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蕴含的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心理体验,直接影响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文章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感 培养方法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蕴含的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心理体验。语感直接影响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通过表情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表情朗读是阅读训练的重要方法,能激起心波,扣人心弦,不论参与朗读还是聆听朗读,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表情朗读时,要注重音调、语法、语气、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的运用。朗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读出感情,读准语调,读懂技法,读通词语,读顺文气,重要的是读出语气。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的语感会逐渐形成。中学课本所选的情文并茂的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训练载体。
  二、通过强化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朗读的目的只是体会、品味、赏析语言;训练语感,就是训练对认识事物的语言感受能力。当然,认识比较复杂的事物,不仅要感知,而且要运用想象、联想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朗读、揣摩、玩味以外,还应多进行语言的增、删、调、换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只有这样,反复进行语言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口语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作文课上的说话训练,对中心、选材、构思、语言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说得好,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而形成文章的口语又可促进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在典型示范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语文老师要提高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科学性,提高口头表达的艺术,力争做到讲话不拖泥带水。教师语言应当优美感人,精练准确,富于启发性、趣味性、变化性。课堂传授应根据不同的语文内容及课堂的不同气氛展示出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五、在课外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在课外语文活动中训练语感大都有具体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语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为语感练习规定了具体的目的、对象和场合。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感能力更加切合社会的需要。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方法,主要有讲话、举办故事会、演讲会和辩论会等。在课外语文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多说、多练、多实践,才能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六、抄写、仿写、改写、积累,培养语感
  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把有关莲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他们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七、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再品读,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记住所背内容。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拓展,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要让学生在“品”中增强语感。
  语感能力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习与语言有关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是分不开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从不自觉地掌握语言发展为自觉地掌握语言尤为重要。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就是要训练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把握语言的理趣,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应对怎样培养语感等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他文献
明末时期,社的发展达到了极盛。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明世宗嘉靖以来政治局面的纷扰,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既使许多有识之士以结社的形式来谋求解决现实问题,又使社的发展受到了刺激。二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促进作用。日本学者岸本美绪认为,因为东亚国际间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松江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于是形成了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城乡间关系渐密的格局。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拓展,新的人际关系产生。人们在流动
语文,从四书五经的学习开始就成为中国文人、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一种文化境界,但在当代,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又意味着什么?有这样一份调查,题为“你认为最轻松的学科是哪一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课被学生评为最轻松的课程,而紧随其后的便是语文课。有老师不解,曾几何时语文课竟然和体育课相提并论了,学生却从容淡定地答曰:“语文课究其本质就是室内体育课,当然应该和体育课相提并论了。”语文教师听到这样的回答当然一脸
河北省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三年了,实践证明,实施新课程不仅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还要认真研究并重视新教材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把握教材的主要特点,努力为学生搭建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平台,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的高效率是教学之命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呢?  1.对课堂获取知识的巩固,是对课堂高效性的保持  研究表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语文
中药复方A(20g生药/kg体重)和中药复方B(20g生药/kg体重)对大鼠灌胃给药,连续6周,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具有显著的降低血压(降低率为5.30%~24.29%)、逆转左心室肥厚(减轻左心室重量、心室重量、全心重量,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脏重量指数等)、改善心肌细胞形态(减少心肌细胞平均面积等)、增大心肌间质血管口径、改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保护脑组织和肾组织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