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之旅 萦绕在世界屋脊的情歌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域之辽阔,民族之众多,历史之久远,婚俗样式异常丰富多彩,大同又有小异,犹如缤纷万花筒,让人目不暇接。
  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汇,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在长江流域,有着许多丰富而又多彩的恋爱婚姻习俗。而长江发源地居住较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随着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具有独特韵味的藏族婚俗文化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
  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弯弯
  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
  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
  看上溜溜的她
  蜚声中外的一曲溜溜的《康定情歌》,向人们演绎着如诗如画的藏族风情。
  藏族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族人的后裔,在公元6世纪前,他们还处在原始氏族公社的发展阶段。到6世纪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其婚姻与汉族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之处,存在着几种不同的风俗。
  藏族的婚姻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习俗,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代以前藏族女子在婚前有很大的性自由,而且这种自由不仅是出于个人意志,也是出于家庭意志,并为神所允许。人们不愿意娶一个从来没有性经验的女子为妻,相反,“他们以为这种行为,是神所喜爱的,并且相信,一个没有情夫的女子,是毫无价值的”。
  藏族未婚女子除了可以与他们本民族的男子发生婚前性关系以外,当时路经西藏的一些旅客或者商人来到这里时,“那些家中有待嫁女儿的母亲们,会领着自己的女儿来到客人的帐篷里,恳求生客接受自己的女儿,并要求他们在邻近逗留期间,让女儿与他们长久做伴。那些最美貌的女子继续与旅客同居,直到他们离去为止。分开时,旅客将这些女子送还她们的母亲,从不企图带他们私奔。然而这些女子所希冀于商人们的,只是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小小的礼品,即装饰品,如戒指或其他可以炫耀的纪念品,以便带回自己家中”。
  藏族人中存在的这一习俗,比较明显地带有氏族社会时期男女族外婚的遗迹。在氏族社会时期,青年男女如果能够得到比较多的性伙伴,在当时被看做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以后正式出嫁,就会得到小伙子更多的青睐。作为长辈,也很乐意帮助自己的女儿找到更多的情人,这是不能用后世有色眼光来看待的一件事情。
  


  尽管女子在婚前是情人越多越好,但是在婚后,这种事情是绝对禁止的,在结婚之前,女子可以把情人送的所有装饰品都戴在颈项上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凡赠品的数目显得最多的女子,就被视为最惹男子注目的人,因此,也最受求婚男子的尊敬。在出嫁那天,她将这些赠品陈列出来。她的男人把这些看成是他们的偶像,是她取悦于男人的证据。但是,结婚以后,她便成为有夫之妇了,没人敢和她胡来了,这是一条规矩,准也不可私越雷池一步。”
  在自由恋爱习俗方面,女子在长到十三四岁之时,要举行一个“戴头”的仪式,所谓戴头,就是“嫁姑娘、招女婿”的泛称,但是与新娘举行戴头仪式的却是姑娘们抬头能看得见却不能与之同眠共枕的天。因为对象是天,所以戴头又称为“戴头天”。实际上这只是藏族人的一种成年仪式,在戴了天义以后,姑娘就有了社交的权利,可以自由地谈恋爱,而且还可以把男子领回家中共宿。如果有了孩子,姑娘可以名正言顺地养起来,日后还可以嫁人,不用担心会遭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她也可以选择不嫁人的牛活方式,终身住在娘家,与自己的父母儿女组成一个家庭。
  一个地区的恋爱习俗从形式上来说,往往与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藏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大多数都发生在牧场上。当青青的草长起来的时候,放牧着肥美羊群的青年男女,就可以在一起唱着悠扬的歌声丐相交往。情歌是藏族青年表达心中爱情的最优美的语言,经过一来一往地互相对唱后,一对互相有意的年轻人就可以建立起交往关系。而后他们还继续通过情歌为媒,加深了解,建立起美好的爱情。有一首情歌是这样唱的。
  “带着情人吧,害臊,丢下情人吧,含不得。
  情人若是个木碗、揣在怀里多好。”
  除了情歌以外,藏族青年还有一种表达爱慕之情的方式,那就是“情卦”。卜卦本是一种预卜吉凶的迷信方式,但是,藏族青年的情卦却不带有这种性质,它是一种以爱情为内容的猜测心思的游戏。情卦在藏族地区匹做“日梦祷”,它流行于云南藏族地区。凡参加游戏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 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小物件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掌管物件的人将所有的小物件放在手中,轻轻地摇晃,然后暗中取出一件捏在手里,让人们猜测。于是,所有的青年人都来猜这一物件属于谁,并针对物主爱情上的处境唱出一串风趣的情歌。歌声结束之后,掌握物件的人把手松开,看小物件是谁的,刚才所唱的歌就算是谁在爱情上的预。不管算得是否合乎情理,结果都会引来一连串充满欢乐的笑声。这种恋爱方式是藏族青年人独有的。
  男女青年如果恋爱成熟,就会自定终身,交换手镯、戒指、腰带、靴带等物件。长长的腰带表示男女长寿,短短的靴带祈望很快团聚,结成良缘。有的地方定情物是姑娘的帽子,小伙子如果抢去了哪位姑娘的帽子,就表示愿与她结为终身之好。如果几天之后小伙子还来帽子时,姑娘愉快地接受了,就说明她也爱了这位小伙子,如果不是,姑娘就不收回帽子了。
其他文献
