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元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思元不愿意结婚。
  宋庄人觉得他很怪。起初,庄里为他做媒的人十来个。每次他都摇头拒绝。后来,为他牵线搭桥的人没了。
  郭红莲细皮嫩肉长得好,又落落大方。广太死死追她不放。广太是村主任的儿子。郭红莲不拿正眼看他,明里暗里也不跟他好。
  广太那天在化云寺前叫住宋思元,对他说了一通话。宋思元听完,脸色就变了。
  郭红莲特别愿意跟宋思元好,愿意跟他好到同床共枕的程度。宋思元却摇头不同意。
  郭红莲认为宋思元不开窍,只好离开宋庄,打工去了。
  郭红莲走的那天,天气很好,云淡风轻。宋思元远远地跟着,送了她两里地。
  两年后,郭红莲回来,身边还带了一个男人。回来不久,她跟带回的男人结婚了。
  结婚那天,很是热闹。宋思元还去吃了喜酒。
  酒桌上,不胜酒力的宋思元醉了,然后,身子一歪一歪地走回家。郭红莲见了,泪水在眼里打转,差点儿掉下来。
  庄里人有人说:“宋思元出手迟了,好端端的郭红莲,成了别人的新娘。”宋思元听后笑笑。
  宋思元跟庄里有名的漆匠盘桃学艺。学了半年,盘桃只教他如何在家具上打底子打纱布,不教他调漆刷漆。宋思元觉得没什么。
  有一回,盘桃带宋思元到桂花家刷家具。宋思元在前屋的柜面上打底子,盘桃在后屋跟桂花调情,两人搂抱在一起。宋思元脾气一来,故意把柜面的底子打得全是疙瘩。
  第二天,宋思元跟师父说,不学漆匠手艺了。
  宋思元不给盘桃讲理由,只是要走。盘桃也没有真心留他。宋思元知道在做漆匠的路上走不多远,盘桃没给他工钱,他也没怪盘桃。每次见到盘桃,宋思元还是声音很大地喊他师父,算是对他的尊敬。
  宋思元门口有一株梨树,他一直看重。
  树是黄皮梨树。树高三丈,枝繁叶茂。春天梨花一树,白了树身。秋天,梨子熟了,是宋庄一景。梨花开时,宋庄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对着梨树,重一笔轻一笔地画过来画过去。
  梨子熟了,谁都可以上树摘梨,宋思元一点儿也不计较,只当树上少结了梨。
  东芝是庄里嘴馋的女人,按辈分,宋思元叫她婶。
  东芝见了树上的梨,动了心,每次都要摘三五个梨回去。
  有一年秋天,东芝又来摘梨。宋思元劝她慢点儿爬树小心点儿摘梨。没想到,东芝从树上掉了下来。
  东芝在地上疼得起不来,被送到医院照片检查,断了三根肋骨,还兼大腿骨折,卧床休息半年,才下地走路。
  宋思元为东芝治伤出了三万块钱医药费。
  宋思元当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第一个跟郭红莲开口。郭红莲没打他的脸,借给他了一万。宋思元提出,立个字据。郭红莲说:“一个庄的,立啥字据!”
  宋思元跟盘桃开口。盘桃也不打他的脸。那天,盘桃刚好结了两万块工钱回来,借给了他一万。宋思元提出,立个字据。盘桃说:“喊了我几年师父,立卵字据!”
  东芝的三女儿字梅,跟男人离婚了,一时找不着合适人家。东芝对宋思元说:“你把字梅领回去过日子!”
  宋思元看了看一脸忧郁的字梅,没说啥话,低着头走了。
  第二年春天,依然是满树梨花白了日夜。
  宋思元决定锯倒梨树。梨树大,一个人锯不了,他喊了庄里的汉皮。宋思元跟汉皮挑明,给一天工钱,还请一顿酒。
  汉皮很快答应了。
  树锯倒,梨花散落一地。树锯倒,汉皮在宋思元的餐桌上喝了酒,还得到了锯树的工钱。
  汉皮回家的路上,一脚没走稳,跌到坎儿下,摔断了一条腿。
  汉皮躺了三个月才下地走路。
  宋思元为汉皮治伤出了一万块钱医药费。那一万块钱,他找郭红莲借了五千,又找盘桃借了五千。
  2013年,宋思元成了庄里的贫困户。
  我在宋庄扶贫时,扶贫对象就是宋思元。
  见到宋思元的那天,他跟我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他是这么说的。他不愿跟郭红莲好,原因是村主任的儿子广太在他面前放了狠话,只要跟郭红莲好,广太就要打断他一条腿。说完,宋思元眼里含着泪水。
  “那第二件事呢?”我问他。
  宋思元擦了擦眼里的泪水,跟我说了第二件事情。
  第二件事,他是这么说的。盘桃是他师父,他不跟师父盘桃干漆匠这一行,原因是有一回盘桃背着师母跟外庄的桂花亲热。他把這件事一直装在肚子里没说。后来,干脆不跟盘桃干了,眼不见,心不烦。
  那天,宋思元还说了他的心事。
  他是这么说的。他本来不会成为贫困户的,就是门前的那棵梨树害了他。树长着,害了他;树锯了,又害了他。欠着郭红莲跟盘桃的钱,他心里不是滋味。
  我劝宋思元想开点儿,慢慢来,有了钱,再慢慢还。
  2014年春天,宋思元拿着我借给他的100元钱进城买了彩票。没想到他那天手气出奇地好,中了大奖。
  回来,宋思元很兴奋地对我说,他再不是贫困户了。
  望着宋思元,傻傻地,我说不出话来。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老式平房住着五家人,门和窗户都上有油漆,四家是朱红的,一家是绿色的。绿色的是她家的。从外面回来往里走,第二个门便是。  当初上漆的时候,丈夫說:“绿色养眼,但不耐脏哦!”她说她喜欢,她会经常擦的。上绿色的漆,只因这栋平房位于家属院的角落,小区绿化不好,在这里,除了门和窗户的色彩,其余的就是一片混沌的灰色。她时常读唐诗宋词,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她把门和窗户当成了她的“东篱”。  上
