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高危患者内镜下成功取石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3岁,因频发行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加重1周入院。有上腹部疼痛为发作性绞痛,进食后加币,伴呕吐胃内容物,伴胸闷、心慌、气短;无伴发热与黄疽。纳差.睡眠羞。既往史:平索体质一般,有高血压史20年,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合并肺大泡史10年,不能平卧,行侧卧位可缓解呼吸闲难,

其他文献
胰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极高,起病隐匿,早期发现困难,易发生转移,其中可行根治性术者仅占10%-20%,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对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目前治疗方法很有限,主要包括放疗、化疗或联合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及采用包括旁路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ERCP放置胆道支架等治疗在内的姑息性治疗,以减轻胆道及胃流出道梗阻,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治疗导致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率极低,然而一旦发生则死亡率高,需紧急处理。消化道穿孔传统的治疗原则是急诊外科手术修补,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穿孔有时可获得与外科手术类似的疗效,而且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2012年2月至5月,我院采用经内镜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十二指肠穿孔2例,均取得较好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以大肠镜及大肠疾病诊疗为特色,曾多次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连续10年举办了国家级“大肠镜及大肠疾病诊断治疗进展学习班”,受到广泛好评。第11届国家级“大肠镜及大肠疾病诊断及治疗进展学习班”将于2012年11月19日至11月23日在华东医院举办,届时我们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学习班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能有更多互动交流机会,欢迎从事消化
Brunner腺腺瘤又称布伦纳瘤,是一种临床上十分罕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不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普通内镜检查与肿块活检亦较难确诊。现就Brunner腺腺瘤的病因、病理解剖、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在我国已经实施2年,我院是卫生部颁布的26个临床路径试点单位之一。目前,临床路径作为控制医疗成本和改善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已经被许多医院广泛采用。但各医院研究报道显示临床路径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并不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变异因素的过多出现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临床路径各种变异因素对费用影响的角度,探讨我院消化内科结肠息肉摘除术临床路径过程费用的变化情况。
患者女,4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年余加剧半个月余收治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上腹胀痛,体位改变不能缓解,进食后能缓解,术向他处放射,偶伴反酸、恶心、呕吐酸性胃内容物,以冬春季多发。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胃炎”,予以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治疗后症状能缓解。半个月前上述症状加剧,空腹呈烧灼样痛,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增生(性质待定),予以奥美拉唑等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
食管异物为常见急症,若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食管上段异物在食管异物中较为多见,常规内镜下行异物取出时常因操作视野暴露欠佳,较为困难。2010年至2011年我院在胃镜下采用透明帽辅助的方法对食管上段异物进行取出处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内镜技术的问世被誉为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并且在内镜治疗方面,产生了“内镜外科”和“微创手术”的新概念,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问世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病变浸润深度的评价、早期癌肿、
发生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时,乳头的位置、走向往往也发生改变,此类患者行ERCP常常操作困难,且易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位于憩室下缘且乳头内陷的患者行ERCP尤其困难,我们创新性使用了乳头外翻插管法,提高了ERCP成功率,报道如下。
胆管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早期多无腹痛等症状,而症状明显时又多已进展为疾病的中晚期,失去外科手术的机会。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50%以上,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胆管肿瘤中多见而又难处理的类型”。本研究将70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分为2组,分别经ERCP治疗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