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淀粉样变性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身体的不同脏器所致.肾脏是淀粉样变性病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是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后期肾功能可迅速恶化导致肾衰竭,预后甚差[1].近年来,随着肾脏病理检查的推广和实验室检查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的病例逐渐增加.我们对经病理确诊为肾淀粉样变性病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他文献
患者女,42岁.因体检时B超检查左肾占位,于2012年10月9日入院.双肾、双输尿管彩超示:左肾盂内见一低回声团,大小3.08 cm×2.86 cm,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尚均匀,见血流信号.诊断为左肾盂内低回声占位,考虑癌.肾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左肾盂旁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4cm×2.3 cm,动脉期明显强化(图1),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密度有所减低.诊断为左肾盂旁富血供肿块,考
期刊
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较为复杂,除常见的梭形、小圆形、多形性和双相性形态外,不少软组织肿瘤可呈上皮样,易被误诊.熟悉这些上皮样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一、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肉瘤是上皮样软组织肿瘤的代表类型,分为经典型和近端型2种亚型.经典型多发生于10 ~ 40岁问的青少年,中位年龄为26岁,男性多见.好发于手指、手掌、腕部和前臂伸侧面,其次为膝、小腿胫前区、踝、足底和趾,表
期刊
中国病理学领域的10位专家对《中华病理学杂志》推荐的来自全国各地区、有关肿瘤分子病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优秀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3篇,三等奖论文9篇。
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诊断病理暨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术研讨会”定于2014年4月18—2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将邀请著名病理学家进行大会专题报告,另外还将选取疑难病例进行读片讨论。同时召开第十届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第五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研究国际会议于2014年4月15至17日在英国著名学府牛津大学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研究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系统有4名专家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其中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于颖彦教授在大会上报告了“胃癌新型血清标志物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患者女,60岁。3年前因甲状腺肿物于外院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见可疑包膜侵犯。此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患者无胸闷、憋气、胸痛、咯血、发热症状,于2013年8月入院。胸部CT示左肺下叶肺门处占位性病变,大小17 mm ×18 mm ×15 mm,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患者随后行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期刊
乳腺医源性病变/改变是指乳腺疾病诊治过程中引起的损伤性和反应性改变,包括治疗行为,如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活检手术,如针吸细胞学、粗针穿刺、切取/切除活检、麦默通手术、电刀、纤维乳管镜、示踪等;隆乳充填物破裂引起的假瘤样反应;触诊、钼靶、B超检查的组织反应以及标本的固定、冷冻和制片所引起的组织学改变.近年来,由于乳腺临床诊治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上述原因引起的医源性病变/改变也逐渐增多,因其可能干
期刊
中华病理学杂志官方网站已开通,中文网址:http://www.epathology.org.cn/,网站开设了杂志介绍、杂志目录、专家编委、文献检索、标准与规范、杂志会议、数字图库等模块。
患者女,50岁.因"下腹痛10d,发热8d"于2012年6月9日入院.查体:宫颈重度糜烂,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个多月大小,右附件区有压痛.患者平时月经正常.B超:子宫9.1 cm×8.8 cm ×7.3 cm大小,前位,形态不规则,肌层回声不均匀,内膜厚0.8 cm,后壁见一低回声,大小为5.8 cm×5.7 c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表面隆起.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显示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
期刊
2013年11月28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和深圳市华康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移动医疗,建立整合互动的商业创新模式”发布会上在上海举行。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赵明刚副局长、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副社长刘冰、副社长魏均民、深圳华康移动医疗总裁刘波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医学界50余家企业和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主题讲演和交流互动的形式,与会者共同探讨了未来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