期刊
田里的麦子已经抽穗了,李大专门从县城里赶回来给麦子打药。李大从小就跟爹种麦子,爹以前是罗村里种麦子的好手,爹老了,李大又成了罗村种麦子的好手。  虽说李大现在搬到县城了,但是种麦子的手艺长在他的根里,和他一同扎在罗村的黄土里,是他的一个兄弟,怎么也生疏不了。  “娘,俺给你提溜了个大瓜。”还没进门,李大就在院里笑开了。  “大娃,你嚷嚷啥!”娘快步过去接了李大的瓜。  “娘,你咋了?”  娘不说话
期刊
早上,“控辍保学”办公室李主任吩咐我:“今天你和小郑去一趟马龙镇周峦小学,看看那个周丽艳是不是真正返校了。”  周丽艳是马龙镇最偏僻的周峦村的女孩,五年前小学六年级还没读完,就辍学了。当时学校没少做工作,但这女孩死活也不肯复学。为躲避上学,她干脆外出打工去了。算算她的年龄,今年应该十七岁了。不管多少岁,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辍学,这次“控辍保学”大检查,凡辍学者,都得劝返。据学校汇报说,该女孩前
期刊
香兰坐在光秃秃的河岸上,凝视着脚下这条沉睡多年的河。  河滩上的枯枝衰草全都融进了濃墨样的夜色,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下,满世界就她一个人。  没人惹她生气,她透心通肺地高兴着呢。她一扭头,就会看到村中她家院子里投出的炭火般的光亮;她侧侧耳,就会听到那里漫涌出的欢悦。可是,她不看,不听,就这样端端地坐着,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雕像,融进了这浓墨样的夜色。  明早就要娶亲了,事一条条一件件都有了着落,她从亮晃
期刊
沸 腾  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跳进水杯里,在和水接触的瞬间快速沸腾起来。水面上泛起细密的比小米粒还要小的水泡,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水里冒出来阵阵淡黄色的烟雾,还能听到刺刺的响声,就像蛇在吐芯子。  我呆呆地望着眼前的场景出神,我能感觉到自己大脑的迟钝。泡腾片的溶解只需几秒钟,在这几秒钟里,我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个场面。  我凑近了听,我的耳郭被水汽熏得发热。声音越小,我越是努力去听。我甚至都不敢呼
期刊
你在这座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城市念完大学,然后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和员工培训。  跨国公司很守规矩,严格遵照劳动法安排职工作息,只不过,你每天实际待在公司的时间远远超过八个钟点,却不算加班。自然没有哪个员工敢跟公司较真儿。上面总有合法合理的说辞的。较真儿是自讨没趣,弄不好还会把饭碗给砸掉。总之,这份差事既刻板又累人,一天撑下来,你就像车间里的机器,头脑发烫,四肢无力。  打过下班卡,走
期刊
董爷自然姓董,单名一个治字,光头,戴眼镜,离远一看酷似主持人孟非。董爷岁数不大,9月份刚过完37岁生日,为什么大家喊他董爷?谁也说不清。反正董爷随和,别人喊他就答应,大家习惯了,也就忘了这个名号是怎么喊起来的。  公司里只有一个人不喊董爷,就是经理老高。老高总是直呼其名,或者喊小董。对大家喊董爷他还颇有微词,几次在不同场合说:“又不是七老八十,喊什么爷?一身江湖气!”大家笑笑,过后照样喊董爷。  
期刊
古巷,古爷的洋布商行、老汪的茂元米号粮行、郭家药堂,堪称三杆旗。鞋铺、剪刀铺、包子铺、糖供铺、兔肉作坊、羊肉车子、烧饼炉子等,各色生意夹杂其间,像粘贴在古巷的锅贴。  古巷腰部却空出一处地方,五间筒子房,三间正堂,房主顾太太。  顾太太是顾桂清的遗孀。  顾桂清,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的军需处长,他很少来古巷,一是要务缠身,二是有随身的二房姨太。古巷人只知道有位家资不菲的顾太太,对顾桂清其人便不知晓
期刊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说得对。天地间哪能没有大美呢?连老侯这种眼界狭窄的人,也认识一位。  只是,天地可以不言,老侯却忍不住想说说。  老侯认识的大美,是理疗师。严格地说,是中医理疗师。中医理疗师你知道吧?简单说,就是运用推拿点穴、拔罐刮痧等传统中医手法纾解病痛的从业者。  第一次去大美的理疗馆,我开口就说是朋友老曲介绍来的。老曲是大美的老客户,对大美的技术评价很高。  大美一听
期刊
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夜,清早,周先生推开屋门,看见天地一白。尺厚的大雪却仍没能挡住来接周先生的马车,周先生又仔细叮嘱了小翠一番,才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说书家什坐上马车。  周先生大名周怀瑾,大鼓书说得好,远近闻名。人们敬他,都称他一声先生。周先生五十岁,先妻两年前去世,一生不育,新娶的小翠姑娘年方二十。小翠在娘家时与人有染,坏了名声,没人敢娶。周先生见小翠肤白貌美、细腰丰臀,看着就心生欢喜,更奢盼着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