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乙素通过半胱天冬酶凋亡途径对抗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Sch.B)是否可通过降低活性氧(ROS)的生成保护糖尿病状态下心肌细胞;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轻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Wistar大鼠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口服药物Sch.B 4周后进行取材和检测.心肌细胞分为低糖组和高糖组,高糖+Sch.B组和高糖+氧自由基清除剂组.DHE染色检测各组细胞ROS的生成,并用Hoechst 33258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ch.B组大鼠心肌组织排列相对规整,染色均一.Sch.B组与糖尿病组大鼠相比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酶-3/9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表达下降.DHE染色可发现,Sch.B处理后能明显降低高糖诱导心肌细胞的ROS生成.Hoechst 33258染色可发现,Sch.B和氧自由基清除剂处理后可明显降低高糖处理心肌细胞凋亡的比例.结论 Sch.B可抑制糖尿病状态下心肌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ROS的生成,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细胞.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病死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约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的50%.HFpEF预后差,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相当.尽管针对HFrEF有了相对完整的指南共识,但目前尚缺乏可真正改善HFpEF患者预后的药物.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环磷酸鸟苷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针对这一信号通路的药物可能是治疗心衰的关键;其中一氧化氮敏感性sGC激动剂是作为治疗心衰的新型口
起搏诱导性心肌病通常定义为长期右心室起搏出现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然而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仅依据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来定义起搏诱导性心肌病可能低估了长期右心室起搏有害影响的发生率,当出现起搏诱导性心肌病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升级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而最新的数据表明,传导系统起搏可能在预防和治疗起搏诱导性心肌病方面有一定优势.现就起搏诱导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靶向药物治疗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但靶向药物抗癌治疗的心脏毒性副作用严重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甚至成为了癌症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早期识别靶向药物心脏毒性副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现探讨新型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可能引起的心脏毒性副作用,包括血栓栓塞事件、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并总结其各自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机制,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脏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最大限度地提高肺癌幸存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各34倒.比较两组围术期血压水平、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入院时及术中,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晚及术后1d,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8.82% vs 29.41%)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通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促进其降解,从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PCSK9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脂药,主要通过与PCSK9结合而抑制其上述生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除降脂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用.现主要针对其降脂之外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以及抗肿瘤等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手部锻炼操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9例须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部锻炼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侧手掌肿胀程度、出血情况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术侧手掌肿胀总发生率(74.47%)低于对照组(91.67%)(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出血率
Dickkopf(DKK)家族蛋白是由人体内活化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既往研究发现,DKK家族成员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发育缺陷、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有研究发现,DKK家族蛋白可通过影响Wnt/β-catenin通路的信号调节,参与动脉血管壁的脂质浸润、炎症反应、血管钙化等病理过程,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现对DKK家族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前期介绍了 ESC-HFA 共识中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的植入指征、主要参数、植入者的首诊处理和转诊等内容[1],现续前重点介绍LVAD作为一种体内植入术的医疗器械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等内容[2-4].
期刊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分析累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51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相关资料,按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组(n=288)和对照组(n=226),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CSFP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间在性别、民族、吸烟及饮酒史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CSFP组的血红蛋白、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构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致死性疾病.肺血管重构与炎症密切相关,其中NLRP3炎性小体作为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在接收到外源性和内源性信号后,可促进促炎性因子的产生.众多研究表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干预NLRP3炎性小体激活可抑制PAH病程的进展,NLRP3炎性小体似乎是PAH潜在的治疗靶点.现综述NLRP3炎性小体及其促进炎症的机制,并总结NLRP3炎性小体在PAH病理生理学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