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上能磨出墨吗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banana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位老者坐于桌前,桌上铺开一张白纸,老人手握毛笔写字,身旁的侍女或书童在砚台上缓缓研磨,漆黑油亮的墨汁就汩汩生出。看上去是不是很神奇?这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磨出墨汁呢?
  砚是中国传统的研墨工具,虽然它看上去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兄弟中排行老四,但因为它质地坚硬,能传世百代而不毁,所以又有“‘四宝’砚为首”的说法。
  通过前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墨汁是由墨与水混合成的,因此,砚本身并不出墨,它只是一个使墨溶解、盛放墨汁的器具,单单只有砚是磨不出来墨汁的。想要出墨,我们需要往砚里加水,再用墨棒慢慢研磨,就能磨出用于书写或绘画的墨汁了。
  你可能会问,是不是随便一个碗碟就可以用来磨墨呢?其实不然,墨汁的好坏和砚有莫大的关系。好砚能够让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快速结合,在这样的砚上磨出的墨就如同油一般光亮。
  砚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发展演变而来。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砚是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的距今5000多年的一塊石砚。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了一块伴有墨及研磨棒的石砚,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块书写砚。
  到了汉代,砚的使用开始流行。这件西汉时期的三足双龙石砚就很有代表性,它分为砚盖和砚身两部分,砚盖上雕刻着两个互相噬咬的龙首,砚身底部有三足,这是因为汉代时人们大多席地而坐,砚有一定的高度才更方便人们使用。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学、绘画、书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时代。制砚的材料和种类增多,外形也更加庄重、实用。这是一块宋代的眉纹枣心歙砚。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用产自安徽省歙县等地的歙石制成。有的歙石上会有美丽的天然纹理,如罗纹、眉纹、金晕、金星等,这些纹理极为难得,用这种歙石制成的砚台是歙砚中的上品。这块眉纹枣心歙砚砚身的材质是细罗纹石,砚心有一块眉纹石片,石片还能被取出,造型是不是非常精巧独特呢?
西汉 三足双龙石砚
宋代 眉纹枣心歙砚

  从唐代开始,我国就有了“四大名砚”之说。时至今日,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西的澄(dèng)泥砚、甘肃的洮(táo)河砚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名满天下。
  到了明清时期,砚文化更是大放异彩,不仅材料、形状更加多样,人们还融入了多种艺术装饰手法,给砚增添了观赏美感、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明代 长方形兰亭序绿端砚

  这块明代的长方形兰亭序绿端砚大有来头!不但砚石名贵,上面还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题材精雕细琢了王羲之与友人雅士在兰亭饮酒赋诗的场景,底部还刻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文。
  读到这儿,大家是不是都认为砚一定是由石头制成的?其实不然,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号笈游道人)就曾拥有一块铁砚。
  邓石如是安徽怀宁人,他一生为人朴实、清正廉洁,曾经担任过清代湖广总督毕沅(yuán)的幕僚。后来,因为他始终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就请辞回乡,毕沅挽留不住,临别时特别约请了江南的名匠打造了这块铁砚送给邓石如,来称赞他刚正不阿的性格。邓石如也感激毕沅的知遇之恩,回到家乡后,就把铁砚收藏在自己的书房,还将书房命名为“铁砚山房”。
清代 笈游道人铁砚?

