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50年代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在对外经济援助的过程中蹒跚起步。目前,对外劳务合作已发展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方式之一。
对外劳务合作一般指的是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境)外跨国公司允许招收或雇佣外籍劳务人员的公司、中介机构或私人雇主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有组织地招聘、选拔、派遣我国公民到国(境)外为外方雇主提供劳务服务并进行管理的经济活动。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在总规模、地区、行业分布、企业状况、政策环境、行业自律等方面发展良好,具体呈现如下特征:
1.业务总量持续扩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增速最猛。年度签订合同金额、完成营业额和外派劳务人员数量均保持了持续增长,几项业务指标呈数倍或数十倍地上升。截至200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559亿美元,合同额599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2万人。
2. 市场分布多元化。随着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不断扩大,劳务合作市场逐步实现多元化,中国劳务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亚洲市场份额日益扩大,成为我国劳务合作业务的最大市场。
3. 外派行业多样化。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已日趋多样化,普通劳务逐渐树立品牌。由最初的援外工程施工扩展到涉及工业、农业、建筑、服务、环保和高科技等行业的广阔领域。但是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中低端的普通型劳务一直占据绝大部分,普通劳务所占比重稳定在总外派人数的75%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外派比重有所调整,建筑业份额上升。
4. 经营主体增加较快,实力增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主体增加较快。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的企业仅有70余家。到2008年,经过商务部年审的各种类型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已达到约1600多家。新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实施后,重新核定获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有399家。
5. 政策支持力度大,管理和协调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已基本形成“商務部归口管理、各部门协调合作、地方政府部门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协调自律、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与有关劳务输入国共同管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外管理和协调体系。
6. 行业组织的作用日益明显,行业秩序逐步改善。近两年来,在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经营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对外劳务合作行业企业自律意识逐步提高,经营秩序相对好转。形成了对日研修生、外派海员等几个经营比较规范、恶性竞争现象较少、劳务投诉率较低的优质市场。
我国劳务出口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主要是:出口劳务流程不够严密,所签订的劳务合同有的比较粗糙,劳务所在国国别风险缺乏评估,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与雇主矛盾时有发生,等等。为此,目前急需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兼顾国内外的有关政策,研制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出口劳务管理模板体系。
出口劳务管理模板体系对于我国的出口劳务产业具有重大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项目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并且能大幅度地降低项目风险、工作失误、管理损耗和整体成本。一个优秀的出口劳务模板体系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力求劳务合同流程化。在学习、总结、研究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合同的基础上,制定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劳务合同条款。包括用框图形式表达的劳务合同要点,劳务合同文件组成要件分解,签订劳务合同时的明确提示,不同地区(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以及发达国家的需求)劳务合同实例。这些条款创新可以协助企业在开拓劳务市场、劳务输出、劳务谈判、劳务合同签订时正确进行比对,选择和修改合适的条款,让“成也劳务,败也劳务”的理念落到实处,尽力达到业主、出口企业和劳务人员三赢的目标。
第二,劳务出口操作便捷化。整个模板都贯穿一个主题思路,即为出口企业提供简捷、便利、实用、一体化的操作模式。特别需要注意对劳务出口对象的全面评估,以及国家安全、项目本身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策略性措施,尤其是出现紧急事件时的处理机制建设,克服劳务输出的盲目性、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做到清晰明确,控管有序,素质优良,安全稳妥。
第三,政策文件信息整体化。为使国际工程劳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各大资源与政策,模板体系要将国内的有关劳务出口管理方方面面的文件,进行信息整合及汇总,为出口企业在运营中提供傻瓜相机模式的便捷服务。
第四,劳务市场行情通达化。为了拓宽国际工程劳务服务的渠道,提高劳务输出的多样化,该模板体系要遴选出典型的劳务需求国、地区的政策、法律规定、市场情况、特殊条件、风险评估以及有关劳务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综合交叉分解,将明确、及时、简洁和量化的数据和信息提供给用户参考采用。
国际工程劳务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产业市场,不论是针对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虽然市场环境差异很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的需求量都很大。因此,我国对外劳务企业应该尽快改善自身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深化信息技术、提高运营标准,面对飞速发展的国际市场,科技为先,奋力开拓,定将大有作为。