深圳既是现代化的时尚都市,又是有千平历史的古城。深圳的风光美景与人文建筑熔于一炉,旅游观光与历史文化合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土景观画卷,使人们在深圳感受到现代气息与古代人文相交融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本期《享受文化》关注的是鹏城艺术的领军者一深圳画院,探寻它在当代深圳这一特定时代、特定地域所开辟的创新艺术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目前所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发展兴旺,那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建筑居住空间,其主要形式有巢居与穴居。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原始的建筑,正是它们的出现,使得以氏族为血缘关系的原始部落确定下来,这是中华先民从原始走向农业定居生活的重要文化标志。  根据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不同,原始建筑通常分为穴居或半穴居、巢居、干栏聚落几种形式。 
期刊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肚于读古书”  ——郭沫若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参观完殷都遗址后所赋的诗词反映了殷都遗址的重要史学价值,可以说殷都遗址是先秦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文化的缩影,从这里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先秦时代的历史印迹。    殷墟是先秦文化的缩影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
期刊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风土人文,人类所有民族的风俗都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在元旦即将到来之际,伴随着新春的临近,我们将各地民间风土习俗中的传统年俗文化奉献给读者。    元旦    说年俗,首先要从新年的第一天“元旦”的来历说起。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
期刊
当格调游离于大众审美之外,艺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精英所关注的焦点。沉淀在历史当中的气质由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很不起眼的什物散发出来,这样的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于是我们与您一起,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探访那些为中国艺术产生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太师们,分享和学习前辈艺术大师无与伦比的成就而今天华夏大地上又有多少座城市又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的文化焦点、艺术之都,于是我们关注于现代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
期刊
一个和风旭日的下午,笔者一行来到深圳画院观看“冯纪忠和方塔园”的展览,在深圳画院严善錞副院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声、光、影组成的奇妙的建筑艺术空间。  “由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艺术是深圳画院近年来所做的尝试课程。”严副院长一边介绍,一边和我们聊起了这次特别的展览模式。近年来,深圳画院在致力于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努力关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将以往平面性的图片展示带入生动性、互动性的
期刊
恽寿平艺术天赋很高,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得名甚早,但中年以后(约40岁左右)转为以画花卉为主。他从明代沈周、陆治、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名为“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其特点是抛开院体画先勾勒轮廓后填彩敷色的方法,而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在造型
期刊
提到城堡,可能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英国那种庞大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建筑,其实这种城堡式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南方土地上早就存在着,并仍将继续保持下去。    土楼建筑——城·墙意识的延伸    城堡式宅第的出现与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城墙意识的延伸与发展。历史上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城和墙的国家。城,自创建之初是基于军事防卫目的。天子和诸侯们修城,就是要建立一个能保卫自己和臣民的堡垒、一
期刊
在西南贵州,地无三尺平,沟壑纵横的高原上,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生息繁衍着,这就是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有着不同寻常的族源,更与西汉夜郎古国有着非浅的渊源,250多万人口,集中散布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阳、安顺地区,跻身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之列。独特的民族必然产生独具特色的风情,布依族婚俗以自有的独到之处,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布依人过去有族内通婚的惯例,婚姻大事尤为注重“父
期刊
殷墟是一座保存无数珍品的“地下博物馆”。如今,殷墟为展示发掘和研究成果,并保护遗址的总体风貌,在洹水岸边修建了一座在地平面以下的“殷墟博物馆”,几百件精美的殷墟出土文物在这里熠熠发光,使人们受到当时高度发达的殷商文明的强烈震撼。来到殷墟,除了可以追忆殷商时代宫殿建筑的伟大外,更能通过一些出土的实物去真实地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艺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