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俄罗斯成为原苏联地区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转型最为成功的国家。用普京的话说,俄罗斯已经完成了转轨,即完成了从苏联那种过度集权、党国不分、领袖至上、计划经济、有国家无社会的旧体制,转向了政治民主化、多元化、市场经济、宪法至上、发展公民社会、实现地方自治的新体制。
如何看待和认识俄罗斯,有一个参照系的问题。如果用曾经作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来衡量,俄罗斯永远不会再成为两极中的一极,不会成为第二个苏联;如果用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俄罗斯仍是一个民主远未成熟、经济不够发达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如果从俄罗斯民众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来看,当今的俄罗斯无疑是其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不再有尖锐的对立和极端化的选择,国家终于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
俄罗斯实现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型,是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开始的。1990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就放弃苏共对权力的垄断达成了共识,不仅戈尔巴乔夫,包括利加乔夫、雷日科夫都同意举行选举,支持多党制。正是由于苏共放弃了“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目的证明手段正确”的道德观,联盟和平分家,俄罗斯实现了和平转型,社会代价相对较小,在民族宗教如此复杂的大国并没有发生南斯拉夫那样的内战。与十月革命转向苏维埃制度和1929年从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相比,代价要小得多,没有发生内战和饿死人。
俄罗斯的国家转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10年国家政策的重心是新制度的建设。在转型的最初10年,俄罗斯经历了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和经济下滑,在转轨的后10年,通过完善制度和调整政策,国家开始走上稳定发展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转型,俄罗斯基本完成了从苏联模式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民主化和多元化、经济市场化的模式转型的任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公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从现今俄罗斯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上找不到苏共官僚的影子,他们专业知识强,亲民务实。普京每年都会与民众连线,直接回答民众提出的问题。梅德韦杰夫拥有脸谱和推特网的个人主页,亲自进行更新并与网民互动,有着众多的“粉丝”。
在经济上,俄罗斯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其重要举措是变单一的国有制为私有制和非国有制。到2002年,俄罗斯有66%的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私有制的建立使经济决策从集中转为分散化,资源配置实现了市场化,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放开,并趋于合理。俄罗斯不再像苏联那样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而努力与世界经济接轨。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WTO第156个成员,这使俄罗斯企业面临全球性的竞争,也使俄罗斯不得不根据WTO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人民民主,民众没有制约国家权力的任何手段,导致国家权力侵犯民众的利益。俄罗斯以1993年宪法为基础建立了宪政体制,实现了人民主权。
俄罗斯人有了选择“穿什么鞋合适”的权利。迄今为止,俄罗斯共举行了5次总统选举,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最高行政权力平稳有序并有公民参与的和平交接。相对于沙俄和苏联时代,这是很大的进步。尽管有人对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长期占据政权不满,但他毕竟是公民一人一票选举出来的。反对派可以举行抗议游行,不满者可以对之进行批评。普京看到了民众的不满,也努力改变威权政治,完善民主,扩大民众的参与程度。
观察当今俄罗斯的变化,不能只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而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发生的积极变化。现在的俄罗斯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不像某些人描绘的那么好,也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糟,但人们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
苏联时期的日用消费品短缺现象已不复存在,不用再大量进口粮食,从2002年起恢复了俄国出口粮食的传统。让民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一直是俄罗斯政府的政策。工资占俄罗斯GDP的比例从40.2%(2000年)增加到了50%(2010年)。甚至在经济危机严重的2009年,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下降,居民的实际收入2008年增长了2.4%,2009年增长了3.1%,2010年增长了5.1%。2012年,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美元。
2012年5月,普京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后,立即签署了几项关于落实提高居民收入和福利措施的命令,包括提高中学和大学教师工资、增加退休金、增加住房建设、鼓励生育和增加对生育第三个婴儿以上家庭的补助等。目前居民货币收入总额中来自政府的社会补贴所占比例高达18%,60%的家庭享受国家提供的补贴和优惠。
俄罗斯实行全民免费基本医疗服务,不存在因病致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2000年俄罗斯人均医疗费用仅为10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情况在发生变化。10年里俄罗斯联邦用于卫生保健的经费提高了5倍多,从2500亿卢布提高到2011年1.7万亿卢布。2005年以来,俄罗斯人的人均寿命提高了4岁,这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俄羅斯实行11年义务教育。在公立大学中的公费大学生比例不得低于40%,公费大学生的实际比例约为50%,对没有奖学金就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成绩好的大学生,奖学金要达到最低生活保障。
俄罗斯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俄罗斯政府的住宅公共事业促进基金属于国家公司,主要是帮助居民(特别是青年家庭)提供住宅抵押贷款,以解决其住房问题。政府还以免费或廉租形式,向住房困难或多子女家庭提供住宅。
在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不安定,贫困阶层占人口三分之一左右。普京当政后,制定了新的收入分配政策,保证居民收入、养老金以及一些补贴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速,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同时培育了中产阶级。目前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总人口的10%左右。
俄罗斯还存在着执法不严和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些既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与苏联留下的遗产相关。苏联社会从来不讲法治,人们没有尊重法律的习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以权谋私成了普遍现象,不只是掌权者以权谋私,甚至商店服务员、卡车司机也利用工作方便谋私。俄罗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畸形,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像苏联时期一样,主要靠出卖原材料和武器获得外汇。这些问题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但需要时间,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俄罗斯的反对党领袖及其支持者在莫斯科市中心游行。人民有了民主权利是俄罗斯转型的最大亮点
