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动控制原理是机电、电气等专业的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概念抽象,数学推导多,计算繁杂,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学习难度的课程。而高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高职培养目标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多媒体;MATLAB.
【中图分类号】TP13-4
一、引言
《自动控制原理》是高职高专自动化、电气、机电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以数学为研究工具,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内容涉及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系统性能分析、系统设计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分析、设计和调试自动控制系统的必备理论基础。针对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控制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应该采用能够及时反映自动控制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内容的教学方法。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特点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而且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习题多、难度大,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学习难度的课程。
1.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自动控制原理属于控制理论的经典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数学模型、三大分析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系统综合与校正、离散系统的分析等,涉及技术数学、电工学、计算机、机械等多门学科知识,实验教学中还要进行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仿真软件的编程和操作。
2.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自动控制原理是来源于控制实践的理论课程,许多概念和术语都定义得非常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电机与拖动》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由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学科之间的交叉理解能力不强,以致学生普遍认为《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非常困难。
2.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虽然《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绝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实验课程,但学生对于实践环节的认识和重视度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某些实验环节与理论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概念抽象,学生理解困难
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过程中,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举例,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改革措施
1.抽象概念的现实化
自动控制有许多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应结合实际举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理解那些抽象概念所蕴涵的意义。如讲到开环和闭环的概念时,举例:人就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眼睛便是传感器,充当反馈,人体系统能通过不断的修正最后做出各种正确的动作。如果没有眼睛,就没有了反馈回路,也就成了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加深了,就会消除对课程的恐惧感,增加学习的兴趣。
2.采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生动易懂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通过flash小动画,可将复杂的问题形象化。
3.借助Matlab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MATLAB软件的使用把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控制原理分析技术都可用实验的方式显现。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绘制系统根轨迹、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等计算机仿真实验,而软件仿真实验与硬件实验相比,具有显示的直观性、实时性、逼真性、操作灵活性,教学效率高。在软件仿真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修改参数,比较实验结果,而且还可自行设计系统进行模拟,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仿真,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这些可视化的直观结果,一方面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动手或编程看到了实验结果,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
实验方式上采用虚实结合,实的方面:保持以往旧的实验方式,学生利用实际的硬件自己设计、校正系统,完成实验内容。虚的方面:利用MATLAB软件完成实验,无需依赖硬件设备,在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分析中,加入了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会对熟悉和应用MATLAB起到积极作用。
5.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实训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创新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发掘问题,探讨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必须、够用”的原则,形成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多媒体;MATLAB.
【中图分类号】TP13-4
一、引言
《自动控制原理》是高职高专自动化、电气、机电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以数学为研究工具,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内容涉及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系统性能分析、系统设计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分析、设计和调试自动控制系统的必备理论基础。针对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控制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应该采用能够及时反映自动控制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内容的教学方法。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特点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而且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习题多、难度大,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学习难度的课程。
1.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自动控制原理属于控制理论的经典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数学模型、三大分析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系统综合与校正、离散系统的分析等,涉及技术数学、电工学、计算机、机械等多门学科知识,实验教学中还要进行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仿真软件的编程和操作。
2.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自动控制原理是来源于控制实践的理论课程,许多概念和术语都定义得非常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电机与拖动》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由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学科之间的交叉理解能力不强,以致学生普遍认为《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非常困难。
2.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虽然《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绝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实验课程,但学生对于实践环节的认识和重视度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某些实验环节与理论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概念抽象,学生理解困难
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过程中,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举例,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改革措施
1.抽象概念的现实化
自动控制有许多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应结合实际举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理解那些抽象概念所蕴涵的意义。如讲到开环和闭环的概念时,举例:人就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眼睛便是传感器,充当反馈,人体系统能通过不断的修正最后做出各种正确的动作。如果没有眼睛,就没有了反馈回路,也就成了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加深了,就会消除对课程的恐惧感,增加学习的兴趣。
2.采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生动易懂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通过flash小动画,可将复杂的问题形象化。
3.借助Matlab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MATLAB软件的使用把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控制原理分析技术都可用实验的方式显现。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绘制系统根轨迹、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等计算机仿真实验,而软件仿真实验与硬件实验相比,具有显示的直观性、实时性、逼真性、操作灵活性,教学效率高。在软件仿真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修改参数,比较实验结果,而且还可自行设计系统进行模拟,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仿真,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这些可视化的直观结果,一方面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动手或编程看到了实验结果,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
实验方式上采用虚实结合,实的方面:保持以往旧的实验方式,学生利用实际的硬件自己设计、校正系统,完成实验内容。虚的方面:利用MATLAB软件完成实验,无需依赖硬件设备,在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分析中,加入了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会对熟悉和应用MATLAB起到积极作用。
5.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实训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创新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发掘问题,探讨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必须、够用”的原则,形成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