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暗示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示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在我国许多学校得到重视,许多教师把不同的暗示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刚刚起步,本文运用暗示法的原理,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过程,来认识和探讨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法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 按时教育的理论依据
  1.暗示教育的含义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未意识到的刺激的影响作用,以及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暗示教育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强烈的观念,也必须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期待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和意识以及要求等特征协调,才可能产生暗示教育的效果。
  2.暗示教育的理论依据
  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层从兴奋过渡到抑制的过程中有一个时相,弱的刺激也会引起强的反应,悄悄的词语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时相的外部表现就是较浅的睡眠。所以,只要在睡眠最浅的阶段,在尚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时候,用词语施加影响,就能在记忆深处扎下根来。换言之,在这时吸取外部信息最有效,也是进行暗示的最好时机。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的作用
  1.激发动机,调动内需力
  在有的体育课教学中,课堂上沉闷、刻板、僵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大量存在,这就不可避免的扼杀了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磁性,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缺乏兴趣,产生过度焦虑、自卑、烦躁、逆反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不是个人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的动作太高难,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动机障碍;另一方面,教师仅注意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致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心理暗示这一手段,从侧面间接的施加心理影响,以达到激发学生心理潜力,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排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2.诱导情绪,促成积极心态
  体育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与调控,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其他活动也就无法推进。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也承担和具有诱导情绪的任务和功能,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体育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激起主动进取的精神,从而克服对体育学习的消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用课堂气氛和各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教师的情绪、眼神、手势等暗示手段来诱导学生的情绪,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
  3.挖掘潜力,启动无意识心理倾向
  无意识心理倾向的机制是心理暗示的基础,体育教学既要发挥有意识的作用,又要发挥无意识的作用,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心理暗示就是要正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存在,并且巧妙地加以运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重视有意注意在学习中的作用,忽视无意识对有意识的有效促进,轻视无意识在教学中的影响。体育教学应弥补这一缺陷,尽可能的创设情景,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多种暗示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启动学生无意识心理倾向,让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共同发挥作用。
  三、 运用暗示的时机
  教学过程出现下述情况运用暗示教学法效果明显:1.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内容和要求不明确时;2.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3.教材难度大、要求高,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4.学生产生疲劳,情绪低落时;5.教材枯燥,學生无兴趣时;6.技术动作不能完成时。
  四、应用暗示的途径与方法
  1.语言的暗示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人们用来传输各种信息,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口头语言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是教师语言讲解少,学生动作练习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讲清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动作要领,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其次,暗示的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学生乐于接受。暗示语言应当采用肯定的单词或语句。因为暗示是正确的积极的诱导教育,被暗示者对暗示者应具有充分的信赖和期望,不仅从暗示中获得启示,而且从暗示语调中得到感染,产生增力的情绪反应。教师连续的语言暗示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各种练习。
  2.动作的暗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动作暗示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教育者,学生时刻领会和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师应既能做正确漂亮的示范动作,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错误动作,指出二者的区别及正确动作的关键和难点。教师动作暗示得当,能使学生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
  3.人格力量暗示
  不同的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是有区别的。同样一句话,出自不同的教师之口在学生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有的语言不多,但却蕴含着不可抵抗的力量,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是由于人格力量的暗示作用所引起的。人格力量来源于自身形象的塑造。体育教师作风严谨、品格高尚、以身作则、知识丰富,其必然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体育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即已开始与学生接触就尽量让学生获得好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从而较好地发挥人格力量的暗示作用。
  4.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这两种情况。有些学生感到动作练习完成得不如别人好,就不想再练该动作了,这是不可取的消极自我暗示。教师要指导学生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形成在动作练习中能够完成得很好的积极自我暗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五、 应用暗示法要注意的问题
  1.协调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威信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暗示的前提。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平时要对学生多加关心,化解与学生心中的隔阂。在增进师生信任的同时,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也要适度,师生角色分明,以保持较高的权威性。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由于暗示的过程需要在愉快而不紧张的氛围中进行,因此,暗时法的应用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相辅相成的。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暗示的过程就不能顺利进行。当然,自尊心并不等同于虚荣,太强的自尊心会阻碍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不能使其滋长虚荣、骄傲情绪。
  3. 选择好暗示法的时机
  暗示法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技巧,并非任何场所、任何时候都能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三忌 :一忌故弄玄虚,让学生摸不到头脑;二忌普施滥用;三忌词不达意,让学生曲意理解。
其他文献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向我们涌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深深感受到了压力。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翻阅某杂志时看到有些老师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我顿时眼前一亮,就想到了“数学日记”。从二年级开始,我就尝试着训练学生由说到写进行数学日记的练写,并把优秀的日记打印出来编订成册,在家长和全校师生中传阅,收到可喜的效果。将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也有不少收获与体会。  
期刊
那么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古诗词,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古诗词讲究炼字,含蓄、凝练,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词中的“意象”是在高中才提及的概念,现在引導鉴赏说从“意象”入手未免太早。
期刊
我们都知道,小学教学中的概念很多。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总离不开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理解、巩固与运用。同时由于数学概念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认识又是以具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在理解掌握数学概念上就有一定难度。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客观规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念数学:  一、导  即导出新概念,这是概念教学第一步,概念引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应根据教
期刊
一个成功的教师懂得怎样把自己交给学生 ,让学生完全信任自己,同时也是在争取学生的信任,在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教学环境中实施教育教学计划也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先进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要面对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协调发展。学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们的目的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挥团体作用,积极向上,活泼乐观,更要教育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怎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很有研究它的必要。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师的素质应该视为首要条件,而正确观念的确立更是重中之重,没有教师的创新教育就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接班人,也就无从谈素质教育。  一、在数学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决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丰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智力背景之上的。  创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我认为应精心设计复习和基本训练的内容,为新课的教学作好准备;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一定的针对性;练习分层次、有坡度,促进认识的深化,体现训练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习题 巧妙设计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学生当堂独立练习,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
期刊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尤为关键的,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给予学生爱心呵护,创设情境激趣,合作讨论,实践活动等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爱心 问题情境 合作讨论 实践  总听到一些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
期刊
九年级化学课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与意义。由于化学教学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由兴趣变为乐趣,就显得非常重要。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注重掌握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怎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進步或发展,课后反思是英语学科教学中对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一节英语课的教学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程式化的模式,过度依存于多媒体教学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伪”对话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从而创建一种真正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期刊
例习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无不通过例习题的教学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例习题教学素质化理应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从而使例题教学优质高效,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健全学生品质服务。而所谓例习题教学素质化,就是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优化例习题教学过程,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主动发展。针对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我就小学例习题的素质化途径,谈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