  你看,古人追求实用与艺术的结合,不断研究,把普通的砚做成了一件件展现审美、寄托情怀的艺术品。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称能容忍、宽容他人的人“度量大、有修养”。在这里,“度量”指人们能宽容他人的限度。然而,“度量”原本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工具——“度”用来计量物体的长短,“量”用来计量物休的容积,这两种工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数”的由来  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大小、多少等数量观念,从而产生了“数”的概念,自然而然发明出了许多计数的方法。由于商代以前没有文字,我
期刊
楚国初形成  在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支芈(mi)姓的部落南下,到了今天的荆楚大地,也就是湖北省,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南方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落,这就是楚人的祖先。  到了商代末年,一个叫鬻(yù)熊的首领带领着楚人投奔了蒸蒸日上的周王朝,受到了重视。后来,楚国的国君就都以“熊”为氏了,如熊绎、熊通等。  又过了一段时间,到了西周初年,周成王正式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君,还给他分
期刊
郑和是谁  郑和(1371—1433),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了功,明成祖朱棣就赐他郑姓,人们称他为“三保太监”。郑和有智谋、具备军事才能,朱棣很信任他,还选他为下西洋的正使。郑和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据说郑和是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人,他在年轻时就跟随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后来
期刊
编者的话  近年来,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同学们在学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为如何记住那么多古代的人名和事件发愁?别急,新栏目“古代求生记”能帮你。每期都有由历史知识改编而成的趣味小故事,让你轻松抓住重点,成为历史课小达人!  今年是2021年,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这不,连我们社会课的老师都做起了VR(虚拟现实)游戏研发。最近,他为了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真实的历史
期刊
在楚国当个小小“吃货”吧  楚国地处南方,物产丰饶,因此楚国人的饮食丰富多样。  首先是主食。楚国地处传统的稻作农业区,粮食以稻米为主。在楚国的都城纪南城(今湖北省荆州市)内,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米,他们推测这里可能是以前楚国的粮食储藏库房。  蔬菜水果也是楚国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十分丰富。在湖北省江陵市的望山楚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十余种植物的果实、果核、呆皮及种子。楚国人的
期刊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使用橡皮的经历,用铅笔写错的字,拿橡皮轻轻一擦就能擦掉重写了。可是如果咱们穿越时空,进入2500多年前孔子开办的学校去上课,那课堂上没有纸、没有铅笔,也没有橡皮,作业要用毛笔蘸墨汁写在竹简上,写错了字该怎么办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这是2000年在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中出土的文官俑,他上身穿着过膝长襦,腰间束着皮带,面带一丝微笑,双目下垂,一副非常恭
期刊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皇帝武则天,那你听说过历史上另一位女性领导者——辽国的萧太后吗?  在评书或者某些讲述杨家将故事的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经典桥段:有一位厉害的女性领导者,在两军对战中,派人摆下天门阵,阵内又设108个阵,让大宋的官兵吃尽了苦头,许多将士都命丧阵中,这位领导者就是辽国的萧太后。她屡次违背誓约,对大宋发动一次又一次战争,企图捞取更多的好处。尽管大宋一次次挫败辽国的进攻,
期刊
你知道花椒和胡椒有什么不一样吗?花椒和胡椒看似相同,味道和样子却都有差异,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花椒是国产的,而胡椒是外来的。  关于胡椒的产地,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胡椒产自西域,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齐民要术》中就将西域作为胡椒的产地;有的说胡椒产自印度,《后汉书》里有相关的记载;还有很多官方修订的史书认为胡椒产自波斯(今伊朗)……虽然关于产地的说法不一,但都说明了胡椒的确是外来的物种。  关
期刊
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近年来一直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上世纪90年代,何祚庥曾经和一些学者与当时最有名的气功大师张宝胜进行过面对面的较量,他们请来四个魔术师,东南西北在外面看张宝胜怎么做气功表演,结果张宝胜当场被揭穿。最后何祚庥他们写了一篇名为《张宝胜败走麦城记》长文。1994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点明要破除伪科学,气功才在讨伐下渐渐“偃旗息鼓”。  司马南
期刊
天津市 晚鹭(10岁)  爸爸告诉我,无论是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識,还是科学技术、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可以从博物馆中找到答案。每天爸爸开车送我上学,汽车上的雨刮器吸引了我,为什么它在下雨天时动一动,玻璃就干净了呢?它是怎么工作的呢?这也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答案吗?  当然可以,在天津科学技术馆里,有一组叫“精巧连杆”的展品,它们是由同—平面内的几根连杆组成的,叫平面连杆机构。  其中有个近似直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