如何看待和认识俄罗斯,有一个参照系的问题。如果用曾经作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来衡量,俄罗斯永远不会再成为两极中的一极,不会成为第二个苏联;如果用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俄罗斯仍是一个民主远未成熟、经济不够发达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如果从俄罗斯民众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来看,当今的俄罗斯无疑是其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不再有尖锐的对立和极端化的选择,国家终于走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
人民有了民主权利是转型的最大亮点
俄罗斯实现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型,是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开始的。1990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就放弃苏共对权力的垄断达成了共识,不仅戈尔巴乔夫,包括利加乔夫、雷日科夫都同意举行选举,支持多党制。正是由于苏共放弃了“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目的证明手段正确”的道德观,联盟和平分家,俄罗斯实现了和平转型,社会代价相对较小,在民族宗教如此复杂的大国并没有发生南斯拉夫那样的内战。与十月革命转向苏维埃制度和1929年从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相比,代价要小得多,没有发生内战和饿死人。
俄罗斯的国家转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10年国家政策的重心是新制度的建设。在转型的最初10年,俄罗斯经历了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和经济下滑,在转轨的后10年,通过完善制度和调整政策,国家开始走上稳定发展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转型,俄罗斯基本完成了从苏联模式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民主化和多元化、经济市场化的模式转型的任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公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从现今俄罗斯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上找不到苏共官僚的影子,他们专业知识强,亲民务实。普京每年都会与民众连线,直接回答民众提出的问题。梅德韦杰夫拥有脸谱和推特网的个人主页,亲自进行更新并与网民互动,有着众多的“粉丝”。
在经济上,俄罗斯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其重要举措是变单一的国有制为私有制和非国有制。到2002年,俄罗斯有66%的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私有制的建立使经济决策从集中转为分散化,资源配置实现了市场化,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放开,并趋于合理。俄罗斯不再像苏联那样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而努力与世界经济接轨。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WTO第156个成员,这使俄罗斯企业面临全球性的竞争,也使俄罗斯不得不根据WTO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人民民主,民众没有制约国家权力的任何手段,导致国家权力侵犯民众的利益。俄罗斯以1993年宪法为基础建立了宪政体制,实现了人民主权。
俄罗斯人有了选择“穿什么鞋合适”的权利。迄今为止,俄罗斯共举行了5次总统选举,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最高行政权力平稳有序并有公民参与的和平交接。相对于沙俄和苏联时代,这是很大的进步。尽管有人对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长期占据政权不满,但他毕竟是公民一人一票选举出来的。反对派可以举行抗议游行,不满者可以对之进行批评。普京看到了民众的不满,也努力改变威权政治,完善民主,扩大民众的参与程度。
不再受消费品短缺之苦
观察当今俄罗斯的变化,不能只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而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发生的积极变化。现在的俄罗斯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不像某些人描绘的那么好,也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糟,但人们普遍对未来充满信心。
苏联时期的日用消费品短缺现象已不复存在,不用再大量进口粮食,从2002年起恢复了俄国出口粮食的传统。让民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一直是俄罗斯政府的政策。工资占俄罗斯GDP的比例从40.2%(2000年)增加到了50%(2010年)。甚至在经济危机严重的2009年,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下降,居民的实际收入2008年增长了2.4%,2009年增长了3.1%,2010年增长了5.1%。2012年,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美元。
2012年5月,普京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后,立即签署了几项关于落实提高居民收入和福利措施的命令,包括提高中学和大学教师工资、增加退休金、增加住房建设、鼓励生育和增加对生育第三个婴儿以上家庭的补助等。目前居民货币收入总额中来自政府的社会补贴所占比例高达18%,60%的家庭享受国家提供的补贴和优惠。
俄罗斯实行全民免费基本医疗服务,不存在因病致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2000年俄罗斯人均医疗费用仅为10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情况在发生变化。10年里俄罗斯联邦用于卫生保健的经费提高了5倍多,从2500亿卢布提高到2011年1.7万亿卢布。2005年以来,俄罗斯人的人均寿命提高了4岁,这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俄羅斯实行11年义务教育。在公立大学中的公费大学生比例不得低于40%,公费大学生的实际比例约为50%,对没有奖学金就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成绩好的大学生,奖学金要达到最低生活保障。
俄罗斯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俄罗斯政府的住宅公共事业促进基金属于国家公司,主要是帮助居民(特别是青年家庭)提供住宅抵押贷款,以解决其住房问题。政府还以免费或廉租形式,向住房困难或多子女家庭提供住宅。
在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不安定,贫困阶层占人口三分之一左右。普京当政后,制定了新的收入分配政策,保证居民收入、养老金以及一些补贴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速,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同时培育了中产阶级。目前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总人口的10%左右。
俄罗斯还存在着执法不严和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些既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与苏联留下的遗产相关。苏联社会从来不讲法治,人们没有尊重法律的习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以权谋私成了普遍现象,不只是掌权者以权谋私,甚至商店服务员、卡车司机也利用工作方便谋私。俄罗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畸形,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像苏联时期一样,主要靠出卖原材料和武器获得外汇。这些问题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但需要时间,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