(作者系北京青清栋梁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研究人员、联盟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来自商务部、承包商会)
对外劳务合作一般指的是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境)外跨国公司允许招收或雇佣外籍劳务人员的公司、中介机构或私人雇主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有组织地招聘、选拔、派遣我国公民到国(境)外为外方雇主提供劳务服务并进行管理的经济活动。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在总规模、地区、行业分布、企业状况、政策环境、行业自律等方面发展良好,具体呈现如下特征:
1.业务总量持续扩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增速最猛。年度签订合同金额、完成营业额和外派劳务人员数量均保持了持续增长,几项业务指标呈数倍或数十倍地上升。截至200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559亿美元,合同额599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2万人。
2. 市场分布多元化。随着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不断扩大,劳务合作市场逐步实现多元化,中国劳务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亚洲市场份额日益扩大,成为我国劳务合作业务的最大市场。
3. 外派行业多样化。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已日趋多样化,普通劳务逐渐树立品牌。由最初的援外工程施工扩展到涉及工业、农业、建筑、服务、环保和高科技等行业的广阔领域。但是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中低端的普通型劳务一直占据绝大部分,普通劳务所占比重稳定在总外派人数的75%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外派比重有所调整,建筑业份额上升。
4. 经营主体增加较快,实力增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主体增加较快。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的企业仅有70余家。到2008年,经过商务部年审的各种类型对外承包劳务企业已达到约1600多家。新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实施后,重新核定获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有399家。
5. 政策支持力度大,管理和协调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已基本形成“商務部归口管理、各部门协调合作、地方政府部门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协调自律、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与有关劳务输入国共同管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外管理和协调体系。
6. 行业组织的作用日益明显,行业秩序逐步改善。近两年来,在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经营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对外劳务合作行业企业自律意识逐步提高,经营秩序相对好转。形成了对日研修生、外派海员等几个经营比较规范、恶性竞争现象较少、劳务投诉率较低的优质市场。
我国劳务出口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主要是:出口劳务流程不够严密,所签订的劳务合同有的比较粗糙,劳务所在国国别风险缺乏评估,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与雇主矛盾时有发生,等等。为此,目前急需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兼顾国内外的有关政策,研制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出口劳务管理模板体系。
出口劳务管理模板体系对于我国的出口劳务产业具有重大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项目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并且能大幅度地降低项目风险、工作失误、管理损耗和整体成本。一个优秀的出口劳务模板体系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力求劳务合同流程化。在学习、总结、研究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合同的基础上,制定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劳务合同条款。包括用框图形式表达的劳务合同要点,劳务合同文件组成要件分解,签订劳务合同时的明确提示,不同地区(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以及发达国家的需求)劳务合同实例。这些条款创新可以协助企业在开拓劳务市场、劳务输出、劳务谈判、劳务合同签订时正确进行比对,选择和修改合适的条款,让“成也劳务,败也劳务”的理念落到实处,尽力达到业主、出口企业和劳务人员三赢的目标。
第二,劳务出口操作便捷化。整个模板都贯穿一个主题思路,即为出口企业提供简捷、便利、实用、一体化的操作模式。特别需要注意对劳务出口对象的全面评估,以及国家安全、项目本身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策略性措施,尤其是出现紧急事件时的处理机制建设,克服劳务输出的盲目性、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做到清晰明确,控管有序,素质优良,安全稳妥。
第三,政策文件信息整体化。为使国际工程劳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各大资源与政策,模板体系要将国内的有关劳务出口管理方方面面的文件,进行信息整合及汇总,为出口企业在运营中提供傻瓜相机模式的便捷服务。
第四,劳务市场行情通达化。为了拓宽国际工程劳务服务的渠道,提高劳务输出的多样化,该模板体系要遴选出典型的劳务需求国、地区的政策、法律规定、市场情况、特殊条件、风险评估以及有关劳务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综合交叉分解,将明确、及时、简洁和量化的数据和信息提供给用户参考采用。
国际工程劳务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产业市场,不论是针对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虽然市场环境差异很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的需求量都很大。因此,我国对外劳务企业应该尽快改善自身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深化信息技术、提高运营标准,面对飞速发展的国际市场,科技为先,奋力开拓,定将大有作为。
(作者系北京青清栋梁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研究人员、联盟国际工程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本文主要参考资料来自商务部、承包商会)