么要竖立戏竿呢?因为宋代人所说的“百戏”都是在戏竿上进行表演的,相当于今天的杂技。
  第四盏酒时,竹竿子要登台致词,讲一些吉祥喜庆的祝福语,讲完后教坊的众伶人要齐声喊口号:“九霄清跸(bì)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biāo)回。”然后,竹竿子朗诵道:“东风送来了春天的旋律,舞者迎来了春天的阳光。让我们载歌载舞、共同饮酒迎接春天的到来。有请演员们登台表演合唱。”随后教坊伶人便登场开始表演合唱啦。
  第五盏酒时,轮到“小儿队”登场表演大型舞蹈了。竹竿子先出来报幕:“各位的表演如此精彩,让我们台下的人也跃跃欲试。值此春回大地之际,小朋友们也忍不住要登台献艺了。下面有请小儿队登场。”
  这个节目由200多名十二三岁的孩子共同表演,他们身着花衫,手执花枝,分成4列登场。领头的4名穿紫衫的孩子手举贴金的牌子,擂鼓而进,牌子上面写着小儿队队名“仙山来绛节,云海戏群鸿”。
  竹竿子先问一名领队:“孩子,今天你登场献演,可有什么感想?”领队上前致语,讲些吉祥话。随后,音乐响起,孩子们又唱又跳,好不热闹。
  孩子们表演完,教坊伶人会上场演一出杂剧。宋代的杂剧跟元明清时期的杂剧不一样,元明清杂剧是完整的戏剧,宋杂剧则是简短的滑稽表演,所以又称“滑稽戏”,同今天的相声、小品差不多。国宴上的杂剧通常会分两段表演:前一段叫作“艳段”,由杂剧伶人临场发挥,意在逗人一笑;后一段为正杂剧,是有剧本的戏剧表演。

  第六盏酒时:我们都知道宋代流行蹴鞠,宋人的球技称霸世界,他们在“春晚”中当然要露一手。于是,在饮第六盏酒时,会在殿前立起球门,大宋两支“皇家足球队”登场:左军16人,身着红锦衫;右军16人,皆着青锦衣。双方立于球门两边对垒(没错,宋代蹴鞠的球门就设在球场中间),得胜的一方可获得“银碗锦彩”。
  第七盏酒时会有“女童队”献演。女童队由400多名妙龄少女组成,表演形式跟小儿队差不多。
  第八盏酒时,又是歌板色演唱歌曲。
  第九盏酒时,大宋“皇家相扑手”上场表演相扑比赛。
  随着第九盏酒饮毕,相扑比赛表演结束,竹竿子登台说谢幕词:“难忘今宵,盛世的歌声让我们共同分享;难忘今宵,明日的乐章由我们共同谱写。让我们拜别陛下,尽欢归去。”
  至此,大宋春节联欢晚会落下帷幕。
其他文献
编者的话  近年来,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同学们在学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为如何记住那么多古代的人名和事件发愁?别急,新栏目“古代求生记”能帮你。每期都有由历史知识改编而成的趣味小故事,让你轻松抓住重点,成为历史课小达人!  今年是2021年,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这不,连我们社会课的老师都做起了VR(虚拟现实)游戏研发。最近,他为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真实的历史
期刊
在楚国当个小小“吃货”吧  楚国地处南方,物产丰饶,因此楚国人的饮食丰富多样。  首先是主食。楚国地处传统的稻作农业区,粮食以稻米为主。在楚国的都城纪南城(今湖北省荆州市)内,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米,他们推测这里可能是以前楚国的粮食储藏库房。  蔬菜水果也是楚国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十分丰富。在湖北省江陵市的望山楚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十余种植物的果实、果核、呆皮及种子。楚国人的
期刊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使用橡皮的经历,用铅笔写错的字,拿橡皮轻轻一擦就能擦掉重写了。可是如果咱们穿越时空,进入2500多年前孔子开办的学校去上课,那课堂上没有纸、没有铅笔,也没有橡皮,作业要用毛笔蘸墨汁写在竹简上,写错了字该怎么办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这是2000年在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中出土的文官俑,他上身穿着过膝长襦,腰间束着皮带,面带一丝微笑,双目下垂,一副非常恭
期刊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皇帝武则天,那你听说过历史上另一位女性领导者——辽国的萧太后吗?  在评书或者某些讲述杨家将故事的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经典桥段:有一位厉害的女性领导者,在两军对战中,派人摆下天门阵,阵内又设108个阵,让大宋的官兵吃尽了苦头,许多将士都命丧阵中,这位领导者就是辽国的萧太后。她屡次违背誓约,对大宋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企图捞取更多的好处。尽管大宋一次次挫败辽国的进攻,
期刊
你知道花椒和胡椒有什么不一样吗?花椒和胡椒看似相同,味道和样子却都有差异,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花椒是国产的,而胡椒是外来的。  关于胡椒的产地,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胡椒产自西域,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齐民要术》中就将西域作为胡椒的产地;有的说胡椒产自印度,《后汉书》里有相关的记载;还有很多官方修订的史书认为胡椒产自波斯(今伊朗)……虽然关于产地的说法不一,但都说明了胡椒的确是外来的物种。  关
期刊
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近年来一直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上世纪90年代,何祚庥曾经和一些学者与当时最有名的气功大师张宝胜进行过面对面的较量,他们请来四个魔术师,东南西北在外面看张宝胜怎么做气功表演,结果张宝胜当场被揭穿。最后何祚庥他们写了一篇名为《张宝胜败走麦城记》长文。1994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点明要破除伪科学,气功才在讨伐下渐渐“偃旗息鼓”。  司马南
期刊
天津市 晚鹭(10岁)  爸爸告诉我,无论是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識,还是科学技术、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可以从博物馆中找到答案。每天爸爸开车送我上学,汽车上的雨刮器吸引了我,为什么它在下雨天时动一动,玻璃就干净了呢?它是怎么工作的呢?这也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答案吗?  当然可以,在天津科学技术馆里,有一组叫“精巧连杆”的展品,它们是由同—平面内的几根连杆组成的,叫平面连杆机构。  其中有个近似直线
期刊
你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位老者坐于桌前,桌上铺开一张白纸,老人手握毛笔写字,身旁的侍女或书童在砚台上缓缓研磨,漆黑油亮的墨汁就汩汩生出。看上去是不是很神奇?这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磨出墨汁呢?  砚是中国传统的研墨工具,虽然它看上去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兄弟中排行老四,但因为它质地坚硬,能传世百代而不毁,所以又有“‘四宝’砚为首”的说法。  通过前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墨汁是由墨与水混合成
期刊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学习都是一件“苦差事”,同学们学习累了是不是会看看小说、玩玩游戏呢?这时候,没有时间观念、自觉性差的同学的家长有可能会大吼一声:“呔,想想你刚學完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还不赶紧学习去!”哈哈,其实古代文人也并不都是夜以继日勤学苦读、一刻也不敢懈怠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玩具”,他们会在自己的书房里摆放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在休息时喝一杯清茶,再拿起心爱的物件欣赏把玩一番,也是
期刊
馆长推荐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为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明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安徽是宣笔、徽墨、宣纸、歙(shè)砚的故乡,自古以“四宝”俱全著称于世。文房四宝作为安徽博物院的特色藏品之一,既展现出无数能工巧匠的创作智慧,更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情感志趣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徽博物院院长 胡敏谜语  一物也不大,  走路头朝下,  不读孔孟书,  光说文气话。  (猜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